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2021年07月16日21:41:47 歷史 1203

蔣碧薇對徐悲鴻的最初印象是極好的,她眼中的徐悲鴻英俊,有才,勤奮。

兩人認識那一年,蔣碧薇只有18歲,徐悲鴻23歲。截然不同的出生環境造就了兩人不同的性格。

蔣碧薇出生於江蘇宜興的官宦世家,她的祖上世代做官。蔣碧薇的父親蔣梅笙卻棄政從文,熱衷於辦學校,當老師。

徐悲鴻是蔣碧薇的老鄉,同是江蘇宜興人。他家境普通,父親愛好作畫,一家人就靠徐父賣畫賣字生活,但因為徐父的作品賣不出好價格,徐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徐悲鴻是長子,他還有五個弟妹,只有他遺傳到了父親的畫畫天賦,從9歲開始隨父親學畫。

徐悲鴻17歲那年,由家裡做主,為他訂了一門親事,他不滿這包辦婚約,曾經離家出走,但最終被家人抓了回來,當了一回新郎。

兒子出生了,徐悲鴻的心情卻並不愉快。他為孩子取名「劫生」,表示這孩子是「遭劫而生」,這個不吉利的名字冥冥中寓意了這個孩子的凄慘結局。

徐悲鴻或許認為自己給家裡傳宗接代了,便是完成任務了。他後來在外教書,一年四季都不回家。

蔣碧薇曾回憶,徐悲鴻每天去上課要走30公里,他路過家門從來不進去。

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 天天要聞

家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值得留戀的地方。

1917年,徐悲鴻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蔣碧薇的父親蔣梅笙。不知何時開始,他成了蔣家的常客。

周末放假,他可以在蔣家從星期六待到星期一再去學校,他完全融入了蔣家,成了蔣家的一份子。

蔣碧薇是他喜歡的類型,皮膚白皙,身材高挑。他後來找的女人都是這樣的類型。

或許是對蔣碧薇的好感,讓他很眷戀蔣家。

那時的蔣碧薇叫蔣堂珍。

封建禮教大過天的時代,陌生男女是不能獨自相處的。

因此,在蔣堂珍家裡做客的日子,徐悲鴻一直沒有和蔣堂珍單獨說過話。

徐悲鴻嘴巴甜,把蔣堂珍父母哄得十分歡喜。蔣堂珍父親喜歡作詩,每做好一首,拿給徐悲鴻看,徐悲鴻都會誇讚他寫得好,哄得他滿臉笑容;蔣堂珍母親做的菜,徐悲鴻每次都誇讚「天下第一」,這讓蔣堂珍的母親十分開心,她作為家庭主婦的價值得到了外人的認可,這是值得她歡喜的。

時常在一旁靜靜傾聽父親和徐悲鴻天南地北無所不聊的蔣堂珍,對徐悲鴻越來越崇拜。

她只是一個18歲的少女,常年養在深閨中,和外界的接觸不多。徐悲鴻是她接觸到的十分優秀的男人。

彼時的徐悲鴻雖然還未成名,但已經有着濃厚的才子氣息,蔣梅笙看過徐悲鴻的畫後,便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甚至對妻子說:「我們再有一個女兒就好了。」言下之意,大女兒已經出嫁,小女兒已經有婚約,如果再有一個女兒,就可以許配給徐悲鴻。

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 天天要聞

父親都如此欣賞他,女兒當然也會追隨。

蔣碧薇眼中的徐悲鴻,長相英俊,濃眉大眼;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他還有一段被時代賦予的不幸的包辦婚姻,這更能引起女人的同情。

徐悲鴻的原配後來病重,家裡幾次催促他回去探望,他始終不想回去,在周圍人的勸解下,他才終於下定決心,回家裡看望妻子,但陰差陽錯,他回家時,他的妻子卻又已經坐船去了其他地方看病。這一來一回就是幾天,徐悲鴻沒有耐心等妻子看病回來,很快返回了上海。

他的妻回家後不久就病逝。他那可憐的被取名叫「劫生」的兒子也因為得了天花去世,年僅7歲。

蔣堂珍自己也是有未婚夫的,她13歲那年,由父親做主,許配給了當地的名門望族,查家的公子查紫含。

隨着年紀漸長,接受過新式教育的蔣堂珍對這段包辦婚約越來越排斥,特別是查紫含的作弊事件讓她從心裏瞧不起自己的未婚夫。

當時,蔣堂珍的父親是復旦大學的教授,查紫含是復旦大學的學生,有一次,查紫含托弟弟來找蔣梅笙要國文考試的試題,被蔣棠珍知道了,她非常反感對方的不思進取,從此對查紫含有了不好的印象。

在知道了徐悲鴻不幸的包辦婚姻後,蔣堂珍更加不願自己做下一個包辦婚姻的受害者。

她內心煩躁不安,想要反抗,卻又做慣了乖乖女,不知道如何反抗。

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 天天要聞

她的父親已經打算明年就把她嫁出去,這讓她傷心不已。

有一次,蔣堂珍的母親為她梳辮子,徐悲鴻坐在旁邊,一邊和蔣堂珍的母親聊天,一邊看着蔣堂珍,他愛慕蔣堂珍,但知道她有未婚夫,只能隱忍,卻又想多看她幾眼,只能以探望她父親的名義,常常流連在蔣家不願離去。

蔣堂珍的母親在聊天過程中告訴徐悲鴻,下一年蔣堂珍就要出嫁了。徐悲鴻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卻留意到蔣堂珍的神情突然變得憂鬱起來。

蔣母去做飯後,徐悲鴻也依依不捨地下樓了,但因為手帕遺忘在樓上,他又上樓取手帕,卻看見蔣堂珍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徐悲鴻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說道「不要難過」

徐悲鴻或許是從這一刻起,下定決心帶蔣堂珍私奔的。

他在之前總是不能確定蔣堂珍對包辦婚約是否排斥,當他看見蔣堂珍的眼淚後,他知道自己有了希望。

不久後,徐悲鴻托朋友問蔣堂珍,願不願意和他一起去法國?

蔣堂珍聽後又恐慌又驚喜,她沒有想到徐悲鴻竟然鍾情於自己,願意帶她離開,另一方面,卻又因為要離開父母,和一個陌生男人走,她是有些害怕的。

然而,她僅僅猶豫了片刻,便脫口而出她願意。

與其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倒不如賭上一把,跟着自己喜歡的人走,哪怕最終結局不理想,至少是自己選擇的。

徐悲鴻讓友人告訴蔣堂珍,他以後就不來蔣家了,他要為兩人辦出國事宜,平時想見他,就去指定的地點見面。

蔣堂珍是興奮的,雖然她從此的命運就和徐悲鴻捆綁在了一起,但當時的她能夠和喜歡的人相互愛戀,相比很多一輩子不曾感受過愛情的舊時代女性來說,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徐悲鴻本來是計劃帶蔣碧薇去法國的,但因為戰爭的影響,只能先去日本。

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 天天要聞

十三日那天,徐悲鴻在信上通知蔣堂珍天黑以後就離開家,去長發客棧找他。他還告訴蔣堂珍坐車時一定要找留着辮子的黃包車夫,他說這樣的車夫更值得信任。

徐悲鴻請朋友朱之州專門邀請蔣堂珍的父母吃完飯後外出聽戲,待到父母走後,蔣堂珍便把事先準備好的「遺書」放在母親房間的抽屜里,她在信裏面寫道,她因為對人生失去了熱情,準備去自殺。

蔣堂珍到了指定的客棧後,徐悲鴻見到姍姍來遲的蔣堂珍,欣喜若狂。他已經等得心急如焚,害怕蔣堂珍後悔,或者被父母扣留。

私奔不容易,也是一門技術活。

兩人就此完成私奔目標,又激動又開心。戀愛中的人,怎麼看對方都是完美的。

徐悲鴻送給了蔣堂珍一枚戒指,上面刻的名字是碧微。這是他在蔣堂珍同意和他私奔後,專門定做的,一共兩枚,一枚刻着悲鴻;一枚刻着碧微。他當時整日戴着刻有「碧微」兩字的水晶戒指。

當有人問他碧微是什麼意思,徐悲鴻就會笑着回答「這是我未來太太的名字」

跟着徐悲鴻離開的蔣堂珍,正式改名蔣碧薇。

她的出走深深傷了她父母的心,她的父母當然不會相信女兒會自殺,並且當時就想到了女兒出走可能和徐悲鴻有關。

她的父親為了對查紫含有所交代,只能欺騙對方,女兒突然意外離世,已經下葬。

他下葬了一個裝着石頭的空棺材。

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當徐悲鴻拐走蔣碧薇的消息傳開後,蔣梅笙成了周圍人的笑話,好長一段時間抬不起頭。

一路暈船到日本的蔣碧薇,心情也開始憂慮起來,人在衝動過後往往又會陷入迷惘。

蔣碧薇擔心父母因為她的出走而受到傷害,她為此自責不已。

船上有很多老鄉,為了不被人發現,每當有人來房間找徐悲鴻聊天,蔣碧薇只能躲在廁所里。

私奔前的徐悲鴻:不管病重妻子,流連於女方家裡,擅長討好其父母 - 天天要聞

有人或許已經認出了蔣碧薇,因此還會逗徐悲鴻:「老徐,你認識宜興的蔣梅笙嗎」,聽到這話,蔣碧薇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兩人在日本待了僅僅半年便回國,沒有錢是最現實的問題。

徐悲鴻是藝術家,喜歡購買金石書畫,在日本開銷巨大。徐悲鴻沒有成名之前,蔣碧薇跟着他的日子,一直很貧窮。

有情飲水飽,當錢不夠時,愛來湊。

彼時的兩人是很相愛的。

回國後,蔣碧薇和徐悲鴻得到了父母的諒解。

但他們的感情卻並未白頭到老。

很多婚姻都經不起現實的考驗,心思細膩多變的藝術家,更加多情。

兩人在一起的第十三年,徐悲鴻出軌了18歲的女學生孫多慈

徐悲鴻傷了蔣碧薇的心後,也曾想挽回這段婚姻,但往往被蔣碧薇三言兩語的決絕就打消了積極性,他年紀大了,終究沒有慢慢等待蔣碧薇原諒他的耐心,兩人最終各自有了新歡。

相愛後,如何相守一生,這是一個千古難題。

維持一段婚姻,契約精神似乎比愛更重要。

愛容易隨着時間退散,但對婚姻的責任感可以讓一段婚姻走得更長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