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秋天,隨着國民黨反動派部隊在大陸節節敗退,解放戰爭的勝利也徹底奠定了基礎。
10月1日下午3點,中央各級領導以及全國各界的許多著名人士,紛紛來到北京,登上天安門,來觀看一場盛大的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而站在最中間的,就是偉大的毛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開國大典
隨着毛主席的一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宣告,軍樂團開始高奏《義勇軍進行曲》,廣場中央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從這一刻正式建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站了起來!
不過,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中央所定下的「開國日期」,並不是1949年的10月1日,而是1950年1月1日元旦當天。
那麼,為何中央會突然將建國的日期提前三個月呢?其實,這跟斯大林的一句建議有很大的關係。
毛主席與斯大林
革命勝利的到來
1949年年初,隨着「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長江以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已經被全部消滅殆盡。
這也就意味着,國民黨的敗局已經徹底板上釘釘了,全國的解放事業也已經逐漸無限趨於成功。
1月21日,隨着天津被解放軍攻克,固守北平的傅作義明白整個華北已經「大勢已去」,於是勒令部下放下武器,與中央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月31日,在雙方簽訂協議整整十天以後,傅作義將部隊駐守在北平城內的最後25萬部隊徵集完畢,隨後打開城門緩緩撤出,而解放軍則在同一時間,有序進入到北平城內。
傅作義
北平和平解放也在這一刻徹底成為了現實。
這個時候,隨着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我軍的工作中心也從農村逐步轉移到了城市。
3月25日,在經過詳細的考察和對未來解放事業以及新中國、新政府建立的綜合考量之後,中央決定從河北西柏坡革命聖地,轉移到北平城內。
在出發之前,向來熟讀歷史的毛主席,還風趣地將這次轉移比喻為「進京趕考」,他告訴大家:「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當李自成,我們一定要為人民『考出一個好成績』!」
而周總理也激動地說道:「我們應當都可以考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主席與傅作義
當轉移中央根據地的工作完成以後,南下的部隊也已經在長江南岸集結完畢。
4月20日,隨着國民黨方面對我黨所提出的「八項條約」表示了拒絕之後,中央一聲令下,由二野、三野、中原軍區、華東軍區所組成的120萬大軍,發動了浩浩蕩蕩的渡江戰役,對着駐守在長江南岸的國民黨湯恩伯部、白崇禧部共約70萬人窮追猛打,一舉突破了國民黨的最後一道防線,先後解放了南京、武漢、上海等諸多戰略要地。
眼看大勢已去、部隊如河流決堤一般潰敗,國民黨的將領只好乘坐飛機和輪船,慌忙地逃向台灣省,徹底放棄了對大陸的統治。
當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人所組成的總前委將戰役成功的好消息通過電報發向北京的時候,頓時現場爆發出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興奮的吶喊,而毛主席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渡江戰役
大家都知道:這一路的艱難險阻總算要突破了過去,革命勝利的曙光,已經來到了!
經過渡江戰役之後,國民黨再也無力回天,放眼全國,僅僅只剩下了大西北、大西南以及南方的一小部分地區的殘兵敗將和匪徒流寇還沒有被消滅。
但是這些小股勢力根本成不了任何氣候。
所以,中央開始擬定政府成立計劃以及建國方案,最重要的就是,確立新中國成立的日期。
開國大典
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中央初步將建國時間定為了第二年的元旦,也就是1950年1月1日。
這樣的設定有兩個好處。
第一點,就是可以在1950年到來以前,騰出時間,將仍然盤踞在大西南、大西北等地區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徹底剿滅乾淨。
第二點,同樣將日期定在新年伊始,不但象徵著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也可以秉承孫中山先生當初推翻封建政府的意志,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
這個提議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一致贊同。
然而,就當中央準備正式將這個日期設定為開國日期的時候,卻因為斯大林的一句話而產生了動搖。
斯大林
斯大林的建議
1949年6月26日,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任軍委副主席的劉少奇,率領代表團前往蘇聯進行訪問。
這次訪問的目的,除了向蘇聯帶去中國解放事業步入全面勝利的喜訊,同時也為了爭取蘇聯對於新中國成立事務上的提供的一些幫助。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最先開始共產主義革命事業的國家,蘇聯在這方面有着十分充足的經驗。
再加上蘇聯當時在國際上已然能夠和西方國家並立而行,所以他們提出的建議對我國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劉少奇
在劉少奇等人到來之後,蘇聯方面立刻為其進行了十分周密的安排。
而作為蘇聯當時的最高掌權者,斯大林也十分迫切地與劉少奇進行了會面。
「祝賀你們完成了這項偉大的革命事業,從此以後蘇聯又多了一個社會主義夥伴,世界共產主義陣營又多了一位重要的『同志』。」
在兩人見面以後,斯大林緊緊握着劉少奇的手深切地說道。
而劉少奇也是激動地回復到:「是啊,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們一定會搞好共產主義事業,讓人民徹底擺脫舊社會的剝削和壓榨,讓新中國從此站立起來!」
隨後,兩人分席而坐,展開了一番深入的會談。
斯大林
在一開始,兩人聊得還是十分愉快而且順暢的,不管是從中國革命推進工作還是當前的國際形式中,雙方都保持着十分一致的觀點。
然而,在聊到新中國成立的事務上時,斯大林卻對新中國的成立時間產生了疑問。
斯大林先是向劉少奇問道:「副主席同志,新政府的成立時間你們制定好了嗎?準備設置到什麼時間呢?」
隨後,劉少奇向其回答到是1950年的1月1日,也就是新年的元旦當天。
本以為斯大林會向新中國的成立表達真摯的囑咐,可沒想到,當斯大林聽到這個日期的時候,卻蹙起了眉頭。
在沉思了片刻之後,斯大林搖了搖頭,隨後告訴劉少奇道:「依我看,這個日期恐怕設定得不太好,我建議你們還是重新再考慮一個日子。」
毛主席和劉少奇
此話一出,將劉少奇弄得十分疑惑。
他連忙向斯大林問道:「這是為什麼呢?」
斯大林不慌不忙地說道:「在關鍵的時候,時機的把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你們既然打了勝仗,就要儘快結束中國的『無政府狀態』,否則一旦出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
聽到斯大林的話語,在政治領域有着卓越判斷力的劉少奇自然也是頓時明白了他的擔憂。
於是,他告訴斯大林,在回國以後會向中央轉告他所提出的意見。
毛主席和劉少奇等人在開國大典
重新擬定建國日期
在回國之後,斯大林的這個建議立刻被中央獲悉。
而毛主席也是斯大林的顧慮進行了一番深思。
其實之前之所以同意擬定1950年1月1日作為開國的日子,就是想要將不穩定的因素消除之後,以最為穩妥的方式來舉辦開國典禮。
然而,斯大林的這個建議,卻讓毛主席聯想到了當前中國的戰事在國際上所面臨的局勢。
要知道,在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背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圖片來自網絡
在解放戰爭期間,美國提供給了國民黨部隊大量的軍事物資來用以支援反動派軍隊來向解放軍和解放區發動進攻。
除此之外,美國還多次派遣空軍和海軍力量,強行闖入中國領域,來協助蔣介石軍隊。
甚至在渡江戰役的時候,英國還專門派遣艦隊駛入長江,妄圖阻止解放軍打破國民黨的防線。
所以,一旦陷入長時間的無政府狀態,那麼美英一定會在國際上找借口,強行插入中國的局勢,對新中國的成立進行阻撓。
再者說,當下的國際形勢風起雲湧,變幻莫測,誰也說不準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會發生什麼。
蔣介石與國民黨軍官
所以,如果拖的時間很長的話,說不定不但起不到維穩的作用,反而可能生出其他的事端。
於是,在一番縝密的思索之後,中央決定將開國大典的日期,提前三個月,改為1949年10月1日。
雖然這個提議提出的時候也有人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認為應該先徹底完成解放事業,再準備新中國的成立事宜。
開國大典上的毛主席
但在綜合考量之下,毛主席認為,僅僅憑藉國內的那些殘留的勢力,不會讓過敏等那個翻起什麼浪花,如果將日期提前,反而能夠給全國人民一劑『強心針』,讓大家知道革命的勝利是不可動搖的。
於是,中央最終正式敲定了10月1日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