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解放軍中猛將如雲,有些是國外留學投身革命,比如鄧小平,陳毅,有些是名校黃埔軍校畢業,比如陳賡。
而在諸多將領中,粟裕是唯一一位一天軍校都沒有上過,僅憑藉戰火的錘鍊而授銜大將的將軍。
粟裕是解放軍中的常勝將軍,在解放戰爭期間,蘇中地區的百姓過年貼對聯都是: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
由此可見粟裕指揮作戰的能力極高。
但解放戰爭中,粟裕調集部隊包圍了蔣介石的王牌主力後,毛主席卻打來電話要求火速撤退。
部隊脫離戰鬥後,粟裕還向主席打電話請罪。
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爭,讓毛主席下令放棄殲滅已經在包圍圈中的敵人?粟裕又為何事後向毛主席請罪?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場規模不大,但卻是十分重要的戰役——南麻戰役。
國軍名將,初次交手
南麻戰役對戰的軍隊是國民黨軍第十一師,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
能夠指揮蔣介石王牌主力的將軍必然也是一位名將,他便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的優秀畢業生——胡璉。
在蔣介石的用人準則下,「寧用奴才不用人才」是當時國民黨軍事指揮系統內部最為正常不過的。
所以在國民黨軍事系統的高級指揮中,像陳誠、顧祝同等人都是靠吹噓蔣介石英明神武上位的。
但胡璉是一個例外,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很強,在解放戰爭時期給我軍造成很大的傷亡,毛主席如此評價他: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在十一師起家,這支部隊是第十八軍的主力師。第十八軍是陳誠一手組建起來的,在抗日戰爭中便是國民黨軍中一等一的軍隊。
蔣介石在抗戰期間得到的美國與蘇聯的軍事援助,大部分都運用到第十八軍中。
在淞滬戰場,第十八軍與日軍血戰一個多月,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之詞也因此戰而成為國際笑話。
在抗日戰爭中,胡璉作為第十一師的副師長參與到這場救國救民的戰爭中。
1943年的石牌戰役更是胡璉的高光時刻,作為第十一師的師長、十八軍的副軍長,胡璉死守石牌要塞,最終與援軍一起殲滅了日軍。
經此一役,胡璉在國民黨軍隊中聲名大噪。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與共產党進行了和平談判,著名的雙十協定便在這一時期簽訂。
但蔣介石一心想要發動內戰,不久之後便悍然出兵大舉進攻解放區。
他進攻的重點便是山東,自古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為了拿下中原地區,蔣介石也是把家底全部壓上山東戰場。
為了攻佔解放軍在山東的解放區,蔣介石派出三大王牌主力軍進攻戰略要點——臨沂。
張靈甫的七十四師,胡璉的十一師,黃百韜的二十五師為三路進攻的主力,向臨沂城推進。
為了避敵鋒芒,粟裕提出「南征北戰」的戰略構想,主動放棄臨沂,部隊向北撤退,在北線尋找戰機,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
而國民黨軍因為「攻陷」臨沂,高級將領都認為粟裕已經敗了,華中的解放軍不堪一擊。
在陳誠的指揮下,蘇中戰場國民黨分四路大軍圍剿解放軍。在四路進攻中,胡璉的第十一師與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師戰鬥力最強悍。
而我軍一直採取誘敵深入、先打弱敵、孤立強敵的作戰方案,這讓戴之奇放鬆了警惕。
因為國民黨取得了所謂的「臨沂大捷」,第六十九師更加驕狂。為了爭取戰功,戴之奇猛衝猛打,一度扔下第十一師獨自行動。
但胡璉作為沙場宿將,知道我軍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亡,所以第十一師的前進十分謹慎,儘可能與友軍保持半天左右便能支援到的距離。
因此,戴之奇與胡璉的軍隊拉開了110公里左右的距離。粟裕隨後派遣部隊,對戴之奇部圍而殲之。
深陷重圍的戴之奇緊急向胡璉求援,希望胡璉能夠「拉他一把」,胡璉害怕解放軍是在圍城打援,前進得十分緩慢。
隨後,國民黨上層便給胡璉發出命令,必須救下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師。因為胡璉的遲疑,解放軍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阻擊部署。
接到命令再次進攻的胡璉受到解放軍的頑強阻擊,隨後,粟裕命令阻擊部隊進行反衝鋒,讓胡璉誤以為解放軍是圍點打援戰術。
為了自保胡璉下令撤退,最終解放軍攻入戴之奇的指揮部,戴之奇舉槍自盡,其餘軍官悉數被俘。
血戰孟良崮,二度交手
在殲滅戴之奇部後,華中軍區暫時獲得了喘息之機,但整體形勢還是在國民黨的南北夾擊之中。
不過這一役讓胡璉等國民黨少數高官看到了解放軍的強大,畢竟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師是蔣介石的中央軍,武器裝備也是美械。
在粟裕的指揮下,解放軍取得多次勝利,繳獲了大量的國民黨裝備。
粟裕作戰靈活多變不拘一格,他指揮的華中野戰軍以繳獲替換裝備,以俘虜補充部隊,實現了在現代戰爭中以戰養戰的奇蹟。
面對國民黨對山東地區的大舉進攻,解放軍也準備一場大動作,粟裕與陳毅決議從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國民黨軍四路進攻沒有弱旅,而且相互之間只有一天左右的時間便能夠進行支援,最邊緣的兩路與中間的距離更短。
不過,國民黨第一王牌七十四師的師長張靈甫為人驕狂,除了蔣介石和老上司王耀武之外,其他上司基本都指揮不動他。
因為張靈甫的狂傲,讓很多將領對他也是怨恨頗深。為了貪功,第七十四師在齊頭並進的趨勢下突出了10公里左右。
正是因為這十公里,讓張靈甫上了孟良崮。
隨後,粟裕調集了整個華中軍區的主力,以五倍的兵力27萬餘人,進攻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
為了保險,粟裕派出了名將王必成的六縱進攻張靈甫的退路——垛庄。
自此,對張靈甫的包圍完成,蔣介石得知張靈甫被圍的消息,迅速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
在蔣介石調兵遣將下,包括胡璉整編第十一師在內的45萬國民黨軍隊對解放軍實施了反包圍。自此,這場載入史冊的戰役就此展開。
整編七十四師不愧是國民黨第一王牌部隊,在解放軍四大主力縱隊輪番猛攻下依舊能夠守住陣地,並且給解放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而胡璉則奉命沿着公路線向孟良崮方向攻擊前進,以解救張靈甫的第七十四師。
第十一師距離孟良崮只有十幾里地,三個小時足夠軍隊跑個來回了,何況第十一師也是機械化師,裝備不比七十四師少什麼。
然而進行阻擊的華東野戰軍只有一個縱隊,並且重武器相對較少。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四個縱隊主攻,其餘部隊全部用來阻擋援軍了。
這也是中原戰區為數不多的,阻擊支援的部隊遠多於主攻部隊的戰役了。
阻擊援敵必須成功,不然就不是華野包圍殲敵,而是敵軍中心開花四面出擊了。
儘管只有一個縱隊的兵力,三縱司令依舊帶領士兵對胡璉的整編第十一師展開了頑強的阻擊。
胡璉幾次攻擊均未得手,隨後便呼叫空軍進行支援。在幾個小時的狂轟濫炸之下,部隊傷亡慘重,向上級彙報戰局,申請援兵。
但孟良崮戰事正酣,粟裕也無兵可調,只能下令必須死守。抱着必死的決心,三縱再次頂住了第十一師的進攻。
胡璉十分震驚,並且嚴重懷疑解放軍陣地裏面到底有多少人。
就在陣地即將突破的時候,一位團長突然發現自己陣地後方有很多解放軍在急行軍。
得知情況危機後,這位團長向上層進行報告,便帶着隊伍進入陣地進行阻擊作戰。
在一天一夜的戰鬥中,胡璉的第十一師始終沒有前進一步。
隨後,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胡璉的整編十一師也向後退卻。
這一役,胡璉對解放軍的作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雖然嘴上還是對解放軍大加貶低,但此後的軍事行動卻變得更加謹慎小心。
南麻激戰,攻勢受阻
在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後,整個國民黨高層震動,蔣介石也是大發雷霆。
隨後對支援不力的李天霞革職,第二十五師黃百韜戴罪留任,其餘底層軍官盡數受到處罰。
粟裕對於這次勝利也是十分高興,整個中原野戰軍的士氣大振。
憑藉這次戰役,華東野戰軍一舉扭轉局勢,從被動防禦變為主動出擊。
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主力,新一軍與新六軍在東北戰場,第十八軍與第五軍在山東戰場,整編七十四師已經被消滅。
為了緩解東北戰場與山東戰場的壓力,劉伯承與鄧小平率領部隊南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地區。
這次的分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黃河以北解放軍的兵力。
蔣介石得知鄧小平與劉伯承的部隊向大別山方向開近時,緊急從中原戰場調集部隊進行追擊,並且派遣徐州的兵團前往阻截。
當時徐州的指揮本來是杜聿明,但很遺憾,杜聿明被蔣介石四處調動、專門救火,徐州總指揮的職位便給了「豬將軍」——劉峙。
劉峙才疏學淺,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能夠任職高位,全是嘴上功夫。
他自然是很難阻擋劉鄧大軍的南下作戰,而解放軍還要阻攔他的追擊部隊,以配合劉鄧大軍的南下。
華東野戰軍在全殲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後,士氣大振,本來的配合作戰再次變成了殲敵作戰。
這次粟裕選擇進攻的部隊正是胡璉的整編第十一師,蔣介石的又一王牌主力部隊。
當時,胡璉奉命對華中地區進行進攻作戰,配合其餘國民黨部隊對劉鄧大軍的追擊。在1947年7月8日,整編第十一師佔領南麻城。
很快,胡璉便機警地發現了粟裕的意圖,畢竟已經兩次交手都是以國民黨軍慘敗告終,胡璉心裏沒有一絲輕敵的想法。
在蔣介石的命令下第十一師必須據守南麻城,等待援軍對解放軍實施反包圍。
為了據守南麻城,胡璉在城外修築了大量的地堡、子母堡、暗堡等防禦工事。
在碉堡外,設置了大量的鐵絲網與壕溝用來阻擊解放軍的進攻。
為了更好地看到解放軍的進攻策略,胡璉命令將南麻城外五百米內的樹木全部砍光,砍下的木頭全部用來建造防禦工事。
由於是機械化兵團,胡璉的第十一師有很多坦克,為了更好的防禦,胡璉將這些坦克放在碉堡周圍進行隱蔽處理。
一旦解放軍突破鐵絲網,坦克就能夠變成移動火力點對解放軍進行殺傷。
7月17日,華野的二縱、六縱與九縱對南麻城實施了包圍作戰。
戰鬥打響後,三個縱隊開始向國民黨第十一師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七縱作為阻援部隊,同時也是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進攻持續了整整一天,整個南麻城外大量據點都被解放軍攻下。
儘管解放軍的武器裝備與第十一師相差很大,但這次進攻的足足是敵方兵力的三倍。
主攻的三大主力縱隊的指揮官,分別是許世友、韋國清和王必成。不論將領還是士兵,都是解放軍中驍勇善戰的存在。
這樣的情況下,粟裕認為再有一到兩天便能夠攻下第十一師。
但胡璉的第十一師也是蔣介石的王牌主力,蔣介石剛剛損失了整編七十四師,整編十一師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
在蔣介石的催促下,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王凌雲的第九師、第六十四師和第七十五師四大主力部隊向南麻城進行支援,企圖四面合圍,殲滅華野主力軍。
胡璉自知華東野戰軍的強大,戰爭剛剛打響時他便向蔣介石求援,並且派遣飛機與坦克對解放軍進行反攻,給解放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就在解放軍向縱深進攻時,天降大雨阻礙了解放軍的進攻,到了19日拂曉,雨越下越大,引發了山洪阻斷了道路。
如此,解放軍的後勤保障中斷了,彈藥也因為在雨中長時間浸泡,導致受潮無法使用。
後續的進攻變得十分乏力,胡璉戰前修築的大量碉堡在這時也對我軍進攻部隊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沒了重武器與炸藥包的支援,解放軍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夠攻克一個碉堡,一個碉堡里只有一個班左右的敵人。
主席下令,胡璉逃走
儘管如此,解放軍還是沒有放棄進攻,從十九日到二十日,戰士們以血肉之軀向敵方的碉堡群進攻。
進攻最兇猛的要數許世友的九縱,因為進攻最兇猛,整編第十一師的交叉火力對九縱的反擊也是最兇猛的。
因為連日大雨,華東野戰軍的士兵已經連續進攻三天三夜而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在指揮部的粟裕也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焦急的想着攻擊之策。
這時,一個電話打斷了粟裕焦急的思慮。七縱上報,在7月20日,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突破了七縱的防禦陣地,向南麻城進行支援。
攻擊受阻,防禦被破,華東野戰軍的進攻部隊很快就會腹背受敵。
但胡璉的第十一師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儘管解放軍受到很大的傷亡,但胡璉的傷亡也是十分巨大的。
粟裕隨即命令,警衛部隊和部分進攻部隊抽掉出兵力,全力阻擋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
經過一天的血戰,對南麻城的進攻依舊沒有取得進展,本來的圍殲戰變成了一場拉鋸戰。
此時,中央通過徐州的地下黨已經得知國民黨以第十一師為誘餌,其餘部隊對華野進行反包圍,聚而殲之的計劃。
21日,毛主席親自給粟裕打了一通電話,告訴粟裕儘快撤退,這是一個陷阱。
粟裕得到命令後,命令部隊火速撤離。華野的三個縱隊向臨朐縣以南方向撤退,七縱隨之也撤出戰鬥,胡璉的第十一師也得以逃脫。
南麻戰役歷經四天五夜,解放軍的三大縱隊傷亡慘重。
韋國清的二縱傷亡4000餘人,王必成的六縱傷亡也在2500人左右,傷亡最大的是許世友的九縱,傷亡約4600人。
華東野戰軍犧牲的人數已經超過4000人,可見戰場的慘烈程度。
許世友看到九縱的傷亡報告後,給粟裕打去電話:下次作戰,我一定要將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碎屍萬段。
而粟裕也在南麻戰役後,主動向中央報告,希望中央給予自己處罰。
他在報告中承認自己太過小看了第十一師的實力,也小看了胡璉的指揮。
毛主席則是安慰粟裕,勝敗乃兵家常事,一軍之將在戰後最主要的是總結錯誤,在下次對戰時不可再輕敵了。
粟裕與各縱隊司令深刻的檢討了這次的失利,為華東野戰軍與胡璉的後續交手總結了經驗。
這次南麻戰役雖然沒有全殲整編第十一師,但也給第十一師造成了萬餘人的傷亡,這讓第十一師元氣大傷。
同時,這次戰役成功的掩護了劉鄧大軍向大別山進軍。
蔣介石的四大主力都不在南京地區,劉鄧大軍對南京的威脅讓他必須調整軍事部署。
後來淮海戰役拉開了序幕,國民黨的分散兵力部署導致兵力無法統一使用。
因此空有八十萬大軍之名,實則被蔣介石一句「優勢在我」,給一個兵團一個兵團送到了解放軍的包圍圈中。
胡璉的第十一師也在雙堆集中全軍覆滅,他本人卻死裡逃生,與蔣介石一起逃到了台灣。
在國民黨高級指揮官中,胡璉確實是一個高水平的戰場指揮官。
在粟裕與胡璉的四次交手中,胡璉雖然處在下風,但每次都能死裡逃生。
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對蔣介石任用黃偉而不用胡璉的用兵之道搖頭否決。
粟裕也說,如果第十二兵團由胡璉指揮,淮海戰役的勝利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