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2021年09月09日19:05:11 歷史 1177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一千多年啦,至今一直是小學課本里的語文教材,為什麼這個故事流傳千古呢?因為這個故事很真實也很正能量,民間有句古話,一個人從三歲看到老,7歲看一生,就是說一個人從小有愛心、聰明,那麼這個長大了一定有出息,今天我們說的就是司馬光砸缸故事。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是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大家對於司馬光砸缸故事可能耳熟能詳,沒有去細緻了解過司馬光,司馬光最大的成就就是編寫了著名歷史著作(資治通鑒)可以媲美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其實寫作《資治通鑒〉當時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由於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得不到皇上重用,離開開封朝廷然後去洛陽隱居、最後編寫了著名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的祖籍是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人,父親早年在河南光山縣為官,因此司馬光出生在河南光山縣,司馬光故居位於光山縣城中正大街中段,與鄧穎超祖居是鄰居,隔着一條街,要探尋司馬光砸缸救出小孩的故事就得走進司馬光出生地的故居,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走進司馬光故居第一印象就是院子里有六七個小朋友和一口大缸的雕塑,展現了司馬光當年小時候砸缸故事的現場,大家小學課本里就讀過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這裡就不重複描述了,除了司馬光砸缸的雕塑,在就是引入眼帘的兩棵高大苗條的古柏,樹榦直徑雖然不大,可是高達幾十米,長得鬱鬱蔥蔥,顯示出有幾百年歲月風姿古樹,記錄著司馬光故居的歷史見證。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再就是院子里有一口司馬井(有一塊碑寫着:司馬欲泉)據管理員介紹:這口井就是司馬光出生時用這口井洗澡,後面司馬光成名之後改名(司馬欲泉)今天依然保存着,往下看依然有清澈的井水,不過現在已經無人飲用。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看完司馬光故居院子,就走進司馬光故居,故居不大,就是一個三開間傳統木結構建築,現在看樣子也是粉刷裝修了一番,看起來有點新,你可能以為是仿古建築,其實不是,經工作人員講解,故居在元代遭遇戰火被毀了,明代重修,後面作為學宮,到了後面又恢復為司馬光故居,典型的明清建築。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故居門口有兩個大石獅子,用玻璃罩子保護起來,不影響參觀拍照,石獅子雕刻很精美,看起來生龍活虎的樣子,展標上介紹說這兩尊石獅子是元代作品,現在也是重要文物。

故居裏面房間就是復原司馬光出生房間,廚房卧室,配置了一些生活場景的生活用具,有一間房子有一些簡單展覽,其中一個柜子裏面透過玻璃罩子看到發黃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不知道是真跡還是複製品,展標上沒說,我估計司馬光故居展覽最重要的文物就是這件手稿。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故居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參觀免費,無需任何門票,通過參觀司馬光故居,以及管理員講解司馬光的一些故事,司馬光從小聰明,樂於助人,遇到突發事情有主見,才在小朋友掉入一口盛滿水的大缸里,小夥伴眼看同伴就要被淹沒了,其他小夥伴到處哭喊叫大人來救小朋友,只有六七歲的司馬光當機立斷,舉起一塊石頭砸破水缸,水流幹了、小朋友因此獲救,故事在民間傳頌為佳話,因此說明一個人成才大智慧是天生就具備的,後面才有了司馬光走入仕途,為北宋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後世留下了偉大歷史巨著(資治通鑒)。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司馬光去世後葬回祖籍山西省夏縣鳴條崗上的司馬家族墓園,如今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個對社會開放的景區,如果要了解司馬光的故事都可以走訪一下光山縣司馬光故居,以及夏縣司馬光墓園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小學課本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你還記得嗎 - 天天要聞

你了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嗎?去過司馬光故居嗎?歡迎留言,關注我、每天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傅國涌(1967-2025)。早晨在酷暑中徒步去乘電車時,朋友何兄發來微信,說傅國涌因心臟病去世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點茫然,只回答了個「驚悚」。在這麼平常的日子裏,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消息?心裏知道不會是烏龍,如今學人早逝的很多很多,傅兄比我還年輕一歲,竟會這麼突然這麼早就走了?在我,確實是個驚悚的消息。他...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 天天要聞

升起五星紅旗,宣布要加入我國後,這個國家在3小時後迅速覆滅

藏南地區只是中印邊界問題的其中之一,曾經還有一個地方,因為不想被印度吞併,所以想要加入我國,還在國內升起了五星紅旗。可僅僅三個小時後,這個國家就遇到了災難,國土被侵佔,勢力被毀,最終只能成為印度一個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野心對我們來說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 天天要聞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逝世,享年89歲

澎湃新聞獲悉,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孫英,男,漢族,1936年11月出生,天津市寶坻人,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6月參加工作,山西師範學院(現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曾任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甘肅省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