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2022年07月13日22:24:30 歷史 1071

1947年2月15日,蘇聯下令禁止涉外婚姻

此後,不僅蘇聯公民無法與外國戀人登記結婚,已經結婚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但著名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卻因禍得福,竟然因此成為蘇聯歷史上唯一同時擁有兩位合法妻子的人。

禁止的理由是什麼?

當時,蘇聯沒有就禁止原因做出具體說明。

一些專家解釋,是官方不希望看到蘇聯婦女在國外受歧視。

然而,從未看到哪份文件明確提及這一點,也從未證實國外存在這種歧視現象。

最可能的原因,是時代變遷促成的。

1930年代,蘇聯的門縫開得很小,平民百姓休想出國。

但是,衛國戰爭改變了一切。

首先,戰後整個東歐都屬於蘇聯勢力範圍。蘇軍在東歐大量駐紮,成千上萬文職人員長期呆在國外,不斷有人申請跟波蘭人捷克人保加利亞人組建家庭。

其次,戰時有幾百萬蘇聯平民被擄往德國等地,從事強迫勞動。戰後,這些人絕大多數重返家園,但一部分因舍不下外國配偶,不肯回國。

蘇聯的涉外婚姻由此大增。

但是,為什麼要急剎車、要一刀切呢?

大背景是蘇聯與西方關係急劇惡化,冷戰開啟,鐵幕已經拉下。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鑒於涉外婚姻實際是蘇聯普通人移民的唯一合法機會,當局擔心,即使幾萬人出國,也會對蘇聯的形象造成惡劣影響,成為西方利用的工具。

這種擔心不能說毫無緣故。

比如,烏克蘭人維克多·克拉夫琴1946年在美國出書,繪聲繪色描述集體農莊的慘狀,引起全球轟動,給西方反蘇勢力以口實,嚴重打擊了蘇聯的海外宣傳。

一個克拉夫琴就夠讓人頭疼了,要是每年出國的幾萬人里再出幾個克拉夫琴,那還了得!

造成了哪些影響?

涉外婚姻禁令對女性影響最大。

戰後,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性比男性多出2千多萬人,迫使不少女性選擇和外國人結婚。

這些人包括兩類。

一是工作、生活在國外,與外國人結婚的蘇聯婦女,這類人數最多。

二是在蘇聯境內與外國人結婚的婦女,這類人少,主要是嫁給外交使團成員。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至於男性軍人,軍法嚴禁他們娶外國女子。在一些部隊,軍人僅僅跟外國女性發生關係就會遭受重罰。

所以,這該禁令最初針對的是那些生活在國外的蘇聯婦女。

如果她們生活在東歐,解決辦法很簡單:婚姻作廢,婦女遣返。

而那些生活在美佔區或英佔區的婦女,解決起來相對棘手。

蘇聯通常會說此類婚姻未到蘇聯領事館或民事部門登記註冊,因此無效。

而且也不可能去領事館重新登記,因為「涉外婚姻違法」。

一番操作下來,這些蘇聯婦女很快就被送回國了。

1940年代末,絕大多數存在涉外婚姻的蘇聯人自願或非自願回國了,僅有1.6萬人居住西歐各地,都是結婚生了孩子的。考慮到實際困難,蘇聯決定不動這些家庭。

至於蘇聯境內的涉外婚姻,通常由克格勃來處理。

蘇聯著名女演員塔季揚娜·阿庫涅夫斯卡雅是一個有名的例子,她因為和外國人談戀愛而被指控對蘇聯不忠誠,最終獲刑十年。

蘇聯女演員卓婭·費德洛娃因為愛上美國人傑克遜·泰德,不但因間諜罪獲刑25年、個人財產被沒收,還禍及家人,一家人全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至於那些在禁令生效之前已經結婚的,克格勃人員或者直接接觸,或者通過親屬間接接觸,千方百計勸說或威脅他們跟外國人離婚。

如果某個蘇聯女子的外國丈夫決定離開蘇聯,配偶禁止隨行,哪怕找高官求情也沒用!

凡此種種,後來引發了一些戲劇性事件,甚至造成法律麻煩。

鬧上聯合國

在禁令頒佈之後、生效之前,一部分蘇聯婦女心情複雜地與「老外丈夫」一起出走。

比如嫁給鐵托長子的塔瑪拉·韋格,就因這道「禁令」於1946年遷居南斯拉夫。結果,她的高官爸爸因「喪失警惕性」被免職、開除黨籍。

嫁給烏拉圭大使館職員的葉夫根尼婭·杜姆諾娃,則是由烏拉圭外長親自出面,向莫洛托夫提出私人請求之後,才得以跟丈夫一同出國的。

兩口子經歷更嚴重磨難的也有,甚至還鬧出國際糾紛。

1946年底,利季婭·列辛娜嫁給智利大使奧坎波之子。次年秋,蘇聯和智利發生外交衝突,關係破裂。然而,奧坎波大使一家拒絕離境,除非兒媳婦利季婭跟他們一起走。智利當局隔海喊話支持,不讓使團離境。

1948年夏天,奧坎波大使被任命為駐聯合國代表,赴紐約上任。小奧坎波不肯與妻子分別,長期租住「國立酒店」(臨近克里姆林宮)。為防「擄走」,二人終日寸步不離。

後來,奧坎波向聯合國法律委員會(第六委員會)投訴蘇聯的行為。家事變成國際糾紛,但仍未動搖蘇聯「挽留」利季婭的決心。

這段時間裏,克格勃反覆找利季婭做工作,要求她離婚。可無論克格勃怎麼逼迫、親屬朋友怎麼勸說,鐵了心的利季婭始終不為所動。

於是,克格勃通知酒店方面,將夫妻倆房費提高一倍,希望他們知難而退。

再次無效!智利外長答應出這筆錢。

再後來,列辛娜·奧坎波一案竟然被提交蘇聯部長會議討論。

克格勃頭子謝苗·伊格納季耶夫建議,驅逐小奧坎波出境,再以刑法第58條逮捕列辛娜。

可由於某種原因,他的建議未能實施。

幾個月後,1953年3月,蘇聯政局震蕩,誰也顧不上這對苦命鴛鴦了。

1953年10月,實行了6年的涉外婚姻禁令廢止。

奧坎波和列辛娜終於離開滯留五年的莫斯科,前往智利。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皇親悲劇

列辛娜和奧坎波的故事總算有個團圓結局,其他人未必同樣幸運。

米什卡·巴比喬夫,是沙俄龍騎兵軍官伊萬·巴比喬夫之子、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親戚。

伊萬·巴比喬夫1898年護送俄羅斯使團抵達埃塞俄比亞,後定居埃國,娶了孟尼利克二世的妻妹,甚至當了陸軍司令。

米什卡自幼在軍營長大,追隨父親成為軍人,1930年被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送往法國空軍學院,畢業後做過皇帝的私人飛行員,後晉陞為空軍司令,並創辦民航。1944年轉入外交部門,被派駐蘇聯擔任臨時代辦。

1946年初,米什卡與蘇聯女子柳德米拉·涅斯捷倫科娃相戀、結婚,1947年4月生下兒子亞歷山大。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1948年初,米什卡中風,決定去瑞典治病。但蘇聯不許其妻子、兒子隨行。

由於他註定無法返回莫斯科履行原職,1949年,蘇聯把柳德米拉和亞歷山大等人逐出莫斯科宅邸,並取消了二人的婚姻關係、沒收結婚證。

從此,米什卡對妻兒的命運一無所知,不停寫信試圖聯繫,甚至請皇帝過問,終究未能團聚。1964年12月,米什卡去世。而柳德米拉為了不觸怒當局,早已於1956年再婚,兒子改繼父姓。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亞歷山大赴埃塞俄比亞,祭掃了生父墳墓。

普羅科菲耶夫案

涉外婚姻禁令不僅製造悲喜劇,還會導致法律麻煩,這就是所謂的「普羅科菲耶夫案」。

你或許沒想到,世界著名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竟然是蘇聯歷史上唯一同時擁有兩位合法妻子的人。

1923年,旅居西班牙的普羅科菲耶夫與會說五種語言的西班牙歌劇女演員莉娜·科迪娜結婚。

1947年,蘇聯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擁有兩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聞

1936年,二人攜兒子奧列格定居莫斯科。

誰知兩年後,普羅科菲耶夫移情別戀文學院女學生米拉·門德爾松,瞞着妻子和米拉同居。

1948年初,普羅科菲耶夫決定正式娶米拉為妻,此時尚未跟莉娜離婚。

由於涉外婚姻禁令已經生效,民事登記處對此的解釋相當「無懈可擊」:認為與外國婦女(雖然莉娜持蘇聯護照)在境外締結的、未經蘇聯領事館登記的婚姻非法無效,也就沒必要辦離婚。

莉娜聞聽此事,大鬧一場,要求離開蘇聯。

從此這個可疑的西班牙女人就進了「黑名單」。

1948年2月,普羅科菲耶夫舉行婚禮後,莉娜被捕,9個月後被判「間諜罪」、「叛國罪」,處20年改造。

1953年10月,涉外婚姻禁令廢止。

1956年6月,莉娜提前獲釋。

1957年打官司,主張自己作為已故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唯一合法妻子的各項權利。

法庭驚訝地發現,普羅科菲耶夫前段婚姻尚未結束,於是做出有利於莉娜的判決。

然而,米拉認為她也是普羅科菲耶夫的合法妻子,提起反訴訟。

1958年3月,高院支持其請求,和稀泥似的宣布兩個女人都是「合法妻子」。

後來蘇聯法律界管這件事叫「普羅科菲耶夫案」,普羅科菲耶夫也成了唯一同時擁有兩位合法妻子的蘇聯男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