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毛主席
前言
1966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毛主席正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央會議。
在會議過半休息時間時,毛主席一邊抽着煙,一邊在想着會議上討論的問題,突然毛主席彷彿想起了什麼,於是他舉起寬大的右手來,向前來出席的坐在右邊後排座位上的中南局代理書記、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揮了揮手。
王任重很快來到了毛主席身邊,毛主席對他說道:「任重同志,我想起一件事情,要你去辦!姚雪垠寫的書,我已經看過了,寫的不錯。你告訴武漢市委,要對姚雪垠加以保護,讓他繼續寫下去……」
周恩來的讚揚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北平郊區的盧溝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日本侵略者的罪惡槍聲,不僅打破了姚雪垠的生活,更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比的痛苦和巨大的災難!
盧溝橋事變在發生後,姚雪垠最開始的時候還希望在全國的支援下,能夠將日本侵略者給擊退,最終趕出中國。然而眼前局勢的發展並沒有像姚雪垠所預料的發展,反而戰火愈發地逼近北平。
在這種危急關頭,姚雪垠斷然決定讓自己的妻子帶着孩子趕快回河南老家,而他自己要留下來參加北平保衛戰。姚雪垠送走妻子的第二天,原來守衛古都的宋哲元部隊撤出北平,由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維持治安。
國民黨軍隊這種不戰而退的情況,使得北平和天津很快淪陷,華北也危在旦夕。姚雪垠對於北平的淪陷十分悲痛,為中華民族的前途憂心忡忡,他並不是只悲嘆,不行動,反而積极參加各種抗日活動,成為北平文藝界知名的抗日青年!
圖丨姚雪垠舊照
姚雪垠的種種舉動,也被日本侵略者視為眼中釘,為此便在報紙上點名要逮捕他。姚雪垠此時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了,他必須馬上離開北平,不然隨時可能身陷牢獄,遭受敵人的摧殘。
最開始的時候,敵人滿城搜索姚雪垠的蹤跡,姚雪垠為避免自己被發現,開始不刮臉,留下鬍子進行偽裝,隨時等待逃離北平的機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後,姚雪垠趁着敵人放鬆之際,離開北平城,乘坐一艘客輪,駛入茫茫的渤海!
儘管姚雪垠拜託了生死危機,但他內心並不平靜,反而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姚雪垠想了很久,決定從山東半島的龍口下船,經濟南前往上海,繼續完成他未完成的長篇小說《五月的鮮花》。
在抵達濟南後,姚雪垠通過看報紙,得知了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日本侵略者已經進攻上海,同中國軍隊交戰,並揚言要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攻佔全中國。沒辦法,姚雪垠只好改變自己的計劃,準備從濟南乘坐火車到開封,然後去延安參加抗日鬥爭。
圖丨姚雪垠
在來到開封后,姚雪垠便前去拜訪了自己老師,並碰到了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同學,他們兩人勸姚雪垠不必去延安,留在開封辦鼓吹抗日救亡的刊物,姚雪垠想了想便同意了下來。
自此之後,姚雪垠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轉折,他離開了原來的生活圈,接觸到了家鄉和北平以外更為廣闊的天地。姚雪垠積極投入全民抗戰的洪流,置身於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姚雪垠在河南、湖北、山東、四川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工作。
在火與血的洗禮中,姚雪垠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到前線採訪,報道抗日英雄事迹。同時,姚雪垠也努力跟志同道合的夥伴們辦好刊物,宣傳抗日愛國主義精神,並經常深入生活,積累素材,在顛沛流離,炮火連天的環境中,他創作了反映抗日救亡生活的小說等文學作品。
1938年3月,姚雪垠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界統一戰線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他一邊從事抗日文化宣傳工作,一邊深入戰地採訪、調查、研究、體驗人民的生活和情緒,最終寫出了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中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蔔》,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
圖丨姚雪垠和好友交談
姚雪垠的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在發佈後,引起了整個文壇的注意和重視。不僅在國內「轟動起來」,得到廣泛的讚譽,而且也「轟動了蘇聯的文化界」,引起國外的注意。
當時,正是標語口號式作品充斥文壇之際,姚雪垠的這篇小說在發佈後,使得讀者耳目一新,評論界公認它是第一批抗戰文學的優秀作品之一。
姚雪垠的《差半車的麥秸》為什麼能夠獲得如此成功?根本原因就在於:作品較為真實地描寫了生活,塑造了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寫了農民覺醒參加抗戰,而且為今後的文學創作開闢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使人們從公式化作品帶來的膩煩中解脫出來,獲得新鮮的藝術感受。
當時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是在周總理的積極推動下成立的,在成立大會上,周總理、宋慶齡、何香凝等人被推為名譽理事;老舍、郭沫若、丁玲、田漢等四十五人被推舉為文協理事。
圖丨周總理
姚雪垠來到重慶後,就住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一座小樓里,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之後,當協會在重慶召開代表大會時,姚雪垠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兼創作研究部副部長。這時,黨在大後方文藝界的最高領導人是周總理,做具體工作的有徐冰和葉以群等同志。
某次,姚雪垠同幾位作家一起來到郭沫若的住處,大家一起商討全國文藝界和山東文化界的事情時,會客室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東道主郭沫若起身去接電話:「是,我是!周總理,您一定要來啊,我們大家等着您呢!」
郭沫若在放下電話後,高興地告訴大家說:「周總理一會要來我這兒跟大家見面,而且還同諸位共進午餐。」
在聽完郭沫若的這番話後,在場的眾人內心都非常的激動。在中午11點左右,周總理便來到了郭沫若的住處,在向大家問好後,周總理便同各位作家開始交談起來。午飯時,當大家談到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時,周總理詢問道:「哪位是姚雪垠同志?」
圖丨周總理
姚雪垠聽到周總理的詢問後,有些拘謹地站起身來說:「周總理,我在這裡!」
在看到姚雪垠後,周總理笑着說:「我看了你寫過的文章,寫得很好。我已經告訴《新華日報》社的同志,把你的文章作為整風學習的材料,希望你以後多多寫些文章。」
姚雪垠聽後點了點頭說:「我一定按照您的希望去做!」
此時,姚雪垠內心非常激動,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寫的文章,重任在身,公務繁忙的周總理還會去看,而且看後還讓別人學習,而且又當面對自己進行讚揚和鼓勵!
圖丨周總理
姚雪垠受到很大的鼓舞,心潮難平。他決定將周總理對他的關懷,鼓勵和鞭策,永遠銘記在心,作為指導創作實踐,不斷前進的動力。
毛主席對姚雪垠的保護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姚雪垠繼續投身於文學創作中,在經過反覆思考後,姚雪垠決定從1957年10月下旬開始,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然而,由於當時局勢的複雜,姚雪垠的寫作環境很差,但他都堅持了下來。1960年,姚雪垠的處境愈發地好轉,組織上也給他重新分配了工作,前往武漢市文聯搞創作。姚雪垠來到武漢文聯報道後,領導給他的任務是去武漢市豫劇團,跟着劇團下鄉,編寫劇本。
不過這個計劃還未實施,便改派姚雪垠參加作為向黨四十周年獻禮的京劇劇本《武昌戰火》的修改工作。姚雪垠接到這一任務後,便立即投身其中,很快就完成了。剩餘的空閑時間,姚雪垠繼續整理《李自成》第一卷。
圖丨李冰
某天上午,武漢市文聯黨組成員,詩人李冰突然大駕光臨。對方在坐定後,便詢問道:「你在寫什麼?」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第一卷。」
「給我看看怎麼樣?我願意當你的第一讀者。」
「請多提意見!」姚雪垠一邊將整理好的稿子遞給他,一邊說道。
李冰用一晚上的時間將姚雪垠所寫的作品看完,然後對其說道:「我認為你寫得很好,非常動人,我是支持你寫下去的。來你這裡之前,我已經將此事向程雲同志作了彙報,希望你將稿子也送給他看看。」
姚雪垠聽後感激地說道:「謝謝你對我的鼓勵,程雲同志那裡,我會儘快將稿子送去。」
程雲同志,當時是武漢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兼市文聯主席,同時還擔任武漢歌劇院的院長。姚雪垠將自己的作品送到程雲同志家中,然後懷着不安的心情開始等待。
圖丨姚雪垠
程雲在看過姚雪垠的初稿後,便特意約他談話:「你的作用寫得很好,十分感人。僅從我看過的這一部分就可以看出你的水平,應該馬上向市委彙報,而不必等到稿子全都看完。市委同志也支持你繼續寫下去,不僅從政策上支持你,而且還要幫助你解決一些寫作中存在的具體困難。」
姚雪垠在聽到這則消息後,內心非常的激動,語氣哽咽地說:「謝謝程雲同志的幫助和關心,謝謝黨組織的支持與關懷,我將竭盡全力,將自己的作品寫好。」
正是在得到組織上的支持後,姚雪垠將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全都投入其中。在他無比辛勤地努力下,從1960年冬天到1961年夏天,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將原來寫的《李自成》第一卷,整理成40多萬字的初稿。
1962年10月上旬,經過有關領導部門和專家審閱《李自成》第一卷後,都一致充分肯定了《李自成》第一卷:
小說在真實性上無問題,藝術上是成功的,雖然在審稿過程中也提出一些修稿意見,但基本不影響可以定稿付印出版。
圖丨姚雪垠舊照
在這本書出版後,姚雪垠的妻子到武漢郵局給毛主席寄去一部。讓姚雪垠沒有想到的是,呈送毛主席的這一部書不僅沒有石沉大海,反而還對他今後創造《李自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隨着社會局勢的發展,姚雪垠的處境又開始不妙起來,他也無法在繼續創作。不過當時毛主席在得知姚雪垠的處境後,便有了前言中的那一幕。
王任重在聽完毛主席的指示後,便立即給中共武漢市委第一書記宋侃夫打電話,如實傳達了毛主席對姚雪垠和《李自成》的指示,並請他立即貫徹執行,要決定保證不出問題。
宋侃夫當天便召開會議,向相關部門負責人傳達布置、貫徹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和省委的意見,並讓有關部門當即採取了確實有力的保護姚雪垠的措施。
圖丨毛主席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姚雪垠得到了保護。在之後的歲月中,毛主席對於姚雪垠的創作情況也非常關心,曾批示道:
同意姚雪垠的創作計劃,給他提供條件,讓他把書寫完。
正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姚雪垠所創造的《李自成》第二卷,分上、中、下三冊先後出版。不久後,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修訂本,全書共52萬多字,也分上、下兩冊同讀者見面。
姚雪垠的書在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並在海內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不少作家都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讚譽。
鄧小平在看後姚雪垠的作品後,同樣是說道:「這本書寫得非常好,看看姚雪垠還有什麼困難沒有,中央可以幫助給他解決!」
圖丨姚雪垠會見友人
姚雪垠聽後這則消息後,一下子就愣住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平復心情後,姚雪垠說道:「我目前的工作條件與從前大不相同,都很順利,沒有困難。鄧副主席的關懷給我很大鼓舞,我十分感激!」
在之後的歲月中,姚雪垠繼續投身文學創作中,以自己的文筆寫下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在姚雪垠晚年時,他曾動情地說道: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文學藝術是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因而要求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必須不斷前進,以最大的努力寫出為人民所喜愛的作品。作家的學習無止境,藝術追求更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