1949年,二野進軍西南,解放了四川,四川解放後,設立了川東、川南、川西與川北四個行政公署,直到1952年,四川才正式建省。說到這裡,大家知道四川省的第一任省長以及省委書記是誰嗎?此人就是李井泉,是一個給四川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李井泉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後來進入中央紅軍工作,並跟隨中央紅軍的大部隊參加了長征。1935年,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為了加強紅四方面軍的建設,李井泉被調到紅四方面軍。1936年,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李井泉又被調到紅二方面軍,由此可見,李井泉是一個在紅軍三大主力都有過任職的將領,革命經驗非常豐富。
新中國成立後,李井泉留在了西南地區,1952年,四川省正式成立,李井泉被任命為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相當於省長)以及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是地方的「一把手」,此後李井泉長期在四川工作,見證了建國初期四川的各項運動發展。
提起李井泉在四川的工作,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客觀來說,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自古就是產糧大省,不過,那段時期,四川人民的確經受了一些苦難,這些苦難也是四川人民做出的犧牲。
1959年,在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一年,四川就調出了大約55億至60億斤糧食。值得一提的是,建國初期,四川糧食連年豐收,李井泉為此還建設了不少糧庫儲存糧食,不過,1959年這一年,就把整個四川那幾年攢下的糧食庫存調走了三分之二,四川本省也一下子緊張起來。
1960年2月,四川省糧食廳專門向李井泉提交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就是《關於外調糧食總結》,在報告中,四川糧食廳指出調糧的任務過於繁重,已經影響到四川本地的生活,這種背景下,李井泉也開始擔心起來,不過,當時全國的很多大城市催得很急,相比那些大城市,四川的情況還稍微好一些,於是,在各大城市的催促下,四川又開始往外調糧。
到了1960年7月,四川也着實吃不消了,然而,在當時的背景下,京津滬等大城市必須保持穩定,於是中央對四川下達了死命令,要求四川必須調糧。全國一盤棋,局部必須服從整體,於是四川繼續調糧,這也導致四川成為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損失最大的五個省份之一,可以說四川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1962年,情況逐漸好轉,這一年,我黨召開了七千人大會,糾正了「大躍進」等一系列「左傾」主義錯誤。在這次大會上,李井泉主動做了檢討,毛主席與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都肯定了李井泉的做法,同時也肯定了四川人民做出的犧牲。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李井泉受到了衝擊,被誣陷為搞「獨立王國」,不過,李井泉始終保持堅定的信仰,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等來了復出。1973年,李井泉復出工作,1975年,他被任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為新中國的副國級幹部。上世紀八十年代,李井泉陸續擔任了中顧委委員以及常委等職務,最終於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