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2022年07月08日04:20:09 歷史 1540

最近看電視劇《大唐榮耀》,被其中廣平王李俶和沈珍珠純粹美好的愛情故事和家國情懷打動,忍不住探究歷史原型。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初名李俶,唐朝第九位皇帝,最初以皇孫身份受封廣平王,在位十七年。公元741年,開元初,沈氏以良家子身份入選東宮,被太子賜給十五歲的廣平王李俶。742年生子,也是繼任皇帝唐德宗。

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倉皇出逃,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有幸隨駕出逃。757年,李俶收復洛陽,於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其收復北地重任在身,沒能迎回長安

759年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終其代宗、德宗四十六年,仍未找到,唐代宗是唐朝第一位沒有立後的皇帝,後位空懸17年。

斷西京留傳奇。世人總愛用同情眼光,想像歷史上的沈皇后如何凄慘,生前不受寵,安史之亂兩次被拋棄,最後失蹤。如果不是因為兒子當了皇帝,歷史不會留下她的痕迹。

真相到底如何?時間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懷着不忍這份美好被打破之情,在零星資料中拼湊出歷史碎片。結論是明顯的,沈珍珠是被愛的,而且是得到四代帝王的偏愛。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大唐榮耀》沈珍珠劇照

一、沈氏和崔氏的身份比較

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她的真名,按照影視名字沈珍珠稱呼她,「天姿蒙珍寵,明 眸轉珠輝 ,蘭心惠質出名門 ,吳興才女沈珍珠 。」也沒有明確記錄她是否為廣平王正妃。

兩種說法,一是她只是侍妾,一是曾為廣平王正妃,楊貴妃的侄女崔氏嫁入廣平王府,妃位被廢。

沈珍珠和廣平王在一起後能不能封妃,或者她在與楊貴妃侄女崔氏的妃位爭奪中,是否能勝出,這要先從沈珍珠的出身說起。

吳興沈氏為東漢海昏侯沈戎之後。先祖即為南梁安陸太守沈勰 ,因侯景之亂入周 ,後仕北周為官,官至尚書左僕射。沈氏的高祖即沈勰之子沈琳、為隋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為陝州司馬。祖沈介福為尚書司封員外郎,試長安令。父親沈易直,生前官至大理正 。

查閱唐朝官制,大理正屬於從五品下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機關,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職責審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還有複核重審刑部移送過來的死刑等案件。

大理寺的最高長官為大理寺卿,從三品,大理寺卿下設少卿2個人,也就是副長官,從四品上。大理正2個人,從五品下,主要職責就是複核大理丞的審判,根據刑法量刑。這兩人中就有一個是沈珍珠的父親。

家族值得一提知名人物還有堂伯沈從道,根據已經出土的資料顯示,沈從道唐代書法家,弱冠進士及第,歷任揚州江都縣丞、洛州密縣主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的孫女婿,師從虞世南,去世日子是742年,也就是沈珍珠東宮採選前一年。

大致可以看出,吳興沈氏,世代為官,名門望族。但從她父親官職看,中等官職,比較符合《大唐榮耀》中「朝中清流」的評價。沈珍珠這種出身背景應該算是極好的。

但按照唐朝流行的世家大族「五姓七望」(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還算不少頂級世家。

再看崔氏。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書少監。母楊氏,韓國夫人,從出身上看崔彩屏出生「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她父親是秘書少監,從四品上。

秘書監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政府設置的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的機構和官名,最高長官秘書監,從二品,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秘書監職位非常重要,後續還有用,因為最後唐代宗封給了沈易直。

這樣看下來:出身家世:二流世家VS 頂級世家;父輩官職:從五品下 VS 從四品上;

才貌上沈珍珠通過玄宗採選,算是唐朝最為嚴苛的採選,沈珍珠又被分配到東宮,容貌、氣質、才華自然不必多說。崔彩屏作為楊貴妃的侄女,按她母親家族的美貌和崔氏家學淵源,應該也不差。

當然最為重要的,唐玄宗寵楊貴妃,當時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虢國夫人權勢,冠於皇親國戚。「故玄宗選韓國之女,嬪於廣平邸」

從廣平王李俶被韓國夫人看中那一刻起,沈珍珠就爭不過崔彩屏了。不過崔氏也不是直接被封為正妃,而是746年生下長子之後被封為正妃。

這時廣平王李俶已經20歲,參考20歲的郡王不可能之前沒成婚,這也是後世認為沈珍珠是髮妻正妃,崔彩屏的王妃之位是利用家族權勢搶過來的一種猜測。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二、母憑子貴,一府兩郡王

不知是被刻意掩飾了真相,還是歷史史料的丟失,沈珍珠沒有她是廣平王正妃的記錄,但她卻明確被記載,生了一個史上最受寵的兒子——唐德宗李適

公元742,唐玄宗認為自己在位期間已經完成諸多大事,想要享受成果,有地方官上奏說天降祥瑞,他夢中有老者說在宮中藏一珍寶,隨即改年號為天寶。

而後不久,皇曾長孫—李適出生,唐玄宗四代同堂,十分喜悅,而後出生八個月的李適就被封為奉節郡王了。沈珍珠的人生,母憑子貴。

郡王是什麼爵位,從一品,只有太子的兒子才能封郡王,或者是親王的兒子,特別推恩。李適這是什麼榮耀?廣平王李俶自己頂着皇長孫的身份,十五歲才封郡王,估計當時大唐都就沒幾個郡王。

而他的兒子,出生八個月就跟他平起平坐了,更何況李俶自己都沒有明確官職,他的兒子拜特進,是二品官職。

一家三口,兩人是郡王。沈珍珠抱著兒子出門,別人都要先拜見她懷裡的小郡王。相比崔彩屏進廣平王府,開始還不是正妃,見到珍珠要行禮的,即使冊封正妃,沈珍珠的身份還是比她高。

唐朝的官制度,王母、妻為妃。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就是從李適八個月開始,沈珍珠就是國公母。

崔氏入府後第二年生李邈,為李俶第二子,獨孤皇后761年生李迥,是李俶為皇太子第三年,他的這兩個兒子被當時皇帝唐肅宗封為郡王,那時候李適已經當了19年郡王。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大唐榮耀》劇照

三、皇家的悲情,不可忽視的政治背景

廣平王李俶為什麼會同意娶崔氏,又為什麼會封崔氏為正妃。答案在746年。那一年正是東宮太子(唐肅宗李亨)最艱難一年。

年初正月,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妃的兄長韋堅勾結邊將,預擁立太子謀反。太子為自保,與太子妃韋氏離婚,韋妃被迫削髮為尼。

韋氏是太子髮妻,出自京兆韋氏,極具影響力的名門望族。兩人成婚19年,生育兩男兩女。李林甫利用韋堅一案,大加株連,韋氏一族流放嶺南,親屬朋黨連坐數十人,被逼死者甚多。

年底,李林甫又再誣陷太子良娣的父親杜有鄰,"妄稱圖讖,交構東宮 ",良娣是地位低於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最後杜有鄰被打死,杜氏一族被流放。太子李亨又跟杜良娣離婚,撇清自己。杜良娣被遷出東宮,廢為庶人。

這其中太子的頭號政敵是宰相李林甫,當時楊國忠還沒爬得那麼快,但他正便憑藉楊貴妃和楊氏諸姐妹得寵的機會,小心侍奉唐玄宗,還千方百計巴結李林甫。史書明確記載杜友鄰一案,李林甫委派楊國忠參與審理。

這一年,太子妃、太子良娣一族被冤殺、流放,可想而知東宮情況多凄慘,東宮地位都岌岌可危,作為太子長子的廣平王李俶更不可能獨善其身,覆巢之下安無完卵。

皇權鬥爭的血腥殘酷,讓太子都要一年離兩次婚,捨棄髮妻自保,更何況他,在立誰為妃的事上,廣平王李俶沒有一點決定權,他只能接受政治聯姻,甚至要小心翼翼對待崔氏,一不小心,下一個遭殃的可能就是沈氏一族。

也正因如此,歷史上的廣平王李俶不可能愛崔氏,甚至在他的內心深處,更覺得恥辱。廣平王李俶生母早逝,太子妃親自撫養了他和他1歲多妹妹(和政公主),她們對韋妃感情都很深。

你的舅舅陷害我舅舅一家,逼我母妃出嫁,他怎麼可能真心對待崔氏。但不管怎樣,楊氏一黨不倒,崔氏在廣平王正妃位置穩穩佔了十年。

三、愛與不愛,情難兩斷

沈珍珠作為廣平王李俶人生第一個女人,出身世家名門、才情品貌絕頂,一個能入太子、唐玄宗眼,生下兒子,給他帶來極大榮寵的女人,怎麼會不愛呢?

相信他們一定是過了五年幸福生活的,在741-745年期間,也只有李適一個孩子,適兒獨享了父母四年寵愛。

事情轉折是在746年的東宮危機,讓他不得不收斂對沈珍珠的愛,在強勢崔氏妻族的壓迫下,越喜歡沈珍珠,給她帶來的危險越大。

很多人以為沈珍珠不受寵,因為歷史記錄沈氏只有一個李適一個孩子。分析下來,事實肯定相反,正是受寵廣平王才一個孩子,如果沈氏不受寵,必然還有其他女人會生育子女,而就是因為受寵,才沒有其他子嗣。

不過要補充的是,750年崔氏生昇平公主,記載第四女,前面有兩位公主蚤薨,推測這其中有可能是沈氏所生,還有廣平王的第三子,均王李遐,早逝,唐德宗貞元八年追封均王,墓志銘寫的極為隱晦,也推測可能是沈氏所生。

另外還有一種推測,沈氏因為身體原因,不適合再孕,這點要從李適,也就是未來的唐德宗懂中醫佐證。拋卻皇帝政治身份,唐德宗李適身上有三點:詩文、書法、中醫。這可是歷史上他父親、爺爺都沒有的。

史書記載「唐德宗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意思是他的詩詞朝廷中大臣沒有比得上的,這可是中唐時期,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還有劉禹錫都還在他兒子的太子府謀職呢。

然後就是懂中醫,李適14-20歲之間生逢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的,之後又任兵馬大元帥帶兵平亂,後面成為太子,入主東宮,怎麼有機會接觸中醫,歷史記錄他自己編撰了《貞元集要廣利方》。推測為年少時候,沈氏生病,他耳濡目染。

這一期間推測不出來廣平王到底多愛沈珍珠,只能感覺沈珍珠把李適培養的很好,還有她們處境的尷尬,崔氏為正妃之後,她生的兒子就成了是廣平王的嫡子,而廣平王李俶作太子長子,他也是皇儲第一位繼承人。

對於深諳《易》學,喜怒不形於色的李俶來說,夜深人靜時候肯定會思量過,李適長子身份的微妙,在這種情況下,他有多喜歡沈珍珠和李適,都得壓抑,他還沒有保護她們母子的政治資本。這個推測,在李俶登基為帝之後,通通印證出來。

四、原來你是歷史的偏愛

對比他曾爺爺唐玄宗政變登基,爺爺唐肅宗,安史之亂靈武自行登基,他父親唐代宗殺繼母,由宦官扶持登基,歷史上的唐德宗李括,是大唐開國一百多年第一位順順順利登上皇帝位的人,這一路的平順,背後是父親唐代宗滿滿的偏愛。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代宗即位。五月,任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同年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鎮陝州。寶應二年(763年),安史之亂平定,李適因功拜為尚書令,實封食邑二千戶,和平叛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這裡要提一下尚書令,從隋唐時期起,尚書令為尚書省長官,宰相職,由於只有唐太宗在武德年間曾任尚書令,唐朝此後不設尚書令。100多年後,這個尚書令官職被唐代宗封給李適了。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適被立為皇太子,二月舉行冊禮。「甲子,元帥,尚書令雍王三上章讓皇太子—摘自《舊唐書》」,李適寫了三次讓太子表。這是最重點的,很多事是史官記錄,但是讓太子表和答太子表,卻出自李適和唐代宗親筆。

當世人還在計較李適嫡長子身份、沈珍珠正妃身份的時候,看看這對父子是怎麼說的:

「胡有居五帝之時,行三王之禮,臣雖不敏,竊謂非宜。乃知古之正統不以年,樹後不以嫡明矣。若以臣居嫡而廢德,在長而舍賢,恐大道淳風,隱而不見。---摘自《舊唐書》」

臣居嫡,在長,如果李適不是嫡子的話,他不能這樣寫,最多說自己是長子,再看他爹是怎麼答的。

立嫡以長,繼統惟賢,三代成規,百王令典。惟爾元子,敬而溫文,孝葉天經,學深義府。--答雍王讓皇太子詔」。「元子」就是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

李適說我雖然是嫡長子,但德賢不行,李俶說,唯有你是我的嫡長子,然後一通讚美,別推辭了,太子之位就這麼定了。

李適對自己嫡長子身份的自信,隱含的是安史之亂爆發,馬嵬坡楊國忠一黨被誅,應該也就從這時候起,崔氏的王妃之位就廢了,至於有沒有流程和手續無法得知。

崔氏跟着唐肅宗他們一群人到了靈武,最後回了長安,很快鬱鬱而終。那時候她的兒子李邈11歲,這麼看她的結局也很凄慘。唐代宗即位後追封崔妃,大曆九年,李邈去世,被追贈"昭靖太子",文中說皇第二子也,沒有提到過嫡子身份。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歷史上唐代宗有多寵愛兒子。《資治通鑒》中記載唐德宗想要廢太子,立自己侄子,他和李泌爭論。大曆初,陛下語臣,'今日得數子'。臣請其故,陛下言'昭靖諸子,主上令吾子之。」

簡單說大曆初年,唐德宗跟李泌講,我今天得到幾個兒子,李泌問緣故,他說陛下說把昭靖李邈的兒子給我撫養。

追溯原因是歷史上唐德宗第二子李諲,始王縉雲郡。蚤薨。太子第二男追封縉雲郡王賜名諲制》(大曆三年七月768),李適的兒子死了,看他子嗣單薄,他父皇讓他收養弟弟李邈的兒子,當時李邈還在世。

五、安史之亂,亂世離情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日唐玄宗商議出逃路線,楊國忠主張去四川,他是劍南節度使,四川是楊國忠的地盤。

李隆基命令陳玄禮重賞禁軍將士,挑選了九百匹戰馬,在六月十三日的凌晨,帶着楊貴妃姐妹,住在宮裡的皇子、公主、妃嬪和皇孫偷偷跑出了長安,隨行的還有宰相韋見素、楊國忠等大臣,以及李隆基最崇信的那幾位宦官。

根據記載"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剩下還有很多皇親國戚,滯留長安,被叛軍抓住。安祿山大肆殺戮李唐宗室,其中霍國長公主及王妃、駙馬被刳心,以祭安慶宗

還有一些自行出逃的,拿東宮太子的人來說,就有廣平王李俶的妹妹-和政公主,當時寧國公主新寡,又發高燒,沒人管她,和政公主讓自己三個孩子在前面走,她攙扶寧國公主上路,等到她老公騎馬趕上,夫妻牽馬馱着寧國公主日行百里,追上唐玄宗,逃去了四川。

另外被丟下的還有當年被迫和離的太子妃韋妃,也沒有一起帶走,而是落入叛軍手中,等收復長安後,她的兒子兗王李僴找到她,很快就去世了。

這時候沈珍珠應該沒住在皇宮跟着唐玄宗一起出逃,其中廣平王和李適到底在做什麼,不得而知,唯一確定沈珍珠的確被留住長安,後面被叛軍帶到洛陽,關押東都掖庭一年。

山河崩裂,天子出逃,倉皇之際來不及帶走也是可能,只是可惜自此之後,沈珍珠再也沒回到長安,一生命運走向也將改變。

唐至德二載(757)十月,唐軍收復長安,22天後收復洛陽,距離當初唐玄宗倉皇出逃15個月。此時李俶已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帶領郭子儀、李光弼、回紇葉戶王子軍隊打擊叛軍。

「天寶亂,賊囚後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後所在。」

第一次收復洛陽,李俶找到了沈珍珠,但沒安排她回長安,這時李俶也應該十分忙碌,回紇兵還劫掠洛陽城,他要追擊叛軍、安撫百姓,還要準備迎接皇帝回京等等,無心顧及太多。

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李俶被封楚王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李俶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李豫。

時間到了759年,鄴城之戰唐軍慘敗,郭子儀被貶,李嗣業戰死,史思明帶領叛軍佔領了河南地區,又指揮叛軍向洛陽猛撲。

李光弼率軍救援,放棄死守洛陽,並連夜將城中的老百姓和軍用物資撤了出來,而在撤離人群中,也有一直在洛陽東宮中的沈珍珠,然而也就是這次撤離之後,李俶和沈珍珠徹底斷了聯繫。

三年後,已是身為兵馬大元帥的雍王李適領兵收復洛陽,但他翻遍了洛陽城,也沒有找到他的母親,沈珍珠自此下落不明。

不可忽視的歷史真相,洛陽城在安史之亂中屢遭浩劫,在762年收復洛陽之後,回紇兵再次劫掠,恣行殘忍,士女懼之,躲進聖善寺與白馬寺二閣,回紇縱火焚燒二閣,大火連燒十幾天,死傷者數萬。而周邊州縣皆被強掠三個月之久,百姓無衣可穿,只能用紙遮體。

杜甫回憶洛陽城慘狀,寫下:洛陽宮殿燒梵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安史之亂是中華歷史上沉痛一筆,此前華夏人口5300多萬人,八年之後只剩下1700多萬,全國三分之二人口死於戰亂。華夏大地,哀鴻遍野,生逢亂世,多少人間慘劇,多少妻離子散。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歷史上的沈珍珠是不幸的,一入宮門深似海,戰亂時淪落叛軍之手,她的夫君未將她妥善安置,是死於戰亂,是意外走失,還是主動離去,成了歷史謎團。

但沈珍珠也是幸運的,嫁給了帝王,生了一位帝王,在那個失蹤三年即可認定死亡的時代,她被四代帝王尋找了46年。溫香軟玉顧盼,萬千榮寵驚慕,恩重情濃 太匆匆。

所以後人願意相信,她一直被深愛,他身側的後位一直為她留着,相信那個「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後長相思」的凄美愛情。

在她失蹤的幾乎半個世紀,直到她的兒子唐德宗臨死之前也沒有下令停止尋找。為什麼去找,不是定義死亡,直接追封,或是一絲希望,唐代宗心中,他的髮妻還沒有死,唐德宗還堅信,他的母親尚在人間。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六、千古之謎,為什麼失蹤

從757年十月廣平王李俶收復洛陽,到第二次洛陽淪陷,為什麼沈珍珠沒有被接回長安?

一是皇帝政令,不知是唐玄宗還是唐肅宗的口諭,安史之亂被叛軍關押洛陽宮中的人,留在洛陽東都安養,不可返回西京。如果這個旨意是真的,沈珍珠自然也包括其中,被限制回長安,時局微妙,身份敏感,李俶不敢貿然接她回去。

二是李俶的危機,757年,宦官李輔國和太子良娣張氏勾結,誣陷建寧王李倓謀反,李倓被賜死,這件事讓李俶十分驚懼,甚至想起兵誅殺李輔國和太子良娣張氏,被當時布衣宰相李泌攔住。可見當時李俶也活得戰戰兢兢,這種情況下,他不安排沈珍珠回長安,遠離鬥爭也有可能。

還有一種說法,長安劫後重生,乾元二年要不是大臣攔着唐肅宗全家都搬去洛陽,東都洛陽比長安富裕很多,根據出土的唐睿真皇后伯父沈易從墓誌,沈氏一族居住在洛陽,她可能一直跟着家族居住在一起,李俶認為留在東都也很安全,所以並沒有急着接回沈珍珠。

最後一種說法,也是流傳最多的說法,根本沒有痴情皇帝,自古無情帝王家,李俶不愛沈珍珠,更嫌棄她被叛軍俘虜,可能失節,她成了污點,所以不接回她。

了解史書的人認為這種可能微乎其微,歷史上唐代宗是位仁孝至極,篤厚深情,他孝順長輩,厚待兄弟等等都可以看出,即便不考慮他們感情是否恩愛,但起碼要護她平安,沈珍珠是郡王母親,李適已經19歲,帶兵打仗了。唐朝本身民風開放,李唐本身就有胡人血統,沒什麼貞潔觀念。

更不用說,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守平原郡,在河北平率眾抵抗安祿山的叛軍,顏氏一門忠烈,而沈珍珠的哥哥沈震正是平原郡防禦使顏真卿的判官,一直協助協助安祿山抗敵,顏氏和沈氏是姻親,這樣忠君維護李唐江山家族背景的沈珍珠怎會被拋棄。

當時有個書生叫韓翃,被稱為「大曆十才子」,他有一妻子柳氏,成婚第二年,韓翃新科及第,回老家省親,柳氏留在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兩京淪陷,柳氏為躲避戰亂,剪去長發,遮住容顏,寄居法靈寺,韓翃流落到青州,自此夫妻分別。長安收復後,韓翃派人四處尋找柳氏下落,還寫了一首詩《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柳氏知道韓翃在找她,開始蓄髮,等待和丈夫見面,未曾想無意中被長安藩將沙吒利看中美貌,把她劫持府中,成了藩將的侍妾。

而後韓翃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入覲京師,得以再返長安,他失落的走在長安大街上,回念曾經相愛妻子,如今卻不知流落何方。

直到遠處有一馬車停靠,從車內扔下一個帕子,上面寫着《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曾經妻子已經被他人搶佔,對方還是手握兵權的藩將,自己一文弱書生,怎敢輕易得罪,韓翃悲苦萬分,一個人失魂落魄的來到酒樓。

同行的平盧將領聽到韓翃遭遇氣憤不已,其中一人仗着酒勁說要幫韓翃奪回妻子,他換上藩將的衣服,架着馬車衝到沙吒利府上,真得把柳氏帶回來了。韓翃和柳氏得以相見,相擁而泣。

冷靜下來,再坐的人都嚇壞了,他們在長安藩將府上搶人,豈不是捅出來大簍子,好在節度使侯希逸手握兵權,為人十分豪爽,他並未懼怕藩將沙吒利,而是要為韓翃做主。

這一場官司打到皇帝面前才了結,唐肅宗下詔判柳氏歸韓翃所有,另賠付沙吒利錢帛作為補償。

看到韓翃夫妻離散多年破鏡重圓,不知道當時身為太子李俶看到這一幕有何感想,一介文弱書生都能在亂世中找到自己丟失愛妻,那麼他的沈珍珠,為什麼就找不到了呢。

公元759年,左威衛錄事參軍獨孤穎長女,因為美麗入宮,聰明睿智,婉麗貞仁,大曆三年,冊立為貴妃,生華陽公主獨孤氏深得唐代宗寵愛,她去世後三年皇帝都不忍讓其出宮歸葬大曆寵遇無雙,死後追封為皇后,上謚號貞懿皇后

後來的後來,史書聊聊數筆記載,獨孤皇后成了唐代宗的最愛

雖然我想說:

在唐代宗去世那一年,出生一位詩人,寫了一個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

千年後的現代,有一部電視劇,那裡的帝王說了一句經典的 「莞莞類卿」

在獨孤皇后「嬖倖專房」的十幾年中,他又有了二十幾個孩子

但我更想將時間停在758年,他被立為唐太子那一年,他還沒改名李豫,他還是廣平王李俶,他在東都洛陽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沈珍珠。

歷史的真相,我們無從得知。一世榮華富貴,一世提心弔膽,一時不可放縱感情。

揣測以後的唐代宗是不是痴情帝王已無關緊要,只有曾經相守過的歲月真實存在當事人心中,是美好,是心酸,是無奈,是惦念,是愧疚,是悔恨,已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七、後記

史料記錄,唐代宗即位後,下明詔,全國尋找沈氏。

他封她的父親沈易直為秘書監。三品九卿之首的秘書監,也就是曾經崔氏的父親任職秘書少監的上級官職。我無聊的想,這位喜怒不形於色的帝王,想用這樣的形式告訴她,曾經她因母族權勢佔了你的正妃之位,我無能為力,如今,我成了天下的皇,這算不算補償。

大曆八年,御史中丞沈震因吳興沈氏祖墳年久失修,特移牒湖州刺史出資修葺,唐代宗為此派專人重修位於湖州金鵝山上沈氏先塋。這是皇后、皇太后母族才有的禮遇。湖州刺史顏真卿為期寫《吳興沈氏述祖德記》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史稱唐德宗,他即位後就下詔,邀遵沈氏為皇太后,並敦崇外族,贈太后父沈易直太師,沈易直子介福太傅,第二子秘書少監震贈太尉。而後有追贈曾祖隋陝令沈琳贈司徒,追封徐國公,與外祖贈太師易直等立五廟。沈氏封贈拜爵者百餘人,吳興沈氏一族之盛,恩寵之至。

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唐德宗在長安大明宮含元殿舉行皇太后冊禮,唐德宗着皇帝重大典禮才穿的袞冕立於大殿之上,李適親奉冊伏一拜再拜,痛哭不止,含元殿上是一把空椅,左右群臣,無不涕淚。

唐德宗李適採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開始唐帝國歷史上最大尋人工程,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為判官,分命使臣,周興天下,四處尋訪,多方查找。除了假冒者,二十六年,寂寂無聲。

公元805年,她的曾孫唐憲宗即位,大臣認為沈太后已經中壽八十歲,不可能在人間,而後停止尋找,在肅章內殿為沈氏發喪,上太皇太后號,建衣冠冢於代宗陵,並立神位於代宗廟。

742年,初入皇室,她因生下唐玄宗的皇曾長孫得到無數盛寵,805年,她的曾孫唐憲宗給了她無限尊榮。自此他們謚號也永遠聯繫在一起:

睿文孝武皇帝代宗李豫

睿真皇后沈氏

她是唐朝第二位附帝謚的皇后,第一位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大唐未解之謎:歷史上失蹤46年的睿真沈皇后,原來你是帝王的偏愛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產業園區的腐敗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長劉衛華被公訴! - 天天要聞

「產業園區的腐敗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長劉衛華被公訴!

正義網記者6月27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劉衛華(副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依法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劉衛華享有的訴訟權利,並依法訊問了被...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 天天要聞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6月26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何以中國》鑒賞對話暨《文運中國》啟動儀式在上海廣播電視台舉行。《文運中國》是繼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之後,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國審美和人文特質的紀錄片。《何以中國》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東方衛視和百視TV等網絡平台播出後,創下了億級體量的傳播,在國內大屏端累計曝...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 天天要聞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前言:S14賽季的比賽已經正式開始了,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都關注了最近一段時間的對抗。Lpl賽區的比賽進行的是比較激烈的,從目前的整體形勢來看,排名靠前的幾支戰隊和春季賽差不太多,blg戰隊,tes戰隊和jd g戰隊依舊擁有統治級別的地位。就在最近,拳頭官方發起了一個投票,英雄聯盟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張?...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 天天要聞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在魏晉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男色盛行,英俊瀟洒的男士們成為了時代的焦點。其中,潘安以其出眾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義,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譽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麗質,風華絕代魏晉時期,男色之美被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基輔羅斯:東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廣東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為鄰國,俄羅斯經常被提及,國人並不陌生;若從革命史看,蘇聯與中國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去追問俄國的歷史,恐怕大多數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詞,缺乏整體性概觀。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 天天要聞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四川省紀委監委6月26日消息,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許志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許志勛(資料圖)官方簡歷顯示,許志勛曾任資陽市副市長、市政府二級巡視員,2022年7月轉任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許志勛曾被降級處理。據介紹,許志勛,男,漢族,...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