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韓信為大將軍的儀式完畢後,韓信被請至上座。劉邦饒有興趣地問道:「蕭丞相數次推薦將軍,將軍有何良策賜教?」韓信謙讓了一番,反問漢王道:「如今向東進軍爭奪天下,我們的敵人不就是項王嗎?」漢王答道:「是的。」他接着問道:「在勇悍、仁厚、強弱方面,大王自我衡量,與項王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漢王心中悶悶不樂,暗忖:「不識抬舉的臭小子,我抬舉你,你倒好,反而埋汰起我來了。」沉默了良久,說道:「我比不上項王!」
韓信起身向漢王饒有歉意地拜了再拜道:「僅從表象來看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但是,我曾經服侍過項王,對項王有深入地了解。請准許我評價項王的為人吧。
勇悍方面:
項王盛怒咆哮的時候,能夠讓千人心驚膽顫、癱軟在地,然而他卻不能知人善任、任人以賢,所以這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
仁厚方面:
項王對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人生病,項王常常心疼的落下眼淚,將自己的飯菜端給病人吃,然而有人立功,應當加官晉爵的時候,項王把準備好的官印在手裡反覆把玩,官印的稜角都要磨圓了,也捨不得給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婦人之仁。
強弱方面:
項王稱霸天下,諸侯臣服,定都彭城,卻放棄了佔有天時地利的漢中;背棄了與義帝的盟約,分封親戚與親信為王,諸侯心中都憤恨不平;諸侯看到項王放逐義帝於江南,也都紛紛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自立為王;項王所到之處,大開殺戒,荊棘叢生,所以天下蒼生,怨氣橫生,只是屈於他的強勢,並未真心歸附。項王名義上是天下的宗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項王的強,實為無根之浮萍。
克敵制勝之策:
若漢王您能夠任用天下有勇有謀之士,以思念故土的將士向東征戰,何敵不摧?以所得之城慷慨分封有功之臣,何臣不服?況且當前關中的三王,都是暴秦故將,率領關中子弟征戰數年,死傷無數,戰敗後,欺騙屬下向項王投降,然而到新安,項王卻背信坑殺了歸降的二十萬士卒,然而章邯、司馬欣、董翳卻無恙,關中父老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項王卻以自己的強勢分封三人稱王漢中,實則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漢王當年入關後,秋毫未犯,廢除秦朝的苛捐雜稅,於百姓約法三章,深得百姓之心,按照 諸侯之間的約定,大王您應該稱王漢中,這是眾人皆知的。大王因為項王的是爽約沒有稱王漢中,百姓憤懣不已。大王揮師東進,只要一紙檄文,三秦之地就可至於漢王囊中。」
聽完韓信的慷慨陳詞,漢王眉軒袂聳,容顏大悅,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隨即按照的計策,部署諸位將領,準備揮師東定三秦。
韓信的首秀完美收場,數年所學,將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征戰廖記於心,項王的言傳身教猶如催化劑,讓韓信的身心思維產生了質的飛躍,數年鬱鬱寡歡,處心積慮,今日大放異彩,終於站到了百米加速的起跑線上,時耶命耶?
章邯、司馬欣、董翳三頭秦朝故將,爭功在前,殺敵在後,為個人權位,置部下生命為草芥,寒時燃其取暖。數次重大戰役,先將上頭的勞軍之資中飽私囊,誓師時,將江山社稷蒼生掛在嘴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言辭之懇切,表情之真誠,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質言之,三頭秦朝故將完美解釋了什麼叫說人話,不幹人事!
韓信因為謀劃漢中,對其章邯、司馬欣、董翳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令他嗤之以鼻,並暗暗下決心,有朝一日,自己若能帶兵馳騁沙場,必將視部下如己,衝鋒在前,享樂在後。這也應了古語之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齒的同時,韓信也深深地感謝三頭離心背德之徒,讓他的第一場首秀不僅在戰略上贏得了漢王的芳心,在戰術上也讓漢王心悅誠服。
八月,漢王依韓信的計策,率軍經陳倉東進平定三秦。漢二年,漢王揮師出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前來歸降。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項王。
四月,彭城之戰,聯軍戰敗,漢軍潰敗而退。家貧思良妻,兵敗思良將,漢王任命韓信處理殘局,他沿途收復潰散的兵馬,在滎陽與漢王匯合,親自督戰,在京縣、索鄉打敗楚軍進攻,阻止了楚軍西進。
彭城之敗後,齊、趙背叛漢王與楚王談和,魏王豹以看望生病父親為由,回到自己屬地並且立即封鎖交通要道—臨晉關,背叛漢王,與項王簽約言和。
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國。此役首次展示了韓信軍事天才,完美詮釋了「以奇用兵"。他廣募群眾演員,老幼婦孺在所不問,白天在臨晉關附近的山林中列陣行走,晚上扎草人立於山林中,隨後幾日又增設戰船,做出一副要強渡臨晉關的勢頭。
魏王豹於是在另一側集結重兵,嚴陣以待。然而實際上,韓信卻親自率領精兵強將,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在夏陽附近用木製的洗衣盆漂浮過河,偷襲了魏王豹老巢—安邑。魏王豹驚慌失措,倉皇調兵歸巢應戰,然而倚以固守的城池卻卻成了對方居高臨下的攻擊點,魏王豹一敗塗地,自己也被生擒。
首秀悅主,首戰高捷,再戰震軍,天時地利人和,命運的天平開始向韓信傾斜。他的開掛人生不僅驚艷了劉邦的核心陣營,在項羽核心集團也激起了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