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俠麥克元
中國古代歷史的頂峰轉折點,就發生在755年。而這場轉折點的開始,始於751年的怛羅斯戰役的失敗。
中國開始由外放到收縮,中國文化也開始從大氣磅礴到小家碧玉。
這場大叛亂是中國歷史的標誌性事件,它不僅讓大唐盛世戛然而止,直接導致唐帝國的衰落與亂亡;還深刻影響後世數百年的政局與歷史,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怛羅斯戰役並不是什麼多大的戰役,當時的影響也並不大,但是對唐帝國來說,一些久居廟堂之人,帝國的內部已經隱約出現裂痕,開始了一場權力的你爭我奪。
中國古代歷史中,好多朝代的興盛更迭都離不開戰亂,而戰亂的由來離不開廟堂之上的權力爭鬥。關於這段歷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袁燦興的《大唐之變:安史之亂與盛唐的崩裂》,講的是安史之亂前後發生的這麼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喜歡唐朝的人會比較熟悉,影視部分也是多有描述。作者用全新的視角給我們帶來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暴亂。
袁燦興,歷史學博士、副教授,知名歷史學者,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主講嘉賓,先後出版《軍機處二百年》《大清內務府》等多部歷史暢銷作品。
李唐王朝我們避不開的一個人物就是李隆基。作為皇帝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晚年和壯年。壯年勵精圖治打造強大的唐王朝,使得盛唐聲名遠播,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又是荒淫奢靡的昏君。
「安史之亂」之初,我們所熟知的有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楊貴妃等,但是這些大人物看似左右了大唐的走向,但是狂妄的權欲之下,隱藏着我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小人物往往在關鍵時刻,更能左右時局的發展。我之前並不知道有這些人物的存在,他們看似塵埃一樣,渺小而又無關緊要,誰知他們的手段也是很「高明」。
酷吏的名聲並不好,能當酷吏的人,多半心理要麼強大,要麼變態。你看吉溫起伏的官場就知道近朱者並不一定赤,也可能是赤得發黑了。
楊國忠的手段加上楊貴妃的枕頭風,專權幾十年的李林甫都不是其對手。書中的楊國忠可謂是隻手遮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成為相國的路上,運用各種陰謀詭計把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全部都除掉,最後的競爭對手只有安祿山。你會發現,在追求頂峰的路上,那些高位之人,心中只有我的時候,是很難想像有人會真的敢於抵抗自己的。楊國忠在權勢面前,已經迷失雙眼,逼迫越急反彈越大。他以為安祿山不敢反,結果安祿山真的反了,還攪動了整個大唐的氣韻,更攪動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你能說李隆基是個明君嗎?看完此書,你恐怕不會覺得,畢竟人事任免的生殺大權都在他的手裡。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也是因為他。
溫柔鄉里李老頭,最後不僅沒能保住愛妃,自己也是鬱鬱而終。而「安史之亂」的兩人最後也給自己兒子弄死了。所有爭奪權力的人沒有一個能夠擁有一個好的結局。
袁燦興的《大唐之變:安史之亂與盛唐的崩裂》能幫你了解許多安史之亂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畢竟是基於歷史文獻所寫。
而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杜甫的背影,顏真卿的氣概。然而這些都無法抵消百姓所受的災難,中國歷史所受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