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已歸航。「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孟晚舟在整個事件中表現出的堅韌和頑強感動億萬國人。追根溯源,她一方面是其父任正非的言傳身教,另一方面也來自其母孟軍和外公孟東波的影響。我們不妨就從這個角度做個梳理。
生來是千金,老革命以「軍」為獨生女命名
孟晚舟的外公是孟東波。他生前曾任四川省副省長,而且還是一位1938年入黨的老革命、老戰士,並長期任職於經濟建設領域。
孟東波
孟東波1919年出身於無錫一個貧苦家庭,原籍山東鄒縣。孟東波出生前,他的父親因患肺病去世了,他成了遺腹子。孟東波2歲時,母親不得不到上海一個資本家家裡當幫傭,他就和祖父相依為命,6歲進入無錫縣南延市第三國民學校(亦名甘露小學)接受啟蒙教育,半工半讀。他刻苦讀書,至三四年級時,考試成績在班上都是第一名。孟東波經常與革命者接觸,在他們的教育和培養下,提高了對革命的認識,從此立志參加革命。
1927年夏,孟東波剛剛初小畢業,陳枕白十分關心他的升學問題,就帶他到中山中學上高小班。在該校,他又一次當了半工半讀的學生,學雜費全免。孟東波在陳枕白等人的教育和幫助下,積极參加社會活動,政治覺悟不斷提高,不久便加入了共青團。中山中學的革命活動亦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孟東波只得乘輪船到上海母親處生活。
孟東波到了上海後進入上海英美煙草公司廣告部的櫥窗陳列部當了6年學徒,學的是木工、電工和漆工,靠微薄收入糊口,生活過得十分艱難。因業務工作的需要必須會英語,為此,他到基督教教會開辦的英語夜校去學習。後來,他順利考入上海海關,改名為孟子浩,當了一名稅警,代號是「255」。
儘管工作、學習非常繁忙,但孟東波仍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和各種革命活動。1936年春,他參加了上海職業界救國會,並組織由進步青年參加的時代書刊流通社等進步團體,開展革命活動。不久,他參加了 「反日本浪人集團偷運白銀出口」的愛國鬥爭,這一鬥爭震動了全國。這個鬥爭得到全國各界群眾的聲援,給他以很大的教育。為此,他就寫了一篇《苦力的反抗》的通訊,宣傳工人階級團結起來的巨大威力。
1936年10月19日,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孟東波得到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的口頭通知趕到萬國殯儀館向遺體致哀、告別。通過上述活動,他的鬥爭覺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革命工作的需要,1938年1月,孟東波赴革命聖地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被安排在了四期五大隊一隊。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進入了嶄新的人生階段。
按照抗大的學制,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既學習政治又學習軍事,還要參加勞動,而且結業前還到瓦窯堡參加一次野營拉練。在抗大學習了10個月之後,1939年1月他又進入行政人員訓練班學習。半年之後,被派至陝甘寧邊區的安塞縣政府實習了3個月。同年10月,他離開陝甘寧邊區被調到了華中工作。在革命聖地的學習生活,使孟東波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仰和革命意志更加堅定。
1984年5月,孟東波(左)
從1940年1月到抗戰勝利,他先後在皖東、淮北等解放區任職,一直做到了蘇皖邊區政府民政廳副廳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孟東波積極發動群眾支援前線,動員調集大批民工,組成擔架隊和運輸隊等隨軍作戰,同時也擔負了大批榮譽軍人的轉移工作。
1986年5月,孟東波在四川省第六屆人大代表大會上投票選舉
新中國成立後,孟東波歷任山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兼民政廳廳長,蘇皖邊區黨委所屬民政、教育、建設三廳黨委書記,華中局動員局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秘書長。後來,他作為華野南下隊伍中的一員後先後擔任了新生的福建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福建省委統戰部第二部長。
在特殊年代熬過了「五七幹校」等艱苦歲月後,他被掉到了大西南的四川,擔任過冶金工業局局長、冶金工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省經委黨組書記、主任以及省三線建設辦公室主任等職務。晚年,他出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和中共四川省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等。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經是攀枝花三線建設者之一。有着冶金工業以及鋼鐵廠工作經歷的他,正是「大三線」建設時期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急需的人才。因為此前,孟東波曾經在當時的北滿鋼鐵廠、北滿鋼鐵建設公司和冶金工業部等單位任職,擔任過第一副廠長、經理兼總工程師和基本建設司司長等職務。
1971年6月,中公共渡口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選舉出第一屆市委常務委員11名,此時孟東波排名第三。1990年12月,孟東波離職休養。2001年11月21日,孟東波在四川成都逝世。去世後,孟東波家人按照其遺願,將他的骨灰撒在了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金沙江攀枝花段。
以上的經歷,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要以「軍」為自己的獨生女命名了。孟東波對晚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一個人為人民奮鬥的意志不能動搖。」
1972年出生的孟晚舟和其弟、1975年出生的孟平,在1982年一家四口人在深圳重聚之前一直生活在孟東波的身邊。可見,孟東波堅定不移的信仰、百折不撓的鬥志和樂觀豁達的性格等優秀的意志品質,深深影響了他的後代。孟晚舟深受其影響。
在整個事件中,孟晚舟身處異國3年,錯過了父親的2個生日也錯過了與家人團聚的3個春節和中秋月圓之夜,這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相反,遭此困局和險境孟晚舟非但沒有意志消沉和屈服、給祖國和華為蒙羞,反而更加充實還要完成讀博的夢想,任正非都半開玩笑地稱她要成為「獄中博士」。
相遇於微末,鳳凰男與白天鵝喜結連理
儘管在出身和家境等各方面相差懸殊,可是孟軍和任正非經人介紹還真的走到了一起,喜結連理。按照任正非的說法,孟軍簡直是「白天鵝」,這段姻緣對任正非而言着實是個「驚喜」。和孟軍的婚姻,年近而立之年的任正非不僅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段愛情,對他的個人發展更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孟軍
孟東波在四川工作期間的同事和上級楊超,早年曾擔任過周恩來的政治秘書,後來歷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政協主席等職。當年的任正非經常去看望岳父孟東波以及楊超等領導,從他們那裡獲得了不少見識和人脈,並學到了革命前輩廣闊的視野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老革命、老同志的交往交流,對出生微末的任正非而言,無疑是「勝讀十年書」的。更主要的是隨着家庭的穩定,任正非厚積薄發,開始步入了「人生開掛」的階段。
就在孟晚舟出生的兩年之後,任正非加入了承擔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工程建設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第22支隊,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從事化工自動控制。就在這期間,任正非因發明空氣壓力天平獲得1977年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榮立二等功,被晉陞為副所長(技術副團職)。1977年10月14日《文匯報》第四版以「我國第一台空氣壓力天平」為題報道全文如下:
「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術員任正非在儀錶班戰士的配合下,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計量杯准儀器--空氣壓力天平,為我國儀錶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經國家有關計量部門鑒定,儀器設計方案正確,精度、靈敏度好。空氣壓力天平是一種用來檢驗高精度儀錶的儀器。過去我國的儀錶工廠、儀錶使用單位和檢驗部門檢驗儀錶壓力、流量、液面等,使用的是標準雙管活塞壓力計和充水、充汞單管壓力計。空氣壓力天平與雙管活塞壓力計和充水、充汞壓力計相比,不但精度高,而且體積小,重量輕,用途廣泛,操作方便,而且對於消除汞害、改善工作條件也有很大的好處。這種儀錶是最近幾年剛出現的,目前世界上只有幾個工業發達的國家能製造。」
1977年10月8日至11月5日基建工程兵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到會的有一千多名領導幹部和先進典型,10月24日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本次大會表彰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其中就有青年技術員任正非。1978年3月,33歲的任正非到北京市出席了6000多名代表參加的全國科學大會。這些人中僅有150餘人年齡在35歲以下。同年,任正非正式入黨。而且,任正非還作為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參軍時的任正非
不過,這段期間任正非和家人是兩地分隔、聚少離多。這種情況直到他轉業之後才得以改善。
1982年,隨着國民經濟步入正軌和結構調整,實施裁減了百萬大裁軍,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就在撤銷之列。當時,儘管有領導的挽留,想到要和家人分離,思前想後,決定轉業。就在此時,孟軍已經先他一步在深圳市南油集團工作。隨後,他辦理完轉業手術,結束11年的部隊生活,帶着一雙兒女南下深圳市,一家人得以團聚。
不過,任正非在享受家庭團聚的天倫之樂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某種衝擊、落差和迷茫。彼此的深圳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窗口」了,充分浸潤着市場經濟的刺激和洗禮。不同於部隊生活,任正非在南油集團卻感受到了某種異樣的氛圍。他看不慣一些部門領導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官僚作風。
任正非正在操作設備
為此,他曾經請求將公司旗下的一個小公司交給他管理、進行「承包」,但是沒有得到批准。就在轉業的一年之後,他被任命為該集團旗下一家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就在這個任上,任正非充分領教了「市場的無序和殘酷」:他被一名商人欺騙,騙走了200多萬元的一筆巨額貸款,要知道當時內地一個月工資都不到100元。面對責任的追究,任正非只得辭職。屋漏偏逢連夜雨,命運無情地把任正非打入了谷底,因為就在此時性格剛烈的孟軍和他離婚了!
相離情不盡,平淡中見證相守與相知
隨着失業以及與孟軍婚姻的結束,任正非只能和父母、弟弟妹妹、侄子一家十幾口人租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里,可謂是悲苦至極。對於那段生活,孟晚舟在一篇名為《風箏》的文章里曾經這樣描述:「外面下大雨, 裏面下小雨, 四面透風的屋子裡 , 隔壁鄰居說話都能聽見。」當時她年僅15歲, 不知道在將來的人生里,自己將和父親面臨怎樣的雨雪風霜。
為了生活,任正非曾經做過許多嘗試和努力,但無一例外都不理想。於是,1987年,已經43歲的任正非與人合伙人集資2.1萬元人民幣創立了「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取名的含義是「心繫中華,有所作為」。這就是日後人盡皆知的華為!
剛起步時,華為公司租在居民樓,一個月最多300、400元的房租,而當時寫字樓一個月則要好幾千元房租。公司建立之初,是談不上主營業務的。任正非一直在思考做什麼賺錢,當時曾有朋友推薦他做墓碑,當時一塊墓碑的石料成本七八十元,只要刻上字就能賣四五百元,如果是雕琢精細的更可以賣到上千元,可是任正非認為墓碑不是長久之計便放棄了。
經過朋友介紹,他開始代銷火災警報器、氣浮儀等廠礦所需的工業儀器,但是由於訂貨量少,不足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後來,各種機緣之下,華為以代銷HAX程控交換機為起點,正式進入了通信領域,一直做到了今天,成為產業里的王者和國人的驕傲!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充滿了曲折、艱辛乃至磨難。
孟晚舟
與任正非的起伏跌宕相比,孟軍卻是歸於平淡。不過,二人的情義卻始終都在這卻是非常難得的。任正非與現任妻子姚凌結婚生女的時候,還是孟軍給辦的結婚證和准生證。而且孟軍和姚凌的關係也很不錯,殊為難得。而且,在孟晚舟事件發生後,她就挺身而出,來到了加拿大,守候在女兒的身邊,以媽媽的身份呵護和關愛孩子。據任正非所講,他每次給孟晚舟打電話,都是孟軍接的。也因為如此,孟晚舟即使身在異鄉,也感受到了來自母親的關愛和支持。
回顧過往,可以說任正非今日的成就,孟軍的作用至少是「軍功章的另一半」,而孟晚舟得益於外公孟東波的言傳身教。如今,外公孟東波,母親孟軍,一個已經逝去,一個歸於平淡,但都值得世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