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真的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2022年07月15日17:04:06 歷史 1849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古代典籍中有非常多的記載。比如《戰國策》中有「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韓非子》中有「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漢代賈誼《新書》中有「路不拾遺,國無獄訟」;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中有「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等等。

由此可見,這是古代的一種社會理想。既然是社會理想,顯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就如同古代說的「大同社會」一樣,也僅僅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

然而,《資治通鑒》中,卻真切地記載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

《資治通鑒》上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貞觀之治真的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 天天要聞

(唐太宗)

那麼,「貞觀之治」時期,真的實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我認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其一,盜賊永遠存在。別說「貞觀之治」時期,就算是咱們當下,富裕程度不知道比「貞觀之治」時期高多少倍,但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不鎖門,你的家很可能就被「抄」了。盜賊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的,再富裕的時代,都杜絕不了盜賊的存在。因為所有的富裕,都是需要付出勞動的。而盜賊卻可以不勞而獲,相當輕鬆,所以,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其二,貞觀時間太短。任何一個盛世的出現,絕對不是一代兩代能夠做到的,更不可能在二十來年的時間(「貞觀」經歷了22年)里實現。

其三,貞觀基礎太差。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是在隋末亂世中起步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那麼多勢力,打了那麼多年仗,早已把國家打得一窮二白了。「貞觀之治」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的,時間非常短,實在不足以形成盛世。

其四,貞觀消耗太大。唐太宗時期,也並不是完全就放手讓老百姓生產,其實還在打仗。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讓李靖率軍和東突厥作戰,最終滅掉東突厥;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命李靖、侯君集等攻打吐谷渾,另立吐谷渾國王;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命侯君集、薛萬徹等攻打高昌國,並設置安西都護府;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自率軍征討高句麗,最後糧草沒了才班師回朝,而且此後就與高句麗糾纏不斷,前後打了三年時間。

貞觀之治真的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 天天要聞

(率軍出征,圖取其意)

我們這裡並沒有把貞觀年間,唐太宗發動的戰爭清理完,實際上還有很多次小型戰爭。算起來,唐太宗時期發動的戰爭不下十次。

要知道,如果古代不打仗,安安靜靜地搞幾年生產,可能生產會多多少少搞上去。但是一遇到打仗,將給農業生產帶來雙重打擊:一重打擊是需要給軍隊提供糧草,老百姓自己的口糧不足;另一重打擊是農業生產最主要的青壯去打仗了,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既然唐太宗時期有那麼多戰爭,老百姓怎麼可能富裕呢?不富裕,怎麼會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其五,貞觀稅負不輕。老百姓要富裕,稅收必須要少。但是,稅收一少,就無法做打仗之類的事情。而且,我們在史料中也沒有找到唐太宗像「文景之治」那樣減免稅賦的記錄。由此可見,「貞觀之治」時期老百姓的負擔並不低。

既然又在打仗,又沒有減免稅收,又有盜賊,經歷的時間又短,盛世顯然是不可能形成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顯然不可能出現的。

貞觀之治真的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

既然不可能出現,為什麼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面要那樣說呢?

我認為,司馬光其實是想表達一種形象性的說法,並不是實際存在的現象。是為了表現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唐朝社會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多有溢美之詞,表達作者對這一個時代的肯定。

除此之外,司馬光還以此來說明在「貞觀之治」時期,社會風氣出現的明顯變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實際上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設防,不爭奪,不互損。說明社會開始講信任,社會道德變好。而這種社會道德變好,也與唐太宗在「善於納諫」中,所倡揚的君臣之間互相信任,有莫大的關係。

總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在古代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貞觀之治」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人類走向理想社會的可能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 天天要聞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在6月12日開始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主張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比如取消互聯網控制,不要強力干涉女性着裝,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不要主動與美國等外部國家對抗等。可以說,他不僅贏得了改革派選民的口碑,而且也受到不少關注伊朗事務的國際人士的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