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2022年06月29日13:22:09 歷史 1178

一支325萬人的「部隊」卻幾乎沒人穿軍裝,但他們的職責依然是戍邊。邊疆一向與艱苦荒涼等同,而他們卻在荒涼的邊疆為中國開墾了萬頃良田、賡續了百年基業。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他們有一個光榮的名字,叫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這個偉大兵團的起源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

那是1949年的9月16日,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率部7萬人起義,新疆和平解放。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但在和平到來的背後,還有不少國民黨殘餘分子企圖頑抗到底,破壞新中國對新疆的治理和建設。

在這樣的背景下,彭德懷命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將軍率兵團本部和第2、第6兩軍儘快趕赴新疆,接手駐防。

1949年10月10日,王震率先頭部隊乘租來的蘇聯運輸機抵達新疆首府迪化,在迪化城外,他們受到了國民黨新疆省主席包爾汗漢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岳的熱情迎接。

在隨後的一個月里,又有數萬大軍經河西走廊和茫茫戈壁抵達新疆,轟轟烈烈的肅反行動隨即展開。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此時的新疆有三股較大的反叛勢力,從國民黨起義後又反叛的馬占林部,原國民黨北疆草原阿勒泰地區專員烏斯滿和原國民黨新疆財政廳長加木尼漢。

這些人都是土匪作風,為了殺傷解放軍,可以打一槍就跑,物資彈藥補給全部由美國和國民黨提供,解放軍入疆後,他們還在做着國民黨反攻,亂世佔地盤的春秋大夢。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但解放軍的到來,徹底教會了他們該怎麼做人。從1949年10月底到1952年初,隨着解放軍入疆人數越來越多,新疆當地的治安也越來越好。當地最大的三股反叛勢力在解放軍的重拳出擊下全被瓦解。而在瓦解他們的同時,王震將軍還帶領着大軍,在新疆展開了大規模屯田所必要的準備工作,那就是引水。

王震入疆時,全新疆只有430萬人口,工農業總產值僅7.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不到0.4億元。幾乎所有的新疆人都是農民,但他們的平均財富僅僅是每戶一把坎土曼、1把鐮刀。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自己的土地,每年除去給地主交的租子和必須要留下的種子外,每人能拿到手的糧食不足200公斤。

而解放軍入疆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這一切嗎?但要改變這樣的形勢,只有先搞好農耕,開墾土地。自古以來,新疆一帶作為我國邊境,就是屯田興,邊疆穩;屯田廢,邊疆亂。新中國成立,解放軍自然也要先把祖宗的良策撿起來。如此,既可以解決軍隊的口糧,也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於是,在1950年初,王震就帶領兵團開始找地方修渠引水。為了完成這一計劃,王震請來了好幾名水利專家和工程師指導設計和施工。

但當水利專家將符合標準的設計方案交到王震手上時,負責指導施工的老工程師樊寶雲卻犯了難。他告訴王震,按照這份設計方案來造水渠,光是水渠兩岸的干砌片石就得要7000立方米。一立方米按3000斤算,這就是用100輛卡車拉也得拉一個月。當時王震手頭根本沒幾輛車,這個方案又怎麼行得通?

但王震聽了樊寶雲的話後,哈哈大笑,說:「我們沒有汽車,但是有『拖拉機』,5天後,請你看『拖拉機』!」

五天後,樊寶雲來到工地,眼前的景象猛的震住了他。

只見那一望無際的戈壁上,近萬名解放軍戰士,用繩子拖着一塊塊剛從採石坊生產出來的石板,慢慢的將之挪動到工地上。而在所有人的前面,是以王震為首的兵團指揮官們。他們強忍着浴血沙場留下的傷痛,頂着寒風,身先士卒的拖着石板。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此情此景,讓所有人在一旁觀看的人都震撼了,其中就包括給王震提建議的那個人,他是負責指導修建工作的工程師樊寶雲。

多年後,他依然清晰的記得,那震人心魄的力量和場景。不僅是他記得,新疆迪化的千千萬萬老百姓也記得。

後來,在王震將軍的率領下,原本要用100輛汽車運輸一個月的石料,在短短20天內就運完了。

這時,1950年的春天剛剛到來。不久後,這條從解放軍背上誕生的水渠就竣工了,它被命名為「將軍渠」,水源從天山而來,流經迪化,灌溉了解放軍正在開墾中的五十萬畝土地,並一步步實現着王震將軍「要把新疆變成南泥灣」的豪言壯語,因為有水就有田,有田就有糧。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解放軍即使在荒涼的戈壁中,也不會從人民手裡拿走一針一線,而是靠着自己的雙手,生產出自己需要的糧食。

到了1950年春耕開始時,所有的解放軍官兵,都領到了一把用炮彈殼、子彈殼鑄成的坎土曼。拿着這把生產工具,所有人都聚集到了新開墾的土地上。

士兵在地里耕種,師長上大街撿糞堆肥,所有人都把勁往一處使,就是為了讓部隊不再缺糧,讓當地百姓吃飽。

為了更便利的展開展農耕生產,當時的解放軍將士就地取材,在土地旁邊挖出了一個個土坑,再用乾草垛、紅柳紮成三角形草棚蓋在土坑上,就成了一個個營房。但即便是這樣簡陋的住所,他們每天也只會在裏面呆上不足10個小時。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因為在不少解放軍士兵看來,開墾土地就是為了創造幸福生活,就是為了穩定祖國的邊疆。既然這樣,那就要全身心投入,貢獻自己,造福大家。

就是在這樣的奉獻精神指導下,王震的大軍只用兩年時間,便在新疆開墾出了160萬畝土地,收穫糧食9960萬餘公斤。

這樣的生產成果帶來的,不僅是部隊可以自給自足,更大大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據統計,在解放軍入疆前,當地百姓需要負擔70萬石糧食以繳納各種賦稅;而在解放軍入疆後,百姓的負擔減小到了44萬石。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這樣的成果帶來的更直接影響是,社會穩定了,解放軍再也不用花大力氣去剿匪了,而是把全部的工作重心都轉移到了生產建設上來,到1952年底,我黨根據時勢變化,正式調整駐疆解放軍的定位,將其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

「屯田戍邊」這一千古國策終於又在新中國的領導下煥發出新的光芒。然而,時移世易,王震將軍要做的事,可不僅僅是用屯田來穩定邊疆那麼簡單。

新中國需要的不僅是一個穩定的邊疆,她更需要一個能為國家工業化做貢獻的強大省份。而這,就是王震將軍接下來要做的事。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早在1951年,王震就向全軍宣布:「要在新疆建設我們自己的工業體系,要建自己的鋼鐵廠、紡織廠,但不能向國家要錢,更不能剝削新疆人民,我只能向你們要。」王震的這番話,就是要部隊節衣縮食,從牙縫裡把建設工業體系,發展第二產業的錢給摳出來。

不久,一道道新的命令就被下達到軍隊後勤部。王震要求,軍區在製造軍裝時,把領子改成單層,幹部服裝的四個口袋減少到兩個,普通戰士的兩個口袋只留一個。

不僅如此,全軍上下所有人的的口糧配給也要一律減少。這樣一來,部隊里的每個人可以省下91元錢。

而除了這些硬生生省下來的錢外,部隊中90%的人也捐出了自己的一些積蓄,有的退伍士兵甚至把退伍轉業費都捐了出來。就這樣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到了1951年底,匯聚的資金已足夠覆蓋新疆兩年工業建設花費的80%。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第二年,新疆就建起了六道灣露天煤礦、烏拉泊水電站、新疆水泥廠、七一棉紡廠、八一鋼鐵廠等重要大型工業設施。

與此同時,碾米、磨面、榨油、鋸木、被服等小型作坊也如雨後春筍般在新疆冒出了頭。正是這些工業設施的發展,讓新開墾的農田得到了更有效率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

在這一工業反哺農業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平凡人為之奉獻了青春甚至是終身,金茂芳就是其中的一個。

她是一名回族地主的女兒,自新中國成立後,她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禮,無時無刻不想着去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1952年,當她得知新疆需要女兵時,立即從鄉下跑到縣城的徵兵處報了名。當時,她只有19歲。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到了新疆後,她學習了拖拉機修理與駕駛技術,並在1953年春天順利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代女拖拉機手。

當時,她駕駛的拖拉機是從蘇聯進口的「莫特斯」拖拉機,在全新疆也只有8輛。它是這樣的珍貴,以至於金茂芳把它看成了自己的夥伴。

一年365天,金茂芳都要開着它去廣袤的農場工作。犁地、播種、施肥、運貨,無論是炎夏還是寒冬,金茂芳從不叫一聲苦。哪怕只能吃窩頭喝涼水,哪怕每天都要早出晚歸、披星戴月。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而支撐着她持續工作的,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為祖國做貢獻,成為祖國最需要的人。這樣的信念,讓她在農場工作的7年里,完成了2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還創下了一天耕種120畝地的紀錄,後來,她成為了第三套人民幣1元錢上的女拖拉機手原型。


325萬人組成「特殊部隊」,不穿軍裝卻永駐邊疆,創造人類奇蹟 - 天天要聞


而與她一樣懷着一個樸素信念,為祖國做貢獻的人還有千千萬萬個,正是因為看到了他們的無私奉獻,新中國才決定於1954年,在新疆組建生產建設兵團

而他們,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代拓荒者,他們的奉獻和犧牲,為新疆的繁榮、為祖國的邊疆穩定奠定了基礎。

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從最初的20萬人發展到了今天的325萬人,他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在他們的努力下,新疆已不僅是我國的穩定邊疆,更是經濟一片繁榮的塞上江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面對面丨這座「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楚國墓葬,主人竟是他? - 天天要聞

面對面丨這座「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楚國墓葬,主人竟是他?

槨分九室,面積超過400平方米,填土層層夯實,有台階21級,如果加上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迹,整個墓園佔地面積達2100多畝之廣。2024年5月,持續近四年的考古發掘進入到關鍵階段,迄今為止科學發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武王墩墓展露真容,墓室的規模和各類精美文物頻頻刷屏,引發無數驚嘆。這...
曹髦之死:用生命將司馬氏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 天天要聞

曹髦之死:用生命將司馬氏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曹髦,字彥士,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是司馬師擁立的曹魏第四位皇帝。 隨着司馬昭的權力越來越大,曹髦感受到的威脅也與日俱增,所以內心非常害怕,他曾寫過一首詩: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德國基爾運河年貨運量9000萬噸,中國京杭大運河是多少? - 天天要聞

德國基爾運河年貨運量9000萬噸,中國京杭大運河是多少?

京杭運河是舉世聞名的偉大水利水運工程,在明清兩代500多年的時間裏,作為南北漕運的重要通道,對溝通南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清末民初的一段時期,由於鐵路的興建、黃河變遷及社會政治等原因,京河大運河全程的航運幾乎完全中斷。
為什麼不再稱呼東南亞為「南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不再稱呼東南亞為「南洋」?

稱呼東南亞為南洋主要源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這個名稱反映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相對位置關係。因為東南亞位於中國南部,且與中國隔着南海相望,所以被稱為南洋。這個稱呼蘊含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代表了中國與這一地區的緊密聯繫和歷史淵源。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范閑的死訊傳到京城時,慶帝氣得直跺腳,傳召陳萍萍趕緊進宮,其目的應該是責問他保護不力或者是查看事情是否有蹊蹺;陳萍萍得到消息後,先是驚得滾下輪椅,後來在面聖時,還想隨時觸動輪椅上的機關,讓有關人員給范閑陪葬;名義上的父親范建更是不顧君臣禮數,嚷嚷着要皇帝把兒子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