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國軍墾惆悵——黔地屯堡(三)

2022年07月02日09:22:08 歷史 1735


明朝帝國軍墾惆悵——黔地屯堡(三) - 天天要聞

六百年,無疑僅僅是歷史長河的一朵浪花,然而,花開花謝彈指一揮間,大明帝國灰飛湮滅,倒是遺落山野的屯堡,使今人沐浴帝國余耀,看到一個王朝離去的背影。

難以想像,歷經三百年明朝軍墾磨合而成的屯堡文化,如何穿越封建禁錮至嚴的清朝三百年的文化壁壘?如何抵抗外部的文化侵蝕?孤立無援,獨自跋涉的歲月,何以堅守三百多年?

一切有待翻開屯堡史卷,尋找真相。也許,事實隨時光而逝,給歷史留下大段空白,但縱使千頭萬緒,也會有兩個篇章着墨其上。

於生命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文化與此息息相關,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往往就有什麼樣的文化狀態,更深一層來說,要保持一種文化形式的持續,首當其重是生成這種文化的土壤——生產方式的存在。貴州,顯然有着適合江南水稻農耕生產的自然環境。屯堡文化,毫無疑問,根植於長江流域水稻耕作生產方式的土壤里。幾千年歷史的江南農耕方式,不僅落地黔南黔西南等地,還開花結果,並影響周邊地區的農業。自然,文化與之相隨。不難想像,先進的經濟模式和文化優越感,足以使屯堡人傲視遺立,而彼時,黔地民族雖生產落後,但其文化卻有着強烈的自我認知和個性色彩,輕易不可能異變,屯堡文化的力量也遠遠達不到擴張的地步,或者是,因為優勢,反而故步自封,保守起來。於是,屯堡文化在相對封閉的孤島獨自繁衍。同是軍墾途徑,屯堡如火如荼的時候,大明王朝的江南文化模式在其它地方可能就沒如此幸運了。拿河西走廊明長城沿線來說,明也曾在那軍屯,然時至今日,不是人去堡亡,就是即使還有人居住的城堡,基本上都是後來遷入者,王朝氣息蕩然無存,永泰古堡就是明證。再拿山區的臨潭新城來說,其曾是屯軍重鎮,除從少數居住在那的漢族人口語用詞和一些節日習俗可知新城和江南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外,已成不了氣候,居住新城的回族占人口多數,穆斯林文化無處不在。要知道河西和新城的屯軍,大多來自江南人煙稠密的地方,然而,地理氣候使然,面對河西的游牧和新城半農半牧,且農只能種麥子的生產方式,不用講都不如貴州種水稻得心應手,更不要說有所作為了。生產方式的變化,決定了文化方式的存亡。


明朝帝國軍墾惆悵——黔地屯堡(三) - 天天要聞

文化自然和人有關,貴州屯軍人員的數量定是不在少數,而且堡與堡距離適當,方便聯繫,確保屯民自我繁衍,否則,象河西的屯堡人煙稀少,堡與堡距離遙遠,何來聯姻生育的基礎?如果人沒了或變了,文化之皮焉附?

貴州屯堡一葉飄零,卻令人慶幸,如同承載往事的孤舟逃過歷史浪潮衝擊的波濤,使後人能穿越了數百年的時光捕捉積弱帝國的軍墾遺存。夾縫中漫長的生存和堅持,無疑和戰爭無關,恐怕在帝國滅亡前夜,屯堡就放棄了戰爭,那些與軍事有關的一切,日積月累成了習慣,成了生活方式。若不,大清入關,吳三桂的鐵騎早把區區屯堡蕩平!若不,康熙與吳三桂的對決,屯堡豈能偏安一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唐朝十大名臣 - 天天要聞

唐朝十大名臣

房玄齡:房玄齡是唐朝初期的傑出政治家,與杜如晦並稱為「房杜」。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並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期間擔任重要官職,負責綜合處理朝政,並參與了《晉書》的編纂工作。房玄齡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謀遠慮,為貞觀之治的開創做出了巨大貢獻。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 天天要聞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1994年7月22日,葉海亞·賈梅中尉率部發動武裝政變,殺進班珠爾佔領總統府建立了軍政府,岡比亞從此進入了比離譜更離譜的「賈梅時代」。拋開立場談人生,賈梅也絕對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畢竟29歲就能當上國家元首的年輕人真的不多。賈梅出生於196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 天天要聞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6月21日,海底撈發佈公告,自今年7月1日起,楊利娟將正式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和CEO的職位。在海底撈工作24年的苟軼群將接替楊利娟成為海底撈新CEO。 同....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由於影視劇影響深遠,加之洪荒網文的廣為流傳,使得很多朋友對《西遊記》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設定存在認知偏差,論及此類,愚以為當以下列十大人物為最。10:白骨精白骨精大概是最被電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壓取經團隊的強悍存在。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 天天要聞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界面新聞記者 | 庄鍵界面新聞編輯 | 張慧晚上9點,位於寧德市蕉城區漳港路2號的寧德時代(300750.SZ)科技大樓,依舊燈火通明。9點過後,才有員工開始從大門處陸續走出。數輛晚班通勤班車停在路邊,用於接送員工從辦公區返回寧德市中心的住處。印有「奮鬥者班車」的藍底白字標牌,掛在班車前的擋風玻璃上,格外醒目。這家全球...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 天天要聞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眼科公共衛生學奠基人,眼科教育家,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原主任趙家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3日10時44分逝世,享年79歲。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點擊進入澎湃新聞全球事實核查中心速覽-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使用所謂顯示「中國古代酷刑下骸骨斑斑」的圖片,實際是西周晚期一輛青銅輪牙馬車遺迹及4匹成年公馬的遺骸,並非人類骨骼。考古證據表明,這輛馬車是西周貴族的儀仗用車,而非作戰用的戰車。-  報道中引用的生物考古學研究通過分析兩例東周時期下肢被截肢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