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比干,他遭遇挖心而亡,失去心臟的比干被認為做事不偏不倚, 他的忠心又被後人敬仰,於是後人尊封比干為財神。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追封比干為北斗星官文曲星君。讀書人崇拜比干,後人敬仰比干,於是大家約定俗成地封比干為財神。
比干是兩朝元老,他還是託孤忠臣,他在朝40年來日理萬機,每天刻苦勤勉,他對國家和百姓赤膽忠心,他經常冒死直言正諫,亘古第一忠臣是對比干忠心為國的最好讚譽。周武王消滅殷商後追封比干為國神。
比幹人物簡介
比干原名子干,他是商王文丁之子,他出生於今天的河南省淇縣,獲得封地是在山西省汾陽市古代時稱為比邑,因此子干多被人稱為比干。
比干從小就聰明好學,年紀輕輕就被朝廷授予少師官職,比干輔佐他的哥哥帝乙。帝乙是商王,商王仙逝之前,比干接受商王帝乙託孤這個重擔,比干輔佐商王的兒子帝辛繼位。比干是帝乙的弟弟,是帝辛的叔叔,帝辛此時是商紂王。比干在朝廷為官40多年,他經歷了商王帝乙和商紂王帝辛兩個朝代,可謂是兩朝元老。 比干是商紂王掌權時期的宰相,他活着的時候,鼓勵農民擴大農業生產,敦促冶煉工人提高冶煉技術,強化國家實行國富兵強的路線方針。所以比干去世前殷商國力相當強大。
到了商紂王執政的後期,商紂王慢慢變得荒淫無道,比干多次冒死上諫,最後遭遇挖心而亡,但是比乾的精神一直活在人民心中,後人仰慕比乾的才能與忠心,後人都稱比干為天下第一忠臣。
比干被追封為國神
比幹活着的時候,他勤政有四十多年,他鼓勵農民生產,他降低賦稅,他大力發展金屬冶煉產業。殷商到了商紂王中期都發展得很興旺。比干也被國民愛戴,商紂王也一口一個王叔稱呼比干。商紂王在殷商後期沉迷於享樂。商紂王每天在歌舞昇平中度日,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終日不理朝政,還聽信小人讒言,比干屢次上書好言相勸反而惹怒商紂王,商紂王命人剖開比乾的心。失去心臟的比干因失血過多而死,兩朝元老的比干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比乾的死據說也預示着殷商這個朝代即將被終結。
在今天的陝西寶雞岐山縣有一個姓周的部落在姬昌的帶領之下慢慢崛起,姬昌去世後,他的兒子姬發當上新的首領。面對商紂王的昏庸無能,姬發為防止天下蒼生遭遇塗炭決定滅了殷商。最後經過牧野之戰後,商紂王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局勢而絕望,他最終自盡於鹿台。自此,中華大地上誕生了一個新的朝代,這個朝代就是周朝。 姬發掌權的周朝實行仁義治天下,比乾的忠心與仁義天地可鑒,姬發追封比干為國神。
比干被稱為林氏始祖
周武王消滅了殷商後,實行仁政,追封比干為國神,賜比乾的後人為林姓,還給了大片的封地。封地據說就在現在的河南衛輝。在這個地方建有比干墓與比干廟。廟因墓而建,墓與廟合二為一,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被稱為天下第一廟。由於比乾的後人被賜林姓,因此,華夏林氏宗親的始祖被姓林的人認定是比干,天下林氏的根脈姓林的人認為是河南衛輝。
比干怎麼變成了財神?
比干精神被歷代王朝所推崇,也被後人敬仰,慢慢被後人尊稱為神中的財神。周武王賜比干後人林姓,封比干為國神。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因為非常崇敬比干就順便來到比干墓拜謁。他用劍刻下了「殷比干莫(墓)」四個大字。魏孝文帝元宏立廟宇,唐朝的唐太宗封比干為忠烈公和台式,宋朝的宋仁宗為林氏家譜寫詩。元朝的元仁宗給比干立碑。清朝的清高祖為比干題詩。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把比干推向了聖人的高度。在小說中,姜子牙主持封神大典,因為比干是個德才兼備的千古奇才,又因比乾的忠心可照日月。所以姜子牙追封比干為文曲星君,文曲星的比干自然就掌管着讀書的命運,讀書人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徑是科舉考試。讀書人自發地崇拜起文曲星君的比干,民間也崇拜比乾的忠心和辦事不偏不倚的公正作風,慢慢比干被後人尊稱為財神。
總結
全文推崇科學理智拜財神。財神節馬上就要到了,比干在民間有很多粉絲。大家都尊敬和愛戴這位忠心無比,充滿智慧的財神。林氏一族為了弘揚比干精神而舉行的祭祖大典。忠君事主的比干被人們稱為最公正的文財神。在財神節要到來之際,我祝大家,財源廣進!官運亨通!福如東海!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