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開展「雙帶頭雙引領」之讀書活動

2022年07月14日18:49:14 歷史 1410

讀水滸經典 讓心靈經歷一場忠義孝的洗禮

水滸傳》是中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水滸傳》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他們所顯示的「忠義」二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每一位讀者都回味無窮。這也正是《水滸傳》能成為古代四大名著的原因了。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水泊梁山與列位英雄好漢同行,領略《水滸傳》獨具的韻味。

《水滸傳》中宋江這一角色,是梁山的第三任首領,他的個性是謙虛謹慎,仗義疏才,任人唯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人物。「及時雨」這個綽號不是白得的,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告知,才免此難;武松在柴進莊上因脾氣暴躁受人冷淡,宋江則反客為主對武松體貼入微,使武松感激萬千;李逵因激動,曾多次與宋江大吵大鬧,而宋江則毫不生氣,以寬廣的胸襟容納住了這個「黑旋風」……「義」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啊!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曾多少次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曾幾何時,想起了「退一步,風平浪靜。忍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曾多少次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取笑過性行古夬的同學,曾幾何時,體貼過他人,尊重過他人?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宋江的「義」值得我們學習嗎?

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開展「雙帶頭雙引領」之讀書活動 - 天天要聞


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開展「雙帶頭雙引領」之讀書活動 - 天天要聞

書中另一角色:行者武松,更是他那英雄蓋世般的魅力,勇敢,機警,大義凜然,光明磊落,臨危不懼的優秀品質,使得我們都記得了「武松打虎」這一經典的橋段。宋江的「義」可以令人感動,而武松的「義」便可驚天地,泣鬼神。為報施恩之恩,武松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飛雲浦怒殺官差,手執一把朴刀,血濺鴛鴦樓,為施恩奪回了權利。回到現在,想想自己,當朋友遇難時,我們曾真心地幫助過他們嗎?我想我們中,極大部分人都會說沒有,我想我們當時,早就會被困難嚇得兩腿發軟了罷!

《水滸傳》這部傳奇巨作,不僅向我們詮釋了「忠義」二字,而且還向我們展示了「孝」字。上梁山後,宋江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回鄉看望父親;公孫勝因母親的原因,曾拒絕上梁山入伙;李逵在梁山享盡清福之時,想起母親,正要背母上山之時,不想母親竟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連殺四虎……當然,還有很多孝敬的例子,都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父母因天冷讓我們加衣,我們則不顧父母的感受摔門而去;有時我們犯些錯誤,則不斷的埋怨父母的過失,這樣的我們還是孝子還是好學生嗎?當然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孝」,也不懂得報恩,若還是在過去,估計已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罷!

站在忠義堂前,看着水泊梁山奏出的輝煌樂章,思索着一代又一代的責任,領悟着「忠」、「義」、「孝」的含義。《水滸傳》給我們的啟示,似一葉扁舟,在我們的心中,不斷激起了陣陣漣漪……

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學生白銘楷分享《水滸傳》

指導老師:李艷芳

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開展「雙帶頭雙引領」之讀書活動 - 天天要聞

開封市鐵路中學九三班開展「雙帶頭雙引領」之讀書活動 - 天天要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