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蘭考縣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屬於開封市下轄的4個縣之一。其實,蘭考縣歷經了一系列的區劃調整。因為,蘭考縣由蘭封縣和考城縣合併而來。70年代末期,蘭考縣曾經被劃入了商丘地區,總計3年時間。到了1980年,重新還給了開封地區。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區劃調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鄭州、開封、商丘三個地級市的區劃調整。
首先,我們聊聊河南省的具體情況。河南省屬於我國中部六省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河南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河南省總人口9900多萬,僅次於廣東省、山東省,排名全國第三位。河南省的小麥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位,幾乎佔了全國的十分之一。河南生產的火腿腸、水餃、湯圓等等,幾乎佔了全國的一半。
不得不說,河南省歷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在我國八大古都中,河南省一口氣佔了4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安陽。目前,河南省下轄了17個地級市。近年來,河南省在文化傳播方面,成為了後起之秀,尤其是「奇妙游」系列,深受歡迎。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基本上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
不過,為了加強對各地的管理,歷代王朝陸續出現了漢朝的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等。其實,我國很多省份的名稱,都起源於宋朝,例如陝西路、京東路、陝西路等。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十分遼闊的龐大帝國。
不過,隨着疆域版圖的迅速擴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各地錯綜複雜的人口數據、耕地土質、農作物產量情況,元朝從來沒有經歷過。我們以各地的農作物為例,由於各地的氣候和地質環境不同,農作物類型五花八門,例如大豆、小麥、水稻、小米等等,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
至於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沙土地、黃土地、丘陵地等10多個類型,每一種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對於這樣的情況,號稱「弓馬嫻熟」的元朝,缺乏最基本的條件。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經驗基礎上,結合金國行尚書台的框架,進一步調整以後,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湖廣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雲南行省等等。
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各個縣。相當於設立了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框架,但各方面的問題非常多。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地方管理難度大。第二,各地機構的結構粗獷,效率非常低。到了元朝統治末期,行省區劃已經名存實亡。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隨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根據明朝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州府、縣三級區劃。這一區劃模式非常經典,先後沿用了幾百年。與此同時,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並立的模式。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隨着明朝的遷都,進一步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
其實,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等。與現在的區劃相比,已經非常接近了。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進一步調整了各省的區劃。最後,形成了大清內陸18個省的區劃。在河南省的區劃調整中,在雍正、乾隆兩代皇帝在位時期,在河南省原有各個州府的基礎上,調整為9個府和5個直隸州。
什麼是直隸州呢?在明清時期,州分為了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直接隸屬於省管理,等同於府。散州則隸屬於各個府管理,同等於縣。分別是:開封府、河南府、彰德府、懷慶府、衛輝府、歸德府、南陽府、汝寧府、陳州府、許州直隸州、陝州直隸州、汝州直隸州、光州直隸州、鄭州直隸州。
其中,歸德府下轄了1個散州、8個縣,分別是:睢州、商丘縣、夏邑縣、寧陵縣、虞城縣、永城縣、柘城縣、考城縣、鹿邑縣。開封府下轄了1個散州、11個縣,分別是:禹州、祥符縣、新鄭縣、陳留縣、杞縣、洧川縣、鄢陵縣、通許縣、尉氏縣、中牟縣、蘭封縣、密縣。請注意,後來的蘭考縣是由蘭封縣和考城縣合併而來的。
而考城縣隸屬於歸德府,蘭封縣隸屬於開封府。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河南省地理位置重要,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各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急需進入休養生息。在三四十年代,河南各地先後遭遇了蝗災、旱災和水災,人們的日子很苦。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着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階段。
一系列的重要項目,陸續在河南各地開始。與此同時,在河南各地,陸續設立了各個專區。當時,河南省劃分為10個專區,分別是:鄭州專區、陳留專區、商丘專區、洛陽專區、陝州專區、淮陽專區、潢川專區、南陽專區、許昌專區、信陽專區。50年代前期,陳留專區、潢川專區、陝州專區、淮陽專區等4個專區,被陸續撤銷。
其中,陝州專區併入洛陽專區、陳留專區併入了鄭州專區、潢川專區併入了信陽專區。1953年,淮陽專區被撤銷以後,併入了商丘專區。在50年代,河南省下轄的很多縣,面積都非常小。因此,在1954年,河南省的區划出現了大規模調整。很多面積比較小的縣被撤銷,然後併入了其他縣,例如陳留縣、洧川縣、廣武縣、成皋縣等等。
其中,考城縣被撤銷,部分鄉鎮劃入了商丘專區的民權縣,另一部分鄉鎮劃入了開封地區的蘭封縣。由於考城縣老縣城,劃入了蘭封縣,因為,蘭封縣更名為蘭考縣。陳留專區被撤銷以後,原本下轄的幾個縣,都隸屬於鄭州專區管理。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隨後,鄭州專區公署從鄭州,遷往了開封,因為鄭州專區更名為開封專區。
從地圖來看,開封專區的管轄範圍非常狹長,從東部的蘭考縣一直延伸到了西部的鞏縣、登封縣。1958年,商丘專區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開封專區管理。與此同時,開封專區的5個縣,劃入了鄭州市管理。當時,開封專區一口氣管理了20多個縣。按照五六十年代的交通、通訊條件,管理的縣太多,根本忙不過來。
例如通知各個縣開會,路途比較遠的縣,需要提前兩天出發。因為,道路確實比較遠,晚了根本到不了。因此,到了1961年,商丘專區重新設立,劃入開封專區的各個縣,重新還給了商丘專區。劃入鄭州市的5個縣,還給了開封專區。因此,開封專區的管轄範圍,仍然非常狹長。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開封專區、商丘專區更名為開封地區、商丘地區。
蘭考縣位於開封地區的最東部,與商丘地區一直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加上開封地區的管轄範圍比較狹長,為了加強管理。1977年,蘭考縣從開封地區劃入了商丘地區管理。因此,在1978年的河南省地圖上,蘭考縣隸屬於商丘地區管理。不過,這樣的區劃方式,總計維持了3年時間。1980年,蘭考縣從商丘地區,再次劃入了開封地區。
首先,按照當時的距離,蘭考縣距離商丘主城區有點遠,出現了交通不便的問題。第二,進入70年代末期,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很多省份的區劃,都出現了大規模的調整。其中,部分地區陸續更改為地級市。尤其是廣東等沿海省份的區劃,已經出現了一系列的調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河南省各地的區劃調整也在籌備和策劃中。
果不其然,1983年,開封地區被撤銷,中牟縣、鞏縣、密縣、登封縣、新鄭縣等地,劃入鄭州市管理。開封縣、杞縣、尉氏縣、蘭考縣、通許縣等地,劃入了開封市管理。從當時的區劃來看,河南省各個地級市逐步形成。1997年,商丘地區被撤銷,設立了商丘地級市。在河南省的區域中,開封、商丘、周口等地,通常被稱為豫東地區,各個方面都非常接近。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