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2019年10月06日20:15:10 歷史 1963

諸葛亮在我國古代早已經是聰明和智慧的象徵了,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陽都人,早年歲叔父諸葛玄遊歷到荊州,叔父死後,諸葛亮便在荊州隆中隱居了下來。一邊讀書一邊農耕糊口。208年受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同年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之戰大破曹軍百萬大軍。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諸葛亮不僅是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發明家。在諸葛亮手下有許多神奇的發明,比如說著名的諸葛連弩,還有他在北伐期間發明的木牛流馬。解決了蜀中長途運輸糧食的問題。

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 天天要聞

在《三國志,後主傳》便有這樣的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所以這也是"木牛流馬"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原因。如果沒有《三國志》相關的記載,僅僅是《三國演義》中的描述的話。恐怕很多人都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一個東西。可是一直到現在,專家和學者們依舊沒能破解關於"木牛流馬"的構造方式。畢竟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將木牛流馬描述的神乎其神。

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 天天要聞

"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那麼,這個"木牛流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是虛構的嗎?為什麼要採用牛和馬的樣子而不是其他的呢?

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 天天要聞

最後一個問題是最好回答的,採用牛和馬的樣子便於隱藏在山林之中。不容易被敵軍發現。而且古代牛和馬本身就是運物的主要工具。所以才用這樣的形象自然是十分合理的,至於是否虛構。可能沒有《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麼誇張。畢竟在小說中連諸葛亮都多多少少被神話了,更何況是一個沒有太多史料記載的工具。但是在《三國志》中也有相關的記載。所以這樣東西肯定也是真實存在的。

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 天天要聞

那麼"木牛流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東西呢?在後世有很多中製作的版本,但是幾乎沒有一個有預想的效果那麼好。但根據相關的地理位置,和相關的人機工程知識來看。木牛流馬應該是四隻腳加中間一個滾動的輪子因為四川的山地運輸,都要走山道或者棧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想必大家都是聽到過的。上坡路需要輪子來轉動這樣節省人力,四腿可垂直伸縮上下運動配合坡道起伏變化起固定作用。這就是木牛流馬大概的樣子了。

為何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專家有苦難言 - 天天要聞

當然,這也是一種推論,很多專家製作過但是都沒有做到像《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那樣神乎其神。現代也有着很多版本的木牛流馬,可能其中一個已經將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複製出來了,只是大家還不願意接受罷了,畢竟《三國演義》中把木牛流馬形容的太過於完美了,所有很多專家也是有苦難言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