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2021年09月30日21:06:02 歷史 1974

編者按:如果將中共一百年來帶領人民從革命建國到改革開放建立小康社會稱為一部史詩,那接下來的「共同富裕」必將再次成就一段傳奇。正如沙燁《跨越財富鴻溝》的開篇獻詞「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所預示的,是人民書寫了史詩,成就了傳奇,人民也理應享受共同富裕的果實,這是先富階層、先富群體的共同責任。

張維為、王紹光史正富

李世默、翟東升、范勇鵬、沈逸

=聯袂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跨越財富鴻溝:通往共同富裕之路

沙燁 著

當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9月

本書內容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財富分化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本書從討論本質性的財富倫理問題入手,透過大歷史視角,對中共建黨以來的百年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闡明了當代中國財富積累所依賴的歷史正外部性。同時,作者回顧了美國歷史上財富分配製度的演變和背景,並剖析了數字經濟時代財富分化加劇的結構性原因,進而論證了自由市場的局限性,並指出市場經濟中價值創造者和利益獲得者的錯配問題。

從中國到世界,從歷史到現實,本書揭示了中國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的深層邏輯。對於當前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許多變化,書中的一系列新視角、新觀點和新主張,將為讀者帶來很多啟發和思考。

關於作者

沙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中國精神讀本》總策劃。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美國維思大學碩士。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名家薦語

張維為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研究院院長

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偉大的事件。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得以崛起的一個核心戰略。應該說,在「先富」地區帶動「後富」地區方面,我們已經基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先富」群體帶動「後富」群體方面,我們還在探索前行。沙燁的這本著作無疑是這種探索努力的一部分。他從理論、道德、歷史、國際比較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理性的、邏輯的、有說服力的深入探討,他的著作值得大家關注和品讀。

李世默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諮詢委員會主席

在中國,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所造就的市場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實現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則是完成中華民族復興最後征程的必經之路,一個少數人財富固化的中國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數字經濟的規模和速度對我們的現實和理想都是一把雙刃劍,前所未有的效率使得我們有了充裕的財富去營造一個更平等的社會,同時,也使得財富可以迅速地固化,導致更嚴重的不平等。中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交出的答卷,將會影響整個人類的未來。

翟東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副院長

自從四十多年前撒切爾夫人吹響新自由主義號角以來,貧富分化的趨勢幾乎覆蓋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由此引發的民粹泛濫和政治極化,是當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時代性底色。如何在不損害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而持續地縮小貧富差距,是中美歐三大政治經濟體系之間徐徐展開的制度競爭的關鍵所在。沙燁先生的這本專著,展現出宏大的全球和歷史視野,切中時代的脈搏,貫通理論與現實,值得精讀和深思。

沈逸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本書能以如此敏銳的覺悟和視角,去看待共同富裕的問題,探討先富階層與縮小財富鴻溝,進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之間的建設性關係,毫無疑問顯示出了其作者思考的深度與力度,值得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本書目錄

緒章 站在歷史分水嶺上

全球財富「大分流」

跨越「巨大鴻溝」

從2021展望2049

第一章 財富的慾望

財富崛起

先富帶後富?

財富的倫理

第二章 繁榮的基石

站起來了

犧牲與奉獻

真正的紅利

第三章 撕裂的美國

燃燒的國會山

曾經的黃金時代

被打開的魔盒

第四章 數字財富鴻溝

數字造富神話

平台「吞噬」世界

加速擴大的「鴻溝」

第五章 市場神話的破滅

波蘭尼的警告

新鍍金時代

21世紀的回聲

第六章 邁向共同富裕

「免費的饋贈」

市場遊戲的代價

不可撤銷的契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2666》譯者趙德明逝世,享年85歲 - 天天要聞

《2666》譯者趙德明逝世,享年85歲

據世紀文景出版社消息,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德明先生,於2025年4月3日逝世,享年85歲。 趙德明先生。 趙德明先生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文學院客座教授、解放軍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青島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教授。前些年,中國掀起波拉尼奧閱讀熱潮,而波拉尼奧的代表作《266...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采一束新鮮柳枝插在門前,這是為什麼呢?從前的時候,在一個古老的小鎮,有個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是鎮上最懂節氣和傳統的人,每到清明節,他都會帶着阿成做各種特別的事,其中最讓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門前插柳枝。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是張無忌不肯收嗎?是人家不肯被收!張無忌自己想:「這四位姑娘個個對我情深愛重,我如何自處才好?不論我和哪一個成親,定會大傷其餘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內心深處,我最愛的是哪一個呢?」因為彷徨難定,於是「只得逃避」:「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盡想這些兒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 天天要聞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清明前夕,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中心小學上百名師生前往愛國英雄文天祥陵園祭奠。帶隊老師為學生們講述了文天祥的故事,並鼓勵學生學習文天祥以身報國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為中華民族復興奉獻力量。作者:黃和遜、王永鋼、陳啟道新華社音...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 天天要聞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在太行山深處的黃崖洞烈士陵園,陵園守墓人80歲的趙乃堂如往常一樣,每天清晨都會拿起掃帚和毛巾,開始一天的守護工作。自1991年至今,他已在這片安葬着40多位黃崖洞保衛戰烈士遺骸的土地上堅守了整整34年。趙乃堂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曾為八路軍運送糧食、打掃戰場,參與了黃崖洞保衛戰後的烈士安葬工作。從小聽着英雄故事長...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 天天要聞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李淵:二郎世民…李世民:請稱我太宗文皇帝。李淵:你做了皇帝,我也是你爹。李世民:若非你是我爹,你怎會有那般逍遙的太上皇晚年生活,生命的最後幾年還留給我三十幾個弟弟妹妹!李淵:二郎,這都是做戲,都是你這小子逼朕的!李世民:你我之間,錯的是父皇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希伯,中譯全名漢斯·希伯,筆名亞細亞人,德國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奧匈帝國的克拉科夫,後定居德國,讀大學,加入德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