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2022年06月30日17:09:02 歷史 1381
  • 【前言】

1792年,英國派出一支龐大的艦隊,以「獅子號」為旗艦,浩浩蕩蕩地駛向中國。

此時的中國正值乾隆末年,也是歷史上「康乾盛世」的尾聲。

英國艦隊以大英帝國著名外交家喬治·馬戛爾尼為首。明面上是以「為乾隆進獻壽禮」的名義前往大清帝國,實際上馬戛爾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清朝簽署與英國的通商協議。

從艦隊規模以及英方派出的代表級別來看,英國此次外交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了。但乾隆皇帝並沒有對英國使團給予太多的重視,而是草草地將他們「打發」走了。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馬戛爾尼從清朝返航時,還帶來了乾隆給英國國王的親筆手書,該書信至今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里,似乎在嘲笑乾隆當年的「愚昧無知」。

有人說,此次英使來華,是清朝真正走向沒落的開端。但是另一方面,乾隆作為清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最長壽的皇帝,他的心機與政治頭腦與「愚昧」二字又毫不搭邊。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忽視英國使團,是他真的愚昧無知,還是另有所圖?

我們今天就來仔細討論一下。


  • 【海上貿易是封建王朝的「鶴頂紅」】

我們都知道,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該地區政權的政治制度。

英國作為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島國,農業經濟匱乏,不得已才走上航海通商這條路。對於英國而言,絕不能依靠本國土地成為原材料的生產國,否則經濟將永遠超不過土地肥沃的歐洲大陸,更超不過遠在東方的中國。

對於英國而言,海上通商是他們的唯一出路。

相比之下,中國的天然條件就比英國要好很多,有廣袤的平原可以耕種,糧食可以自給自足,地大物博讓輕工業可以繁榮發展。如此一來,中國不需要再讓大批人冒險去探索未知的大海進行謀生,「封邦建國」鞏固農業才是華夏大地政權的根基。

只是,海上貿易雖然風險較大,但是利潤可比農業要高得太多,為什麼乾隆面對英國的友好通商反而會不高興呢?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其實,中國的皇帝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就知道海上貿易能賺錢了。明成祖朱棣曾派鄭和七下西洋,將茶葉、瓷器、銀器香料等售往國外,換回象牙、橡膠等特產,一來一回賺得近數千倍的利潤。

根據《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總共給明朝國庫帶來2000餘萬兩白銀,讓明朝國庫豐盈,為後來的明朝盛世做好鋪墊。

那如此穩賺不賠的買賣,明朝為什麼不繼續派人做海上貿易呢?

其實,允許通商會帶來副作用,那就是民間資本主義的崛起。

鄭和下西洋帶來的巨額利潤,很快就引起東南沿海地區百姓的注意,百姓們發現,如果將絲綢銷售到國外,獲得的利潤要比賣給朝廷多數倍甚至幾十倍。這也導致永樂年間許多百姓賣掉田地,由農轉商。他們沒有土地,所以不用向朝廷納稅,同時又通過私航貿易富甲一方。

一來二去,種地的人少了,封建王朝的稅基就動搖了。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繼續惡化,明朝就實行了「海禁」政策,民間船隻不得私自出海。

可以說,海上貿易如同封建王朝的「鶴頂紅」,一旦國內私商發達,封建王朝遲早會被資本主義所替代。所以自明朝開始,君主的頭號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發展與鞏固小農經濟,阻止資本主義萌芽自行發展。

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自幼學習漢文化,博古通今,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不管是他爺爺康熙還是他父皇雍正,都教會了乾隆與外國開放通商的弊端。

歷史沒有如果,倘若乾隆真的允許英國與大清實現自由貿易,那麼大清國也許會亡得更快。

每個歷史人物都會被他所身處的時代所禁錮,對與乾隆而言,核心利益就是要穩住清帝國的基本盤。相比之下,英國人開出的條件乾隆根本不可能答應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這也體現了封建王朝的兩個局限性:

其一:小農經濟作為封建王朝最主要的稅基,商業不可能得到自由發展。

其二:封建專制將「家」與「國」二者融為一體,國家私有化導致統治者在決策時會以家族利益為優先考量。

如此,我們就理解乾隆面對英使者來華的基本態度。乾隆此時已經年近八十,雖有可能犯糊塗,但也不可能在最基本的問題上犯錯誤。

得知英國派使者團來到清國後,乾隆吩咐大臣按照外國朝貢的體系來辦。


  • 【英使來華,乾隆冷待】

事實上,西方工業的崛起,乾隆是比較清楚的。

從葡萄牙人為清朝進貢的火器,到雍正喜愛西洋老花鏡,而乾隆自己也喜歡洋鍾等精密的小物件,往年進貢的工業產品更是不計其數。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乾隆很清楚,西方的科技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經超過了當時的中國,但自己的身份不允許大清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平等外交。

1793年6月21日,馬戛爾尼一行人抵達中國澳門珠克珠島,隨後延東南海域一路北上,路過經濟最發達的江蘇、山東,最後將艦隊停靠在天津衛港口。

當成群的艦隊停泊在港口時,無數人看到了這海上的龐然巨物,旗艦「獅子號」上共有火炮六十四門,小型炮艇、驅逐艦不計其數。

馬戛爾尼想通過這支艦隊,來彰顯大英帝國的軍事實力。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獅子號」模型

馬戛爾尼的隨行人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商人、律師、醫生、牧師、科學家以及軍官將領。他們都受到了地方官員的歡迎。

馬戛爾尼按照清朝的禮節,誠懇地說英國是來給大清國乾隆皇帝賀壽的。

得此消息,乾隆龍顏大悅,雖然乾隆並不知道英國具體在什麼位置,但是有外夷來朝,就是中國乃「天朝上國」的標誌。可如此大規模的「朝貢」,清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當時乾隆也有知覺,認為此次英國使者來者不善。

類似的情節在康熙年間就有出現,葛爾丹帶領多數軍隊來到北京,與其說是「朝貢」,倒不如說是談條件的。縱使言語上極為客氣,但使者們開出的條約才是重頭戲。

乾隆因此也留了個心眼,但面子工程還是要做,他命令大臣將英國使者請到北京,觀光旅遊、看戲、宴請、覲見皇族後裔一樣不少。

英國也是誠意滿滿,馬戛爾尼言道,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了英清兩國的友好,早在一年以前就開始準備賀禮,大小共計600餘箱,裏面有望遠鏡、幾何工具、鐘錶、蒸汽機火槍、油畫以及各種手工藝品。種類繁多,見禮之人無不嘖嘖稱奇。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當時正值夏季,乾隆還在承德避暑山莊。英國使者們希望能攜禮品前往承德覲見乾隆。

在覲見乾隆皇帝前,清朝官員們教英國使者一些覲見禮節,比如:要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這讓馬戛爾尼犯了難,對於英國而言,自從戰勝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與外國的外交都是基於兩國平等關係,連參見自己的國王喬治三世,也只是單膝跪地。至於「三跪九叩」中的雙膝跪地,是只有罪犯與俘虜才能做的事

於是,馬戛爾尼婉言拒絕了行禮流程。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他在自己的航海日記中這樣寫道:「當清朝官員要求我行雙膝跪地之禮時,我想到了我的國王,我代表着大英帝國,不能受如此屈辱。」

清朝官員將這件事情稟報給乾隆後,乾隆聞之非常不高興,大發雷霆:「此等無知外夷,不值加以優禮。」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隨後,外交手段老道的馬戛爾尼選擇了妥協。他懇請乾隆接受英國使臣的單膝跪地之禮,一來不辱英國國王;二來也能彰顯乾隆的仁慈開明,胸襟開闊。

經過一系列協商後,乾隆同意了馬戛爾尼的要求。馬戛爾尼一行人也順利到避暑山莊,見到了乾隆皇帝。

行宮內,金碧輝煌,乾隆左右隨行人員不盡其數,兩側戈什哈(護衛)披甲列陣,乾隆正座中央。按照馬戛爾尼的描述,清國乾隆皇帝的宮廷待遇非常奢侈,縱使不在皇宮內,其左右陪同與生活水平不是西方任何一個君主可以媲美的。

見到乾隆後,馬戛爾尼行了單膝跪地之禮,用英文說著自己的來意,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乾隆看着眼前的馬戛爾尼,心中沒有一絲好感。不過,他對馬戛爾尼旁邊會說漢語的小托馬斯非常感興趣。於是隨即傳托馬斯來到御前對話,並賞賜了一個綉有金龍的荷包。

祝壽儀式結束後,馬戛爾尼開始與乾隆說明自己的真正來意——讓清國與英國通商。

英國的船隻延東南海域一路北上,對中國天然良港的地區非常熟悉,馬戛爾尼提出了通商的詳細內容,其中包括讓廣東(包括澳門、香港)、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開設自由貿易港。允許英國商人進入清國,在北京建立英國大使館,兩國貿易減輕賦稅等要求。

如果仔細分析,這些要求就是《南京條約》的簡易版。

上文我們提到過,封建王朝的根基是農業,如果沿海地區自由通商,特別是江蘇、浙江、山東是賦稅大省,這會強烈影響到清政府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於是乾隆果斷拒絕了馬戛爾尼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但乾隆並非阻止了與英國的一切貿易往來,乾隆允許英國商人在廣州做生意,但只許與清政府交易,商人不得走出市場以外的地方,貿易不得流傳到民間。

儘管馬戛爾尼在之後的幾天,仍然極力爭取與大清國通商的條件,但都沒有得到乾隆的允許。

馬戛爾尼在承德的交涉最後以失敗告終,儘管收到了乾隆的各種賞賜,足夠他們三代人花,但還是沒有達到來華的最終目的。

臨別之際,乾隆還親筆手書了《敕英咭利國王諭》全文將近千字,對英國充滿了貶低。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這篇書信至今被珍藏在大英博物館裏,也是英國希望用此來諷刺當時清朝的愚昧無知。但這也是乾隆當時的無奈之舉,因為英國的條件對於當時的清朝而言,還是過於嚴苛了。

隨後,英國使團受乾隆的要求一路南下,參觀清國的風土人情。

這絕對是乾隆最錯誤的決定。乾隆本來想讓英國人看到自己帝國的河清海晏、國泰民安,誰知英國人看到的,是落後的武器裝備,訓練不整的軍隊,貧苦羸弱的中國百姓,以及地方豪強的壓迫與商人地位的卑微。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馬戛爾尼的日記中提到:

大清帝國的船艦「破敗不堪」,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對手;陸軍長袍加身,影響行軍速度;盔甲不能抵禦子彈,火器不夠發達,大炮射程短,命中率低。若英軍進入清帝國,不出半個夏天,定能直達北京。

這是資本主義帝國對封建帝國的客觀評價,也為後來的鴉片戰爭拉開序幕。

1792年英國使團訪華,因不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大怒:無知外夷 - 天天要聞

當然,儘管這段歷史被後人們認為是近代危機的前夜,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治以前,中國與英國的貿易一直是貿易順差,英國也是第一次在遙遠的東方遭到白銀外流的苦惱。

歷史沒有如果,用今天的思想與價值觀去批評乾隆當時的昏庸無能,未免太過於苛刻。

但不可否認的是,「落後就要挨打」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儘管中國經歷過西方列強半殖民半封建的統治,但中華民族從來都沒有徹底臣服於他們,自強是我們永遠的真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