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六國 一統天下
從沉睡的八千兵馬俑軍團
我們能窺見一隅大秦的榮光
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始皇陵兵馬俑
八千多件陶俑
八千多張不同的面孔
它們
曾經鮮衣怒馬
獨自穿越悲喜
深埋地下兩千多年
直到1974年的「一束光」
將它們照亮 驚艷世界
朱九九丨文
《閃耀吧!中華文明》秦陵篇開啟
和發起人陳坤、許丹睿一起
探尋兩千多年前的文明閃耀時刻!
世界第八大奇蹟 綠臉兵馬俑暗藏玄機?
●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縣某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發現一些陶俑磚瓦殘片,由此揭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序幕。
兵馬俑,有着超高技藝的陶瓷工藝水平,其雕刻技術令人嘆為觀止,所以兵馬俑也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兵馬俑中的將士有着不同的年齡,有老兵,有小兵。還有不同的兵種,比如步兵、騎兵、車兵。眾多兵馬俑中,綠面俑是特別的一個。
《史記》記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綠面俑就是一件跪射俑,屬於弩兵兵種。這具兵馬俑1999年出土於兵馬俑館的二號坑內,它是在弓箭方陣中被發現的。
不同於其它面色呈淡粉色、白色的陶俑,「綠面跪射俑」是秦兵馬俑挖掘出土的唯一一個綠臉俑,它以一臉綠色傲嬌面世,於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成為大秦帝國的形象代言人。
因其「唯一」的特殊身份,綠面俑希有面世。除極少數幾次在境外展出外,近十年來「綠面跪射俑」在國內僅2008年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進行過短暫展出。
眾多的兵馬俑中,為什麼會單單產生這樣一尊顏色如此不同的彩俑呢?
祭祀之禮、作戰技術、特別的兵種、工匠故意為之……時至今日,專家們對這尊「綠臉」兵馬俑究竟是什麼原因所造成的,依然沒有肯定的說法。
如果說「綠面俑」已經夠特別了,兵馬俑身上有字,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
陶俑上都寫了什麼字?代表什麼意思?咱們繼續往下看。
要問工匠哪家強?大秦製造響噹噹!
自1974年以來在秦始皇陵園的東側,先後發現了一、二、三號兵馬俑陪葬坑。三個坑內共有陶俑、陶馬近8000件。
工作人員在發掘和修復的過程中,在一些陶俑、陶馬、兵器身上發現戳印或刻畫的文字。
印文為字跡較規整的小篆體;刻文字跡草率、字徑大小不一,多為隸書,兼有小篆。這些文字有表示地名的,也有表示人名的。
窵、宮臧、宮朝、
得、朝、士、三庚……
這是他們的名字。不過,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秦工匠。
這些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的兵馬俑,完全由秦代的工匠純手工打造。
要問製造哪家強?大秦製造響噹噹!
通過識讀器物上的銘文,我們不僅能知曉曾經的工匠,還能找到曾經參與制作的機構,同時,透過普通的文字我們也能了解到秦國軍事製造業管理模式的精細化運作。
「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
質檢、追責、問罪「一名三連」,責任到人。這可謂是最早的「實名制」製造業了吧~
面孔背後 匠心堅守
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
在沉睡兩千多年後重現於世
千人千面 各不相同
細看 髮絲縷縷可見
眉目間似乎能看到從前
每一張面孔背後彷彿都暗含着一生
細緻、專業、負責
這是屬於大秦工匠的嚴謹和匠心
千年後的今天
與他們的相見 仍然需要一群匠人
用雙手在分毫方寸間守護「重生」
「五到十人一組,
修復一件兵馬俑要2-3年」
單個陶俑的平均重量在180kg左右,最輕的是跪射俑約100kg,最重的是陶馬,超過300kg。
長久以來由於覆蓋的土層坍塌等原因,陶俑支離破碎,修復師們只能像拼圖一樣重新拼合。
這一過程往往需要以年為單位計量,才能讓萬千碎片重現真身。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兵馬俑是全人類共享的珍貴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人生得以見到這一奇蹟是一種幸運,而關於兵馬俑,還有許多未解之謎。
關於兵馬俑為何史料無一記載?
兵馬俑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
他們為何人手一件真實兵器?
秦陵地宮「水銀為海」的傳說是否為真?
鎖定 河南衛視
《閃耀吧!中華文明》
9月30日 19:30
兵馬俑謎題 逐一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