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2022年06月30日01:26:14 歷史 1969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59年6月30日,毛澤東登廬山,準備召開廬山會議。

地點:

廬山

類別:

人物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手書《七律·登廬山》,終稿

1959年6月29日,毛澤東由漢口乘「江峽」輪來九江,準備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6月30日,毛澤東乘車上廬山,入住美廬

7月1日,毛澤東寫下著名詩篇《七律·登廬山》。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也是毛澤東第一次上廬山。關於他上廬山的日期,目前有6月29日和6月30日的兩種說法。前者是因為《七律·登廬山》這首著名的詩篇還有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小序:「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

在下圖的《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中,記錄了他29日在廬山與一些領導談工作。然而,在一些當事人的回憶文章中,毛澤東的登山日期是6月30日。到底是哪一天?本篇就來考證這一問題。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 (1893—1976) 圖源:知網

了解廬山會議進程的人都知道,毛主席本想將這次會議開成一個「神仙會」,此前他的心情也很好。6月25日,他返回闊別了32年的故鄉韶山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6月27日,毛澤東從韶山返回長沙下榻蓉園賓館(省委直屬賓館)。當晚宴請了一些湖南老朋友,包括程潛、唐生智等人,以及部分親朋好友。

6月28日,毛澤東從長沙到武漢。6月29日下午,他乘坐「江峽」輪從武漢前往九江。同行的還有劉少奇、朱德、周恩來、林伯渠等中央領導人,以及幾位大區的書記:柯慶施(華東)、李井泉(西南)、林鐵(華北)、歐陽欽(東北)、張德生(西北)等。在船上,毛澤東和幾位大區書記談了當前形勢,他對未來的政策方向並沒有明確表態,書記們也都在揣測毛澤東此次上廬山開會的真實意圖。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乘坐的「江峽」輪

從漢口出發到九江的下行航班,按正常航速一般需要10個小時。由於是專航,這次沿途不會停靠黃石武穴等地,筆者估計要8個小時左右到九江。輪船在29日下午出發,很可能凌晨1點前後到達九江港。因此,《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中記錄的「6月29日,在廬山同一些領導同志談經濟工作」的記錄並不準確,應為「6月29日,在武漢到九江的航船上同一些領導同志談經濟工作」。

「江峽」輪到達九江港後,司機趙毅雍已經將毛澤東的專車——蘇聯產的「吉姆」牌轎車——開到了碼頭。筆者未曾找到有關毛澤東下船時間的回憶文章。筆者猜測,比較大的可能是船到港口後人們繼續休息,清晨後再離船前往廬山。

毛澤東未在九江市區停留,直接上山。有回憶稱,毛主席6月30日到清晨達牯嶺,以當年的路況估算行車時間應在2小時以上。在九江出發時間大約在凌晨四五點左右,因此也有一種可能性,船到港時間比較晚,領導們立即下船後上山。

毛澤東是個夜貓子,生活上常常晝夜顛倒,沒個準點,凌晨四五點不睡覺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乘坐的「吉姆」轎車,此照片為6月25日去韶山時拍攝 圖源:中央電視台

車隊沿着山北公路盤旋而上,途中還發生一件事兒。由於蘇聯產的「吉姆」轎車製造水平一般,爬山到了半截,水箱就開了鍋,只能停下來加水。此時,主席從車上推門而下,沿着公路向上走了一段,然後停下腳步,在路旁向山下眺望,默默無語。

走過山北公路的人應該能想像出這一場景:此時的東方,晨曦初升,照耀着波光粼粼的鄱陽湖上,遠方,長江如長鏈,天水一色。在盤山道上俯瞰山下,所有人都會有壯觀、蒼茫的感受,第一次上廬山的人,都會受到觸動甚至震撼。

筆者以為,一代偉人毛澤東,很喜歡這種俯視天下眾生的感受。據廬山接待人員回憶,他在廬山上去得最多的景點是能俯瞰鄱陽湖的含鄱口。在山北公路上很多路段看山下,與含鄱口的視角相同,甚至觀感更好。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61年,毛澤東在含鄱口 圖源:淘寶網

1959年6月30日清晨,「吉姆」轎車載着主席到達原蔣介石的官邸「美廬」別墅。主席的心情甚佳,他戲謔地喊了一句:「委員長,我來了!」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下榻美廬後的一段故事,與本系列的另一篇能接得上,見《歷史上的今天 · 3月18日 · 吳宗慈與廬山志》。

主席在公路旁眺望鄱陽湖與長江時在思考、醞釀什麼?其實在30日當天就有了答案,毛澤東上山後不久,就寫出了《七律·登廬山》,他將初稿發給了兩位老秘書——胡喬木和周小舟,原詩如下:

一山飛峙大江邊,欲上逶迤四百盤。

冷眼向洋觀世界,熱風飛雨灑南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潛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

此詩原有小序云:「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升,成詩八句。」周小舟看後,建議刪去,主席欣然接受。筆者認為,毛澤東上廬山的日期應為6月30日,他在29日夜裡到九江後凌晨上山,寫成29日也是對的。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手書《七律·登廬山》,初稿

這首詩後來發給了郭沫若,郭提出一些看法。主席經過長期斟酌修改,到1964年1月4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時,終稿如下: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本詩大氣磅礴,修訂後的比初稿更加精緻且有意境,尤其是最後兩句,它也成為主席詩詞的代表作。

這首詩中的「越上蔥蘢四百旋」,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明天繼續講述,敬請期待。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界樁立下、抗議聲起,大主教領導下的抗議會否再掀亞美尼亞政治動蕩? - 天天要聞

界樁立下、抗議聲起,大主教領導下的抗議會否再掀亞美尼亞政治動蕩?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2日至13日,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人們在埃里溫市中心舉行抗議活動。  本文圖均為 視覺中國 圖4月23日,隨着第一根界樁設立,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之間圍繞納卡地區延宕三十餘年的爭端似乎走向結束。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宣布,亞方將歸還上世紀90年代佔領的四個邊境村莊,以期達成和平協議。然而,近兩個...
五十年代的會計培訓證書,字體漂亮,簽字優雅,難得一見 - 天天要聞

五十年代的會計培訓證書,字體漂亮,簽字優雅,難得一見

一張照片,一個人物,一段故事。挖掘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老照片的魅力。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五十年代的老照片。這些老物件的主人叫周文學。這些照片是一位網友分享給我的。這位網友喜歡收集老物件,他收藏了很多五六十年代的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