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2021年09月13日22:27:09 歷史 1331

《亮劍》這部劇在國內可謂家喻戶曉,李雲龍這一人物深深引入觀眾的記憶中,然而,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雲龍在劇情中卻對一個人敬畏有加,這人就是他的上司陳賡

此人在現實中是我國的開國將帥,曾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以八路軍第386旅的旅長的身份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還在年輕時因一次意外事件救了老蔣的命,被他視作救命恩人。這樣的人,也難怪李雲龍對他尊敬有加。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決定對革命戰爭中有着卓越貢獻的將領將士們一一表彰,並於1955年隆重召開了首屆授銜大會,因此,陳賡成為了十大開國大將之一。

不幸的是,1961年,陳賡將軍因長年累月的操勞生病離世,死後被葬於八寶山。可讓人不解的是,就在50年後,又被遷出了八寶山,這一事件發生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投身革命

陳賡起初名為陳庶康,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鄉市龍洞鄉的一個小農村。雖然當地整體條件很差,但陳賡出身將門,他的爺爺在年輕時就參加過湘軍,家裡經濟條件富裕,吃穿不愁。

雖然父母給他提供了相對優越的生活,可陳賡自己並沒有滿足於安逸的生活,反而受爺爺的影響,他從小便立志報效祖國。看着國家愈發處於危難之間,在家人的支持下,僅僅13歲的他便投身湘軍,在湘軍魯滌平部第6團2營下當兵。

在湘軍的那段日子裏,他參加了討伐吳佩孚,驅逐張敬堯、趙恆惕的戰爭,還參加了「護法」之役,湘鄂之役等戰役,在這些戰役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然而,陳賡很快便親眼目睹了湘軍中的很多腐敗現象。他清楚地明白,靠着舊軍閥想要拯救處於危難中的祖國是不能成功的。於是,他又回到了故鄉,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先進的思想與知識。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也就是在這段學習期間,陳賡了解了更多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他了解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革命思想,更是深深地被馬列思想所折服。1922年,陳賡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第一批光榮的黨員之一。

1924年,黃埔軍校正式對外招生,在湘鄉讀書的陳賡剛得知這一消息便南下廣州,以相當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他將這次學習的機會視若珍寶,花了更大的心思在學習上。在校期間,他表現優異,整個校園無人不知曉他,不僅獲得了「黃埔三傑」的稱號,更是得到了老蔣的信任與喜愛。

若從常理分析,以老蔣對他的重視程度,陳賡留在國軍必定前途無量。然而,幼時的他經歷過湘軍革命、學習過馬列思想,更是早早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而在老蔣向他拋出橄欖枝時,他還是毅然決然地拒絕了,選擇站在老蔣的對立面,為共產黨效忠。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老蔣的痛

雖然最終陳賡效忠的是共產黨,但是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他與蔣介石之間也是發生過一件非常傳奇的事件。

1925年,畢業後的陳賡留在了黃埔軍校任職。1925年,老蔣親自帶領黃埔軍校的學生們東征,陳賡也被選為了參戰的一員。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可就在東征陳炯明的時候,蔣介石的指揮出現了偏差,使得已經深入敵後的他們反倒被敵軍包圍了起來。而此時,蔣介石的大多親信都被打散不在身邊,能為他保駕護航的只有他一直信任、欣賞的陳賡。

戰爭環境實屬惡劣,看到此情此景,蔣介石大受刺激,徹底失去了作戰的鬥氣,甚至想要自殺謝罪,可身旁的陳賡見狀制止了他,並背起蔣介石帶着他衝出重圍,救了他的性命。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救命之恩自然一直留存於蔣介石的心中,原先他就無比欣賞陳賡。一經此事,他便更想將陳賡收於麾下,可陳賡卻推辭說自己已經在考入黃埔軍校之前就已加入共產黨,不便追隨他。

他表示,只要陳賡願意效忠自己,自己並不介意陳賡的共產黨員身份,這顯然表達了蔣介石對陳賡的重視與信任。可即便如此,陳賡依舊拒絕了蔣介石。

南昌起義爆發時,陳賡作為起義軍部隊的營長,在與敵軍對戰時不幸左腿負傷。從戰場退下來之後,他便一直在特科工作,在營救被捕戰友、懲治叛徒等事件上有着巨大的功績。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1931年後,陳賡受命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第12師師長,在鄂豫皖蘇區工作。1934年,一場戰鬥中他再一次不幸受傷,需要轉移到上海治療,可就在此時,他被國民黨抓住了。

雖然這些年來,蔣介石與陳賡的立場不同,兩人沒有機會面對面交談,但蔣介石屢次書信勸說陳賡投身於他。但此次被捕也是這麼多年來他們再一次相見。

蔣介石聲稱:只要陳賡願意投身他的麾下,只需對外做個認錯聲明就能夠放了他。可即便如此,陳賡也沒有答應。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不灰心的蔣介石又一次派遣胡宗南等以前同在黃埔軍校讀書的同學來勸說陳賡,可依舊沒有成功。蔣介石確定陳賡必定不會追隨於他以後,也並沒有殺了他泄憤,只是派人將其關押了起來。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胡宗南

當時我黨正在積極營救陳賡,蔣介石也是知情的。不過應該是為了還陳賡的人情,蔣介石下令放鬆了陳賡的看押措施,這才讓我黨成功把他營救了出來。陳賡出獄以後,就前往中央蘇區工作,開始了反圍剿工作。

國共對峙,紅軍反圍剿期間,陳賡屢屢擊退國民黨軍隊。雖然蔣介石十分憤怒,但也無可奈何,對待陳賡始終束手無策。

這一生,雖然陳賡註定了與蔣介石處於對立面,但蔣介石心中依舊記着陳賡的好,對他偏愛有加。直至陳賡過世,蔣介石還為這個「敵人」留下了悲傷的眼淚,懷念不已。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戲耍日軍

時間拉回至陳賡拒絕蔣介石、加入共產黨之後,起初陳賡作為一名在黃埔軍校畢業的共產黨員,他的能力一開始便得到了組織的重視,投身共產黨後就參加了南昌起義。

國共對峙期間,他先是成為了紅四軍中一名中央紅軍,又在受傷後調入中央特科擔任核心職務。

最值得一說的,就是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表現了。

抗戰期間,陳賡被任命為八路軍386旅旅長,是八路軍中一名非常重要的高級將領,他帶領的軍隊屢戰屢勝,多次伏擊日軍成功,這也讓他成為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1939年,日軍不甘失敗,下定決心圍剿這支最讓他們頭疼的軍隊,甚至不惜一切派出了70多輛汽車、5輛飛機以及無數裝甲機等武器。不僅如此,他們還將矛頭直接指向陳賡,在裝甲車上寫着「專打386旅」這樣的字眼。

可事情的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這支「專打386旅」的軍隊一直從邱縣追擊到館陶北端尖冢,甚至又追擊到冠縣整整一周都沒有找到386旅的身影。相較於日軍的甲車部隊,386旅的戰士們可都是徒步,可即便如此,陳賡還是巧用地形優勢,將日軍耍得團團轉。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他還在娘子關戰役等中,帶領軍隊以少勝多,殲滅日軍無數,繳獲了眾多軍需物資,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的作戰經驗已經完全純熟了,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僅僅一場淮海戰役,就成功殲滅敵軍12萬人。更別提他與謝富治強強聯手,組成「陳謝兵團」,用最短的時間使平漢線西側解放區連成一片,相繼得到解放。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英雄柔情

開國之後,按照功勞、資歷,陳賡的顯赫戰功都不可能被埋沒。1955年,國家授銜大會上,他被授予開國大將的軍銜,成為十大開國將軍之一。雖然中國已經開啟了新的篇章、告別了戰爭。但陳賡依舊沒有退居幕後,還主動加入越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長年累月的作戰讓他的身體徹底透支,他再也撐不住了。1957年,他住進醫院治療,原以為治療好了還能回到工作中。可不幸的是,1961年3月,他便因病逝世,是我國十大開國將軍中最先去世的。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他去世的消息舉國震驚,最終組織決定以最高的規製為他置辦葬禮,並將其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中,供全國人民瞻仰。作為一名將軍,這無疑是無上的榮耀,可就在他去世了50年之後,他的骨灰被遷出了八寶山。

其實,想要得知遷墓的根本原因,還要從陳賡的兩位妻子說起。英雄亦有柔情之處,陳賡將軍的第一任妻子名為王根英,同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1926年,陳賡將軍與王根英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相識,陳賡對王根英可謂一見鍾情。求愛的道路雖然坎坷,但最終王根英還是被他的毅力打動了,兩人就這樣相愛了,結為了夫妻。

婚後,王根英成為了陳賡的賢內助,倆人並肩作戰,在中央特科立下了無數功勞。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天有不測,1939年,妻子王根英在一次外出取文件時突遇日軍,不幸犧牲。得知此事的陳賡一下子像是被抽幹了一樣,立志要為妻子守節三年。

直至1934年,陳賡與第二任妻子傅涯結緣,但因為兩人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直都是聚少離多。終於,1949年,傅涯跟隨陳賡帶領的軍隊一同南下,前往鄭州、雲南的婦聯工作,這才得以短暫相聚。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陳賡離世之前,曾反覆告知家人,聽從組織的安排自然是無上榮耀。但自己依舊想要葉落歸根,想要與妻子王根英合葬在一起。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陳賡去世後,傅涯一個人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不僅細心教導兒女,將他們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樑,就連對王根英的母親,她也善待有加,一直照顧老人直至離世。

直至2011年,傅涯逝世後,他們的子女為了滿足父親臨走前的遺願,決定向組織上報,請求將父親的陵墓遷出八寶山。子女們一同將父母的墳墓安置到了老家泉湖村後山上。終於,陳賡的兩位妻子都能夠永遠的陪伴在他左右了。

陳賡58歲去世,死後葬入八寶山,為什麼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 天天要聞

結語

陳賡將軍的一生,是具備傳奇色彩、令人敬佩的。少時的信念,他便堅持了一生。其實,像他這樣在革命時代為國奉獻、不畏犧牲的愛國人士不計其數。

正是有了前輩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家庭利益之上,值得被後人永遠的銘記。

如今,越來越多的革命英雄已經離開了人世,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在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希望都能夠牢牢記住革命先輩們的努力與付出,將他們身上的英雄精神傳承下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裏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