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2022年07月02日03:19:33 歷史 1914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道光元年,清廷採取源流並治的方針,禁止鴉片從海口的輸入和在內地的銷售。為了清源,清廷規定:「凡洋船至粵,先令行商出具所進黃埔貨船並無鴉片甘結,方准開艙驗貨。其行商容忍,加等治罪。」為了扼流,清廷作出了對「開館者議絞,販賣者充軍,吸食者杖徒」的新規定。在這些新政策頒佈後,清廷實力加以推行。道光帝指示廣東地方當局封鎖了黃埔和澳門的鴉片市場;令將四艘夾帶鴉片煙的外國船隻驅逐回國,並永遠不准它們再來廣州;摘掉了對外商夾帶鴉片故意隱瞞的廣州十三行總商任敦元的三品頂戴;令廣州地方當局將居於澳門的鴉片販賣大戶葉恆樹加以法辦。

道光元年採取的這些措施,並沒有收到明顯效果,鴉片的輸入量仍然是與日俱增。道光帝在分析其原因時認為:「鴉片煙一項,流毒甚熾,總由地方官查拿不力所致。」有見於此,清廷採取措施,打擊懲治徇隱自肥、敷衍失察的官員。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道光三年(1823)八月,清廷制定了失察鴉片煙條例。規定:「嗣後如有洋船夾帶鴉片煙進口,並奸民私種罌粟煎熬煙膏,開設煙館,文職地方官及巡查委員,如能自行拿獲究辦,免其議處,其有得規放縱者,仍照舊例革職。若止系失於覺察,按其鴉片多寡,一百斤以上者,該管大員罰俸一年;一千斤以上者,降一級留任;五千斤以上者,降一級調用。武職失察處分,亦照文職畫一辦理。」失察鴉片煙條例是制定出來了,但它對各級官員的警戒作用是微乎其微的,鴉片仍然還是暢通無阻地通過各海口、關隘流入內地。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道光十年(1830),道光帝根據江南道監察御史邵正笏不僅要嚴禁販賣鴉片還要嚴禁內地種植鴉片的提議,在全國進行了種賣鴉片情況的調查。道光帝令各地官方在對所管轄地區鴉片的種賣情況查證確實後,加以懲治。為了使各地的懲治有所遵循,這一年十二月,清廷頒佈了嚴禁種賣鴉片章程。規定:「嗣後內地奸民人等有種賣煎熬鴉片煙者,即照興販鴉片煙之例,為首發近邊充軍,為從杖一百徒三年。地保受賄故縱者,照首犯一體治罪,贓重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其知情容隱,雖未受賄,亦照為從例問擬。所種煙苗拔毀,田地入官。」清廷還令各地官員在對管轄區域鴉片種賣情況調查確實之後,還要就如何嚴禁所在地種賣鴉片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妥議章程具奏」。清政府的命令發佈後,不少省份立即行動起來,督撫大員紛紛派員赴鄉稽查,並把所在地種賣鴉片情況向中央作了彙報。清廷根據各地陸續彙集上來的情況,頒發一道道命令,令各地實力禁止種賣鴉片。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從道光十年(1830)二月開始,至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止,在兩年時間裏,計有廣東、福建、陝西、安徽、湖南、雲南、貴州、四川、山東、山西、河南等省先後向皇上就各省鴉片的種賣情況以及各地已經實行和準備實行的各項禁煙措施作了報告,道光帝根據各省報告中提供的情況作了一系列非常具體的指示。清廷提出的各項禁煙措施,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從沿海到內地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從鴉片的走私入口到販賣種植吸食到鴉片煙具的製造;從官員到衙役兵丁到民人,無不包含在內。且實行獎懲並舉、源流並治的方針。清政府的這些措施,如果能被真正付諸實施,鴉片毒流將會被遏止。然而,實際上道光帝這些包羅萬象、疏而不漏的禁煙措施,由於外國侵略者的蓄意破壞和腐朽的封建貪污政治而付諸東流。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從道光十二年開始,英國商船避開清廷規定的對外貿易口岸廣州,擅自駛入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洋面,以「求市為名,實質圖販鴉片」。清廷對這些闖進江、浙、山東洋面的外國船隻,一方面嚴令沿海各督撫將其驅逐出境,「以肅洋面而杜私販」,一方面令沿海各督撫「出示曉諭沿海居民,毋許與之交接。如有內地奸民,及不肖將弁,冀圖獲利,私與勾結,即嚴行懲辦」。清廷對北上英商船隻的驅逐,不僅沒有使福建、江蘇、浙江、山東洋面的英船絕跡,反而由於「沿海地方文武各官,不知認真查察,遇有洋船往來,一報了之」,「復有內地奸民,駕船接濟,彼此獲利」等原因,竟使「洋船之來日多」。特別是到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議會廢除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權,更使英國對華的鴉片貿易進入空前活躍時期。道光十四年,英國政府派遣律勞卑來華。律勞卑負有英政府外交部賦予的重要使命。其中包括:推廣英國的商業活動到廣州以外的地方;在中國沿海尋找幾處一旦中英發生敵對行動、英國海軍可以安全活動的地方;擴大鴉片走私等等。律勞卑於道光十四年六月九日到達澳門。八天後,律勞卑未經清廷許可徑入廣州居住商館。律勞卑又違反清廷關於中外交涉俱通過行商的規定,撇開行商直接致信兩廣總督盧坤。盧坤遣人反覆曉諭,律勞卑有意「違抗不遵」。盧坤令「封艙」,企圖迫其就範。清廷贊同盧坤斷絕中英貿易的做法,道光帝同時指示盧坤於「省城內外及澳門一帶,大嶼山炮台等處,務須密派弁兵,加意巡邏,不動聲色,鎮靜防範」。律勞卑則以武力相對抗。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八月初五日,英兵船兩艘,闖進珠江口。當海口炮台各弁兵對英兵船開炮攔截時,英兵船邊開炮邊闖關越隘,直駛至離廣東省城僅六十里的黃埔。道光帝獲盧坤奏報後,責令盧坤加強廣東戰備。由於廣東地方當局防備森嚴,加之「封艙」使英商利益受損,律勞卑在尚不具備進一步發動武裝進攻的實力時,退回了澳門,闖入廣東內河的兩艘英國兵船也退出了虎門海口。律勞卑事件後,清廷加強了廣東海口對鴉片的防堵。道光令盧坤嚴飭舟師,在各國商船回帆之後,查明如有在洋躉私船隻,即調集水師,大加兵威,嚴行驅逐;飭令該管將弁派撥巡船,常川巡查,一切民疍艇只,均不許攏近洋船私相交易,以杜接濟;責成內河營縣派撥巡船,在各海口及一切通海港汊,分定段落,晝夜輪流巡緝;令洋商傳諭英商互相查察,如有一船偷漏,即將眾船一概不準貿易,使其彼此自相稽察。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清廷對沿海北上英商船的驅逐,對律勞卑武裝挑釁的回擊以及對廣東海口防堵的加強,這一切努力,依然沒有能遏止鴉片毒流。道光帝即位後十多年嚴禁的結果,只是使鴉片由公開、半公開的販運變為完全的走私,外國鴉片煙商人與中國內地煙販之間的關係也由公開、半公開的陸上交易變為水上交易。外國鴉片煙商在虎門附近的伶仃洋面上,設立了專儲鴉片的躉船,載運鴉片的外商船隻,將鴉片卸上躉船,然後裝運合法商品及少許鴉片樣品入口。口內那些「勾通土棍,以開設錢店為名,其實暗中包售煙土」的「大窯口」不法奸商,憑樣與外商議價、付款,獲得領取提單,然後憑提單到躉船取貨,再僱用名為「快蟹」、「扒龍」的船隻,將鴉片運進口內,分發分立各地的「小窯口」進行分銷。成千成萬箱的鴉片正是通過這樣一條嚴密暢通的渠道流向全國。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政府廢除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後,對華鴉片貿易向私人企業開放。解除了束縛的英國商人爭先恐後地擁向中國,干起了當時在對華貿易中賺錢最多的鴉片走私勾當,從而開始了英國私人企業對華瘋狂的鴉片走私階段。在這以後的幾年中,英國鴉片商人不僅在廣東沿海偷運走私鴉片,還將偷運走私的範圍由廣東擴大到東南沿海,甚至深入到中國北部沿海。為了適應大規模偷運走私的需要,英國鴉片商人還建立起專營鴉片走私的船隊,並配製了武器,使鴉片由偷運發展為公開的強運。英國私人企業對華猖狂的鴉片走私獲得的巨大利益,令其他國家的私人企業眼紅,他們競相加入鴉片走私的行列。鴉片,形成一股斬不斷、遏不住的毒流,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湧進中國,洶湧泛濫成災。

清朝冷知識——道光年間的禁煙運動 - 天天要聞

鴉片的泛濫,還與「胥役包庇,關津賣放」密切相關。清政府各級官員,尤其是各海口文武官員將弁,不少人徇私枉法,從鴉片的偷運走私中獲取大量賄賂。這種情況在廣東尤為嚴重。當時廣東的情形是:「水師有費,巡船有費,營汛有費,差保有費,窯口有費,自總督衙門以及關口司事者,無不有費」。收受了賄賂的文武官員、水師將弁「得贓縱放」、「放私入口」。有的甚至以查禁鴉片為名,將查獲的鴉片「私賣分贓」,「變賣分肥」。官員將弁的貪污受賄直接破壞了清政府頒佈制定的各項禁令,還給外國鴉片煙商人破壞中國禁煙以口實。這一切,使道光帝即位後十餘年間的所有禁煙努力都歸於失敗。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鴉片的走私、販運已形成了這樣一種規模:鴉片躉船攬儲於外洋,快蟹、扒龍飛棹走私,大小窯口潛藏於內地,販煙者穿行於里巷僻鄉,吸食者遍布城鄉各地和社會各階層,自官府縉紳至工商優隸、綠營兵丁以及婦女、僧尼、道士,「吸食者幾遍天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橫跨了東漢末年到隋朝建立前夕。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輝煌和進步的一面。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眾所周知,古城安慶作為長江中下游的沿岸城市,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會」之美譽,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作為我國唯一由國務院單獨特批通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境內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不乏一些特色古建築。今天打卡的安慶英王府,就是安慶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 天天要聞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一張照片,一段個人物,一段故事。挖掘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老照片的魅力,讓塵封在時間塵土裡的老照片重新煥發光彩。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今天這組老照片選自《亞東印畫輯》是一位日本攝影師拍的,拍攝時間大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真實
李自成的結局到底有多慘?6種死亡說法,一個比一個慘 - 天天要聞

李自成的結局到底有多慘?6種死亡說法,一個比一個慘

1644年,整個大明王朝被覆滅的陰霾籠罩着,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以一股不可阻擋的勢頭沖入京城。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這位曾誓言守護大明江山的重臣,經過一番猶豫與掙扎最終打開了正陽門,為農民軍打開了通往皇宮的通道。
英德稅務開展反詐百日宣傳攻堅行動 - 天天要聞

英德稅務開展反詐百日宣傳攻堅行動

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多發態勢,切實提升群眾防騙意識,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日,清遠英德市稅務局圍繞落實「四有」(重點載體有嵌入、重點手法有科普、重點人群有宣貫、重點區域有警醒)舉措,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創新宣傳思路,拓寬宣傳渠道,廣泛發動群眾全面推進反詐宣傳百日行動。多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