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冰河時期,氣溫驟降了千年以來的一個最低點

2022年07月05日05:32:22 歷史 1330

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一個最低點

  明朝小冰河時期就是指在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也保持了一些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所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都在上下進行一些小幅度的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人類發展提供一些良好的條件。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就驟然下降,而且整個降溫過程都十分的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在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一個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因此在百萬年當中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

明朝小冰河時期,氣溫驟降了千年以來的一個最低點 - 天天要聞

  明朝小冰河時期Little Ice Age主要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在鴉片戰爭以前(一說康乾盛世以前),當時因為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得多,因此夏天大旱與大澇的時期也會相繼出現,所以冬天則會奇寒無比,因為不光是河北,就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也都是狂降暴雪。在明末清初的《閱世編》、《庸閑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的文獻當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的氣象。

最寒冷的一個時期

  明朝小冰河期(LittleIceAge)所遭遇的一個冬天非常的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因為在一千年里也都是最冷的,同樣在一萬年里也是同樣占第二位的,因此在一百萬年里也能排進6-7位,只是因為它是相當寒冷的,因此可以說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一個時期。

  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個中國的冬天都是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年平均氣溫都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夏天的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因此冬天則奇寒無比,就連廣東等地也都在狂降暴雪。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15世紀至19世紀的中葉同時具有氣溫偏低的一個時期。大約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之間,地球上的廣大地區也同時出現了一些寒冷氣候,因此人們稱之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在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因為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明朝小冰河時期在社會當中都具有的一些影響。早在20世紀的70年代,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就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竺可楨注意到,清朝初年,一位愛國歷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叫《北游錄》的書,書中就有一段記載,可以還原小冰期時中國江南的一個寒冷程度。1653年(順治十年)也就是陽曆的7月底,談遷從家鄉杭州出發,由運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達天津,到18日運河也就封凍了。談遷在北京只住了三年,(順治十三年)陽曆的3月,等到3月7日,運河開凍,他才坐船南返。由談遷的一些記載可以推算出,順治年間,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比上世紀的50年代,華北最冷冬天的時間要比北運河封凍的時間還要長。

糧食產量驟然下降

  明朝小冰河時期,那裡極度的寒冷天氣也在驟然加劇,由於糧食產量驟然下降,因此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簡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向南移,這就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是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了全國性的一次大旱災。

明朝小冰河時期,氣溫驟降了千年以來的一個最低點 - 天天要聞

  明朝小冰河時期,由於溫度的下降和乾冷天氣的持續不斷,中國的農業經濟經歷了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究竟有多嚴峻?從清朝初年葉夢珠所編輯的《閱世編》中便可見一斑。書中曾經提到,江西的柑橘,向來都是貢品,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廣泛的去栽種。然而,就在明清小冰河時期最盛的順治、康熙年間,橘子常常會突然被凍死。突然受到打擊的橘農嚇得不敢再種橘子了。

  明朝小冰河時期,在中國,就連氣候一向溫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同樣異常的天氣,廣州等地也在頻繁遭遇降雪,並同時出現了一些牲畜凍死的凄慘現象。清政權建立之後,隨着一些遠道而來的馬鈴薯、玉米 等比較耐寒的高產農作物在中國的普及,衰落的農業經濟才開始逐漸恢復。

  明朝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不僅給農業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甚至成為戰爭爆發的一條主要導火索。例如,在明代中葉,受到小冰河時期的直接影響,北方經歷了持續的低溫、乾旱,草場退化,因此為了改善當時的一些處境,北方開始有極少數的民族頻繁南下,導致戰亂較多。1640-1700年是這次小冰河時期當中最冷的一個時期,因為這個時間恰好與清軍南下入關、建立政權的時間是極其相吻合的。與此同時,一些大範圍的戰亂和饑荒也同時摧垮了明朝政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