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燈火萬家,同慶盛世中華。
新中國成立之前,由於列強的掠奪和多年的戰爭,近代興建的一些礦山均遭嚴重破壞,設備陳舊損壞,井巷年久失修,採掘失調,後備可采資源情況不明,礦工生活饑寒交迫......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從而開啟了中國礦業發展歷史的新紀元。
(1)百廢待興,開發礦業(1949~1952)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1950年2月17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主席在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接見了留學生代表,並親筆題寫了「開發礦業」4個大字。
截至1952年底,三年的時間,我國83%的國有煤礦礦山完成了恢復工作,全國原煤產量達6149萬噸,比1949年翻了一番。
鐵礦方面,河北的龍煙鐵礦、磁山鐵礦,遼寧的弓長嶺鐵礦、大弧山鐵礦、南芬鐵礦,四川綦江鐵礦,山東金嶺鐵礦,安徽桃沖鐵礦等一批重點礦山也恢復了生產。1952年鐵礦石產量達429萬噸,為1949年的7.27倍。
有色金屬礦產方面,贛南的鎢礦,雲南箇舊的錫礦,安徽銅官山、山西中條山、甘肅白銀廠等地的銅礦,湖南水口山、廣西泗頂的鉛鋅礦等30多個有色金屬礦山和冶煉廠也陸續恢復了生產。1952年鎢、錫、鉍、鉬、銅、鉛、鋅、銻等8種有色金屬精礦產量全國達476597萬噸。
金礦方面,黑龍江的黑河金礦、吉林的夾皮溝金礦、遼寧的五龍金礦、山東的玲瓏金礦、河北的馬蘭峪金礦、湖南的平江金礦和廣西的東南金礦等23處主要金礦均已恢復了生產,1952年全國金礦產量為6.452噸,為1949年的1.6倍。
(2)計劃經濟下的中國礦業(1953~1978)
1953年,我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自此中國礦業進入計劃經濟時期。
儘管期間受到了「大躍進」、3年自然災害等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但經過第一代礦業人的披荊斬棘,一批批礦業人才茁壯成長,一座座礦山被發現。尤其是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發出地質工作大轉變、大發展的指示,並制訂與實施一系列鼓勵政策,鼓勵青年投身地質事業,支持地質勘查工作,地質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全國形成了一支百7萬地質大軍,在神州大地全面地開展了地質勘查工作。
在此期間,發現了大慶油田以及幾個鈾礦床,發現了世界級規模的德興銅礦,金川鎳礦,發現了山東膠東地區的金礦,陝西、內蒙古、治准北和山東肥城等地的煤礦,湖北荊襄、貴州開陽等地的磷礦......
截至1978年底,我國累計發現有探明儲量的131種礦產(1949年僅有2種),為建設新礦山發展礦業生產提供了資源保障。
在這時期,我國新建或擴建了一大批礦山,如開灤、大同、阜新的煤礦;鞍山、本溪、四川攀枝花、河北遷安、海南石碌、安徽馬鞍山、湖北大冶等的鐵礦;山東招遠的金礦等。
1953年~1978年的25年間,我國的主要礦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1978年原煤產量達6.1786億噸,為1949年的19倍;原油10405萬噸,為1949年的867倍;鐵礦石11779萬噸,為1949年的199倍;10種有色金屬95.24萬噸,為1949年的73.26倍;黃金19.673噸,為1949年的4.8倍;化肥869.3萬噸,為1949年的1448倍;原鹽1952.5萬噸,為1949年的6.5倍,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業食糧。
(3)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礦業(1978~2008)
1978年,中國礦業同國家一起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首先,礦業企業由公有制一統天下轉變為全民、集體、民營、股份、個體等多種所有制並存;
其次,根據對外開放的方針,我國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礦業技術、先進設備及管理經驗,也開始引進外資合作勘查開發國內部分礦產資源。設備和技術的進步,讓中國探礦、採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再次,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頒佈,確立了探礦、採礦許可證登記和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中國礦業開啟了有法可依的新時代。
在這一時期,我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發現了神府-東勝煤田,經勘探證實為世界級大型優質煤田,建成了兗礦、大同、邢台、晉城、潞安等14個現代化礦務局;在山東膠東地區發現一批大型金礦;在西藏及雲南、四川等地的三江地區和甘肅西成地區發現一批大型有色金屬礦;在貴州瓮福、湖北大悟黃麥嶺和湖北荊襄建立三大礦肥基地,
經過這一時期的發展,無論從礦業產值,還是礦石採掘量計算,中國已經由一個礦業小國躍入世界礦業大國的行列。
(4)新時代的中國礦業(2008年至今)
2009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發佈,提出了發展「綠色礦業」的明確要求,並確定了「2020年基本建立綠色礦山格局」的戰略目標。自此,中國礦業開啟了「綠色礦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走出去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將驅動全球範圍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增長,在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中,礦產資源合作項目占的比重很大,在推動礦業市場繁榮、礦產勘查開發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使中國礦業企業成為國際礦業發展的重要引領者大有可為。
在此階段,以資源、產業和市場為紐帶,發揮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運用全球化運營理念,開展多領域多礦種經營,打造真正具有國際綜合競爭力的礦業航母,也是現代化礦業公司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階段。
73年風雨兼程,73年砥礪前行,中國礦業同國家一起,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昔日苦難不再,今日韶華長存,來日繁盛可期。
大音希聲,值此新中國成立73周年之際,在此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福中國礦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