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2021年08月17日13:47:14 歷史 1529
  • 恢復科舉

明朝初年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科舉案件,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也叫春夏榜案。這個案件的影響範圍之廣,政治意義之深遠也算是為數不多的經典案例了,為了平息事件,籠絡人心,朱元璋開殺戒犧牲了兩位狀元的性命,從此為科舉制度開創了新的錄取模式。


朱元璋雖然出身不好,但是他非常重視文化培養,他明白國家發展需要人才的推動,知識不光能改變命運還能改變國運。於是建國後朱元璋大力鼓動人們用功讀書,將來為國家效力,另一方面朱元璋也在準備科舉考試的各項制度,完善全國的教育系統。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好在朱元璋不急於求成。經過潛移默化的發展和積累,明朝終於在洪武十七年恢復了科舉,三年一殿試,學子們非常積極踴躍,畢竟都想通過科舉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那個年代中榜是出人頭地的最佳捷徑,天下的讀書人都盼着殿試,所以科舉一直都進行得很順利,直到洪武三十年,出現了特大的科舉案件,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明朝的學子們又一次迎來了科舉大考,朱元璋一直都很重視科舉,這一年經過他的反覆思慮,主考官的人選定為了劉三吾

  • 劉三吾禍從天降

劉三吾已經年近八十了,是翰林學士,在當時那也是泰斗級人物,他曾經還當過廣西提學,那可是教育部門一把手了。之所以選中他,不光是因為他有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人品端正,明史評價他

為人慷慨,胸中無城府,自號坦坦翁。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人正直,事事公平。朱元璋對他,對這次的科舉也是寄予厚望的,只可惜劉三吾因為這份厚望而大禍臨頭了。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終於洪武三十年三月丁丑科放榜了,第一名陳䢿福建人,第二名尹昌龍江西人,第三名劉仕鄂浙江人。因為這次科舉一共錄取了五十一名,全是南方人,一個北方人也沒有,所以這一榜叫做南榜,也叫春榜。


其實南方人霸榜也是有原因的,北方連年征戰,人才凋零,文化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又被元朝統治了百年,雖說元朝也推行文化,可畢竟不如漢人重視,所以從根本上看,南方人霸榜不能說明劉三吾有問題。

  • 實事求是也有錯

但是北方學子不這麼認為,多年的寒窗苦讀,好不容易從地方考到了京城,結果竟然全部名落孫山,其中肯定是有蹊蹺的,必然是主考官劉三吾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偏袒他們南方人,還說考官搞地域歧視。證據就是劉三吾老家是湖南的!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事情鬧大了,北方學子聯名上疏,告劉三吾偏袒南方人。朱元璋本來挺信任劉三吾的,可是放榜的結果確實有點匪夷所思,為了給北方學子一個交代,朱元璋下令成立了一個十二人的調查組,以侍讀相信為首,小組成員還包括了新科的前三名!


調查組的效率很高,經過數日的複核,調查結果出來了,張信是這麼上報朱元璋的:

經複閱試卷,北方學子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考生皆憑才錄取,並無不妥。

同時為了證明自己,還帶來了部分南北方考生的卷子給朱元璋看。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這個結論一經公布,北方學子都不幹了,這個結果讓他們更上火了,一個個怒滿胸膛,差點就要舉着書本打群仗了。同時他們認為,不光是劉三吾有問題,就連張信也跟劉三吾串通一氣,瞧不起北方人,偏袒南方。因為張信是浙江人!而且他帶的卷子也是北方的陋卷,他是故意的!

  • 帝王權謀

反正北方考生也名落孫山了,鬧得再大他們也不怕,事件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勢頭。終於,朱元璋為了平息這次事件,五月下令新科狀元陳䢿,侍讀張信凌遲,張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罪名是被告發曾得到劉三吾的授意。朱元璋出手就殺了兩名狀元,其餘調查組的人也被發配了,劉三吾最後落得個充軍的下場,因為實在找不到罪名,就把劉三吾歸到了藍玉餘黨之列。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沒辦法,不殺人不足以平民憤。不過還是有人躲過了這場災禍,他就是新科第二名尹昌龍,原因是他複核試卷後,開出的中榜名單上有北方學子…這個結果就可以說明事情的的本質了。


處罰完了不算,為了平息北方學子的憤怒,和政治維穩,朱元璋親自主持考試和閱卷。這次放榜第一名韓克忠,第二名王恕,第三名焦勝,一共錄取了六十一人,都是北方人,所以叫北榜,也叫夏榜。因此,洪武三十年的科舉考試案件被稱為南北榜案。


如果單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其實不該分南北地域錄取,但是從政治角度看,為了國家穩固發展,為了兼顧均衡,分地錄取就很有必要了,這樣也不至於埋沒人才,同時又籠絡了人心,對國家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後地區學習的積極性都是有幫助的。


後來到了明宣宗時期,定下了會試,南北中三卷。在這種制度下,明朝的科舉總算是達成了平衡。一直到康熙年間,才改成了分省錄取的模式,時代在進步,制度也越來越完善了。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南北榜案不能只看表面,他背後的政治意義更加重要,政治無處不在,從文化也能看到政治,朱元璋的帝王權謀,劉三吾和張信以及新科狀元他們無法明白。他們成為了權謀的犧牲品,這就是政治的殘酷,殺人是因為需要,與犯罪無關。但,這就是歷史,不可或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佈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