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2022年06月30日01:16:05 歷史 1332


1423年5月,北京,一場宮廷政變正在醞釀中。

因為這時候,63歲的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已經半個月沒有下床,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眼看着就要一命嗚呼。

每當皇帝病重的時候,權力鬥爭就會白熱化。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自然也不是好皇子。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趙王朱高燧就是一個雄心勃勃,想當皇帝的「好皇子」。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士兵可以靠努力在戰場上立功,一步步高升,當上將軍,皇子無論怎麼努力,只要不是嫡長子,很難登上龍椅。

朱高燧雖然是嫡出,但是他晚投胎了五年,皇位是給同母哥哥朱高熾準備的,沒有他的份。

規則是給老實人制定的,野心家從來不相信規則,要不然歷史上也會發生那麼多宮廷政變,李世民也不會成為唐太宗

40歲的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子,就是要挑戰規則,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像李世民一樣。

在皇帝不首肯的情況下,朱高燧只能發動政變。

發動政變靠的是首先就是槍杆子,朱高燧懂得這一點。他的槍杆子,是皇宮護衛指揮使孟賢,這個職務是負責皇宮安全保衛工作的。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因此,朱高燧拍着孟賢的肩膀說:孟將軍,好好辦,我們是一條船上的,政變成功,你就是開國大臣;失敗的話,我們都要被砍腦袋!」

「放心吧趙王,臣一定全力以赴!」孟賢拍着胸脯說。隨後他話鋒一轉說:「不過光有軍隊也不行,我們師出無名,要想儘快控制局勢,必須有傳位詔書,哪怕是假的。」

「嘿嘿,真有那玩意兒我們還用搞政變嗎?」朱高燧說,「遺詔的事,我早就安排了,由欽天監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參與偽造遺詔工作」。

欽天監是負責曆法的機構,也負責解釋天象,如果欽天監配合,他們就可以把那段時間發生的自然現象,解釋成老天爺的安排、只有讓朱高燧當皇帝才具合理性。而內侍則是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不但知道皇帝的健康情況,還熟悉皇帝的筆跡,偽造遺詔得心應手,能以假亂真。

最關鍵的是,他們知道皇上什麼時候蹬腿,能不遲不早地展示偽造的遺詔。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如果朱棣還沒死,你亮出遺詔,那就等於自尋死路,如果皇帝死了很久,再拿出遺詔,恐怕新皇帝早就登基了,還是死路一條。

因此,朱高燧以為,自己既抓住了槍杆子,又抓住了內侍的筆杆子,政變成功的概率很高。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棣偏偏沒死,緩過來了。

如此一來,朱高燧的政變計劃即將面臨失敗。按說朱高燧還可以等,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朱高燧沒有這個耐心,夜長夢多。

於是,他和自己的心腹經過商量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乾脆把朱棣這個老傢伙弄死。然後對全國百姓宣布,根據永樂帝生前安排,廢掉太子朱高熾,讓趙王繼承皇位。

《明史·卷一百一十八》記載:「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

翻譯過來就是,趙王計劃給朱棣投毒,等皇上死了,頒發偽造的遺詔,登上皇位,囚禁太子。

然而,朱高燧有李世民的雄心,卻沒有李世民的才華和組織能力,李世民手下都是忠心耿耿能力超群的一幫幹將,朱高燧手下都是貪生怕死的豬隊友。

果然由於朱高燧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計劃還沒有付諸實施,就泄露了。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原來,參與謀反的一個武將高以正,嘴裏藏不住話,把謀反之事告訴了自己的外甥王瑜。

王瑜一想,我要是告密了肯定要被提拔,皇上給的官,肯定要比朱高燧給的官大,於是他就向朱棣告密了。——「總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為賢等畫謀,謀定告瑜,瑜上變」(告密的王瑜事後被升為千戶)。

其實,朱高燧的政變成功概率很低,因為參與政變的沒有高官,全都是中下級軍官,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內侍也不是大佬級別人物。

儘管如此,朱棣還是要派錦衣衛查實,果然從內侍那裡搜到了偽造的遺詔。

一聽奏報,朱棣大怒,將老三朱高燧叫來進行審問。

在強大的壓力下,朱高燧認慫了。這貨就不是一個干大事的人,在父皇面前戰戰兢兢,話都說不出來。——「栗不能言」。

朱棣一看哭笑不得,心說小三子啊,你讓我太失望了。

其實朱棣對老三朱高燧最寵愛,慣得不像樣子,對他的嬌慣甚至超過了對次子朱高煦的嬌寵。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天下父母都向著小的孩子,其實皇帝也不例外。

朱高燧本來有封地,在河南安陽,但是朱棣卻讓他留在北京,還讓他擔任重要職務。——尋命居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后行。《明史

意思是,朱高燧在北平不僅主管藩務,還兼管政務。

由此可見,朱棣對朱高燧還是非常信任的。

但是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朱棣的溺愛讓恃寵而驕,囂張跋扈,不務正業,整天想入非非,最後干出了偽造遺詔,企圖謀害父皇,發動政變的大逆不道之事。

其實,朱高燧不是第一次亂來,是有前科的。《明史》記載,早在永樂七年,朱高燧就曾因胡作非為,多次抹黑太子,從而激怒了朱棣。

太子朱高熾反而為其說情,才得涉險過關。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因此,朱棣沒有懲罰朱高燧,只是殺了他手下的馬仔長史顧晟。

自此,朱高燧不得不有所收斂。然而,朱高燧並沒有誠心悔過,他不過是迫於形勢改變了策略,假裝悔過自新,做一些表面文章。

其目的自然是為了取悅和迷惑朱棣,麻痹太子朱高熾。

而且同樣對皇位有濃厚興趣的朱高煦,表現過於搶眼,但是也受到了朱棣的無情打壓,貶到樂安州。

這時候朱高燧不得不接受教訓,低調再低調,以免成為出頭鳥。不過他沒有死心,而是暗中籠絡朝中重臣,蓄勢待發,等待機會。

果然,在朱棣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朱高燧跳了出來。這次小三子再次犯錯,越搞越大,竟然要謀殺親爹,是可忍孰不可忍?

抓捕朱高燧後,朱棣殺掉了他的所有心腹(孟賢、高以正等人被殺)將朱高燧圈禁在府中。

朱棣為什麼要放了小三子一馬?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

翻譯過來就是:太子朱高熾為三弟講情說,這事是弟弟手下人乾的,三弟不知情,父皇不能加罪於他。

朱高燧再次死裡逃生,有兩個原因,一是太子朱高熾太仁厚,為弟弟講情;二是朱棣內心還是向著小兒子,不忍心,知道他是小泥鰍翻不起大風浪。

前面說了,朱高燧的謀反過程,一沒有強大的團隊,二沒有周密的計劃。換言之,沒有重臣支持,沒有強大軍事後盾,就幾個小太監,加上幾個低級武官,與其說是一場政變,不如說是一場過家家。

因此,朱棣並沒有太當真。

如果朱棣想殺小兒子,一定不會徵求太子意見,那是給太子出難題。

站在朱高熾的角度講,如果他要主張殺掉三弟,反而會讓朱棣心裏不舒服,「殺」字絕對不能出自朱高熾的口。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朱高熾不光是仁厚,而是非常老練,懂政治。

他心裏明白,儘管朱高燧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可父皇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幼子,不忍心痛下殺手,不然不會給自己講情的機會,直接就拖出去砍了。

因此,與其自己出面落井下石,受到朱棣的猜忌,還不如雪中送炭,為朱高燧求情,將其從鬼門關拉回來,也能讓他心悅誠服。

同時也能顯得自己寬厚,給父皇一個好印象,讓文武百官欽佩自己。

不管怎麼說,政變粉碎後,朱高燧的皇帝夢徹底破碎。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終於死了,但是成為孤家寡人的朱高燧,已經沒有了發動政變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看着哥哥朱高熾登基。

按說朱棣死後,大權在握的朱高熾(明仁宗)一定要秋後算賬,給弟弟小鞋穿,或者乾脆殺了他。然而朱高熾不但沒有那樣做,反而加朱高燧歲祿二萬石,並在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1425年5月3日)讓他就藩彰德府

朱高燧這時候也表現得很老實,表示擁護朱高熾的領導。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仔細觀察之後不難發現,他這樣做,是情非得已。

一是自己沒有了軍事實力,二是感念大哥幾年前的救命之恩。

朱高燧不但名義上擁護大哥,而且主動上表削去自己的兵權,心甘情願做一個自在的藩王。可見,此時,朱高燧完全放棄了對皇位的幻想。

然而,哥哥朱高熾薄命,在位僅僅十個月就一命嗚呼了,年僅47歲。

朱高熾的突然駕崩,讓朱高燧看到一絲希望,那顆原本平靜的內心又開始躁動不安。可是,朱高燧畢竟也過了不惑之年,不是毛頭小伙,不再那麼衝動。

而且他已經交了兵權,只剩下沒有經過訓練的家丁,也沒有武器裝備。因此,這時候的朱高燧有賊心沒賊膽,只是想想,卻並沒有動手。

與他同樣有野心的朱高煦卻沉不住氣,在侄子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煦就暗地裡聯絡朱高燧,希望二人組成聯合陣線,一同造反。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因為朱高燧態度曖昧,朱高煦迫不及待地貿然起兵,發動叛亂。

當時,朱高燧還抱着一線希望,打算採取觀望態度,萬一朱高煦成功了自己好有個退路。

因此,他既沒有上報宣宗皇帝,也沒有起兵響應朱高煦。

朱高煦原本應為,自己資格老,有帶兵經驗,侄子朱瞻基是個毛頭小伙,肯定不是自己的對手,自己如果起兵造反,一定能複製老爸朱棣靖難之役的成功經驗,奪取皇位如探囊取物。

他小看了這個侄子,朱瞻基雖然沒有作戰經驗,但是有魄力、有膽略,竟然御駕親征。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結果朱高煦沒有精兵強將,造反很快失敗。被押至北京之後,朱高煦也向宣宗皇帝交代,曾經策反朱高燧。

可在漢王朱高煦被殺後,朱瞻基卻放過了這個曾經試圖矯詔篡位、弒父殺兄的三叔。

不僅如此,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厚待這位三叔,又賜田園八十頃。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對朱瞻基的做法,大臣們是不理解的。

比如監視朱高燧的陳平上疏勸諫朱瞻基,並且列舉朱高煦策反朱高燧的證據,并力勸他發兵彰德,拿下朱高燧,一勞永逸地除掉心頭大患。

內閣輔臣楊榮夏元吉也主張這樣做。

在此情況下,朱瞻基被說動了,決定殺掉三叔。這時候的朱高燧命懸一線。

然而,三朝重臣楊士奇卻站出來反對此事。他說: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先皇帝僅僅有三個兒子,陛下也只有這兩個叔叔。如今漢王朱高煦叛亂被殺,那是罪有應得,可趙王朱高燧叛相未明,沒有確鑿證據,切不可加罪其身,引來萬世罵名。」

看過楊士奇的奏疏後,朱瞻基猛然醒悟,朱高燧逃過一劫。

其實對於造反的二叔朱高煦,朱瞻基也打算放他一馬,怪就怪朱高煦竟然在侄子看望的時候使絆子,徹底惹毛了朱瞻基,將他扣在缸里活活烤死。

朱高煦死後,朱高燧唇亡齒寒,更加恐懼。得知朱瞻基的特使袁容向彰德而來,朱高燧寢食難安,已經開始準備後事。

然而,袁容帶來的是朝中大臣彈劾朱高燧的奏摺,以及朱瞻基安慰他的書信。

見此情形,朱高燧如釋重負,心中高懸的石頭終於落地,他仰天大笑道:「我活了。」

朱棣的三子朱高燧,誣陷太子並圖謀毒死親爹,為何最終得以善終? - 天天要聞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不自量力,兩次陰謀發動政變,最後竟然獲得善終,被侄子朱瞻基赦免。

此後,朱高燧終於安分守己,不再胡思亂想,做一個遵紀守法的藩王。

1431年,朱高燧在家中病逝,享年48歲。

臨死前他將子孫叫到跟前,專門交代他們不要張揚,更不要貪戀權位,以免招來禍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