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戲後母,逼死父親的楊廣,為什麼還有人會覺得他是千古一帝?

2021年08月16日22:30:06 歷史 1120

楊廣這個人,相信大家都認識,他是隋朝最後一個皇帝,《隋唐英雄傳》中各地起義反的就是他!提到楊廣,都會說他昏庸、殘暴,除了興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之外,史書上就很少有正面評價,那些他調戲後母、逼死父親這些事,更是千古流傳。

楊廣的真實歷史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本名楊英,隋朝第二位,也是隋朝最後一位皇帝,他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兒子,母親是獨孤皇后。作為楊堅第二子,楊廣本來得不到皇位,但他討得母親獨孤皇后的喜愛,再加上太子楊勇因為太子妃一事與母親關係冷淡,所以在獨孤皇后的勸說下,楊堅廢長子楊勇太子位,並傳位給楊廣。不久,獨孤皇后就病逝了,因為愛妻的死,隋文帝楊堅也生病了。

在楊堅生病期間,楊廣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調戲後母宣華夫人,楊堅發現後非常生氣,想廢了楊廣,重立楊勇,結果楊廣為了皇位逼死父親楊堅,楊廣登基後還殺了哥哥楊勇!楊廣在位期間,其實做了不少有利後世的事,如興修大運河、開創科舉制,但修運河也害死很多老百姓,之後他急功近利、剛愎自我、行政剛猛,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最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調戲後母,逼死父親的楊廣,為什麼還有人會覺得他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1、楊廣和宣華夫人

在獨孤皇后在世時,隋文帝楊堅的後宮罕得進御,唯有宣華夫人陳氏能夠得到寵幸,這足以說明宣華夫人的美麗,而這也引來了禍端。歷來關於楊廣的記載很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好色,甚至有楊廣讓宮女穿開襠褲的傳聞,關於楊廣和宣華夫人,《資治通鑒》有記載,在楊堅生病期間,太子楊廣和陳氏都在身側服侍,有一天楊廣卻調戲宣華夫人,這在倫理綱常嚴謹的古代是不可思議的!

2、楊廣殺父

楊廣調戲宣華夫人,結果被楊堅發現,隋煬帝頓時被氣了半死,當時就要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重立楊勇為太子。可是這件事,被楊素給捅了出去,楊廣得知這個消息後,立馬派遣自己的人進皇宮,美其名曰:給老爹護駕,並且把所有的侍從和嬪妃都趕走了,過了不久,就傳出了隋文帝駕崩的消息,所以楊廣殺父是真的嗎,歷來諸多學者都支持這一說法。

3、楊廣三征高句麗

說到楊廣的真實歷史,那他三征高句麗就不得不提,不過此高句麗非彼高麗,隋朝時的高麗地跨今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半島北部,實力可謂非常強大。而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惜大廢勞力財力,三征高句麗,最終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不過楊廣的暴政雖多,但也有人稱他是千古一帝。

4、開鑿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在春秋時有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邗溝,到了戰國時則是有連接淮河以及黃河的鴻溝,秦時有江南運河丹徒曲阿。隋煬帝則是開鑿京杭大運河,將河渠完全的打通。對後世的經濟繁榮以及運輸成本的節約還有增強南北方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今還發揮着作用,可以說造福後世。

調戲後母,逼死父親的楊廣,為什麼還有人會覺得他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5、開創科舉制 三省六部制

在隋朝之前,經歷過推薦制、九品中正制等等,但是這些制度下當官的權利完全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朝堂上沒有任何的寒門子弟,以至於許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埋沒。隋煬帝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通過開科舉士,讓很多寒門子弟得以進入朝堂。可以說功開千古。

此外楊廣還創建了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的權利,避免了宰相濫用權力導致其一家獨大的局面,讓朝廷的政令得到了暢通,提高了辦事效率。

楊廣怎麼死的真實歷史


調戲後母,逼死父親的楊廣,為什麼還有人會覺得他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楊廣是被弔死的,年僅50歲,強大的隋朝經二世而亡,實在是可惜。隋朝在楊堅的治理下,天下一統,人口高達700餘萬戶,傳到楊廣之後,雖然國威更甚,但楊廣急功近利、剛愎自我、行政剛猛,頻繁發動戰爭,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當時內有宇文化造反,外有反叛軍作亂,楊廣是顧前不顧後,最後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楊廣欲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遂命令狐行達將其弔死!而楊廣造成的大亂,使當時華夏人口銳減到200餘萬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聞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4月3日報道:清明小長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辦下,一場跨越34載的致敬儀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濱海古園舉行,拉開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記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動以來,上海已累計護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務家庭超31萬戶,成為全國海葬數量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為紀念丈夫來...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 (蔡敏婕 劉馨齡)清明時節,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銀河廣場,松柏蒼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燒,氣氛莊嚴肅穆。 廣州市民政局3日舉行「英雄花開英雄城」緬懷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動。社會各界來到烈士陵園,通過向烈士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廣州舉行202...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 天天要聞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中新網通化4月3日電 (李彥國 高龍安)吉林省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3日在通化市舉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楊靖宇烈士、東北抗聯英烈以及所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敬。 清明節前夕,楊靖宇烈士陵園松柏蒼翠、莊嚴肅穆,各界代表手持鮮花、列成方陣。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戎裝銅像屹立在陵園正中...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 天天要聞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節氣童謠《清明》作詞:李姝 作曲:鄒頔童聲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團三月三,天氣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搖春光,盪鞦韆,盪走百病笑開顏。寒食節,蒸寒燕。飛向雲端彩虹現。插春柳,思親人,全家團圓是美滿。中國人一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一年中除了清明節,還會在中元節、寒衣節、冬至、除夕等節日里虔誠地祭奠祖先。每一個祭祖...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禁忌。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謹記。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背後藏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刻文化。租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饑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喝。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卻忘了介子推的功勞。等想起時,介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