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養魚

2024年06月18日08:42:12 歷史 1077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飯稻羹魚」來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這魚是絕對不能少的。白米飯雖說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魚」,沒了鮮氣,生活也就稱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資源豐富,除了雄居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親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佈於轄區之內,為魚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蘇州人養魚 - 天天要聞

  江南養魚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吳郡諸山錄》說「吳王有魚城在田間」,可見當時太湖一帶已有魚池了。越國打敗吳國後,也沒有放鬆養魚,據說蘇州齊門外的渭塘,就是當年范蠡隱跡養魚之處。范蠡在越國戰勝吳國後,便辭官隱居在「陶」,並化名為朱公。他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寫的《陶朱公養魚經》,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養魚著作,惜原本已佚,僅由《惰書·經籍志》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等書的轉錄,才得以流傳下來。他總結了當時養鯉的經驗,說了魚池的建造、種魚的選擇、自然孵化、密養輪捕等。在記載魚池建造時說:「以六畝地為池」「池有九洲八谷,谷中立水六尺」,讓魚環洲而游,棲谷而息,淺水適於幼魚活動,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又講了鯉魚繁殖時的雌雄配比和要注意環境安靜,並說一年之後可捕撈成魚,留好種魚,第二年大小混養,可充分利用食料等。這在當時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養魚業都有指導和促進作用。

  春秋戰國以後,這裡養魚業累代不衰。漢代注意到了魚池的綜合利用,把養魚、養鴨和種菱、芡、藕結合起來。在池岸上種草栽竹,擴大經濟收益。三國時,開始了稻田養魚。唐代時,因皇帝姓李,強令嚴禁捕殺鯉魚,使養魚業受到影響,但迫使漁農從飼養單一品種的鯉魚,發展到鯇、青、鱅、鰱等多種魚類的放養。明代,蘇州的養魚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從保存在東山軒轅宮裡的由文徵明所繪的《太湖兩山圖》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太湖邊築起了一排排方整的魚池。據記載,明代嘉靖年間還開始了河道養魚和外盪的放養,放養面積又有一定增加。

  但是,魚苗的有限一直是養魚業發展的障礙。由於青、草、鰱、鱅等四大家魚的魚苗,每年要到長江里去捕撈,因此魚苗的採集和運輸都有問題。從保存在滸墅關鎮上的《嚴禁需索留難魚花船隻碑》來看,運魚苗的船隻還常常會遇到兵弁、地痞、惡棍、差役們的敲詐和作難。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官府才頒發佈告明令禁止。現存於相城區黃橋庄基村的《奉旨遵憲蠲免漁課永禁泥草私稅碑》,刻成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也體現了清初地方政府對於養魚業的重視與支持。通過免稅、減稅,禁止亂收稅來促進養魚業的發展。由此也可看出,養魚是江南不可忽視的重要產業。

  人工養魚,魚苗的獲得始終是發展的瓶頸。魚類繁殖季節,到長江出海處去捕撈採集,不僅成本大,還會給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危險。所採集到的魚苗,還不一定跟得上養魚業發展的需要。隨着科技的發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許多養殖基地開始嘗試人工繁殖魚苗。人工繁殖足夠多的魚苗,使養魚業的發展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證。

蘇州人養魚 - 天天要聞

  江南,作為國內最主要的水產養殖基地,養魚一直是受鼓勵並持續發展着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太湖等大面積水域的魚苗放養,成為了慣例。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魚苗,水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平時休捕養魚,並在適當的時節,由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組織隆重的「開捕節」活動,統一開始捕撈。這樣的做法,使養魚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江南一直承擔著為京、津、滬等特大城市和周邊地區供應水產的任務,同時也滿足着當地人民食用的需求。魚至今仍是江南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特別是春節,家家戶戶餐桌上都要有魚,

  以示「豐衣足食,年年有餘」。江南人燒炙的清蒸白魚、菜花塘鱧魚、紅燒甩水、松鼠鱖魚……也幾成蘇州的名片,成為外地人到魚米之鄉來必點並樂以品嘗的名菜。

  魚的美味給人以味覺上的享受,捕魚的過程更會給人帶來極大的樂趣。釣魚,是捕魚中最簡單的方法。我小時候就很喜歡釣魚,這是困難年份給家人補充營養最直接的方法。以蚯蚓蒼蠅作魚餌掛上魚鉤放入水中,等待魚兒咬鉤,不僅可以釣到魚,還可培養人的耐性,所以至今釣魚仍是一種有益的活動。我在滸關運河邊長大,常常看到大人們扛着扳罾,選一僻靜的水岸邊落罾扳魚。這一方法顯然比釣魚要有效得多。運河中還常常有漁船順河撒下長長的絲網,然後用力地敲打船板,驚得魚蝦亂竄,鑽入絲網之中。收起絲網,一次就可抓到不少的小魚。與絲網船相比,另一種捕魚方式更吸引眼球,捕魚人肩扛整理好的魚網,站立船頭,矯健地扭身一轉,順手將肩上的魚網拋向空中,魚網迅速張開落入水中。等網上的重垂落到河底,再緩緩地收起魚網,一網就能捕到許多魚。這種網江南人俗稱為「天打網」。利用魚鷹捕魚,是捕魚人的一大「發明」。有的漁家養着八九隻魚鷹,將它們架在小舟的兩側。小船輕輕駛到魚群較多的地方,將餓上半天的魚鷹趕入水中。魚鷹一會兒潛進水裡,一會兒鑽出水面。放鷹人看到銜着魚的魚鷹露出水面,立即以竹竿挑它上船,繳下它的獵物後再趕它下水,如此重複多次,要等放鷹人心滿意足時,才駕船回去,揀出小魚讓魚鷹吃個飽,以待第二天的繼續作業。每當魚類繁殖的旺季,捕魚者還會用水草紮成蒲團,在蒲團下掛一條大大的雄魚,以吸引雌魚前來求偶。捕魚人過一段時間,就用網兜輕輕地兜底抄上去,常常會捉到許多大腹便便的雌魚……

  早些年,我曾多次到渭塘、蠡口、黃橋等地的漁業大隊,看漁民們年末起塘捕魚。一大群穿着橡皮連襪褲的漁民,拉着一張大網,從魚池的一邊牽向魚池的另一邊。隨着大網慢慢起水,網中之魚漸漸聚攏,歡蹦亂跳起來,一網常常會有數千斤大魚。此時,網中躍動的魚耀金閃銀,池邊觀看的人歡聲雷動;出力拉網的漁民們笑逐顏開。他們飽經風霜的臉上,開始綻露出豐收的喜悅。這是江南漁民一年辛苦勞作的收穫,這網中承載着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豐收的漁事,使他們看到了希望。

(原載於《蘇州日報》2019年08月24日 A07版)

編輯:汪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 天天要聞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來源:石阡黨建、政事兒貴州銅仁市「石阡黨建」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近日,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走訪看望慰問部分老幹部。上述信息顯示,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史麒麟,已兼任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學歷,法學碩...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們說,那些太平軍最後去了南美,聽起來像傳說,但人還在,說粵語,過春節,幾十萬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牆塌得連塊整磚都找不到。湘軍圍了三年,餓得城裡人啃樹皮,喝髒水,死人都沒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 天天要聞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到了檯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內的阿塞拜疆人,甚至還造成了2人喪生的結果。俄方面表示,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國國籍,且涉嫌謀殺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則表示,這是俄在針對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為他們有被打過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開始抓境內的俄羅斯人,同樣給他...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 天天要聞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國民黨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首場反罷造勢。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台灣不準有皇帝,民進黨不要想着當皇帝。他也轟民進黨放任自己的禽獸攻擊國民黨,世上沒有後悔葯,如果不想後悔就出來投票。連勝文宣講反罷,他說,颱風來的前一天特別悶熱,感謝大家願意為了捍衛台灣的監督與制衡站出來,防止絕對權力絕對腐化,...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 天天要聞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國民黨一系列反罷免大型造勢活動中的首場宣講,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登場。台北市黨部代理主委、議長戴錫欽上台助講表示,這次民進黨所發起的大罷免,是台灣自由法治推動三四十年來面對的最大人禍,還批所謂的大惡罷「民進黨與惡的距離是零」,他們就是惡的代表!戴錫欽指出,7月5日沒有發生大地震,也希望剛形成的台...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