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混血抗戰最美女特工,26歲就被特務殺害

2021年05月30日08:46:11 歷史 1538

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里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抗戰期間有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還有一部分隱藏在暗線的特工他們給國家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情報,在危機關頭為我國軍隊帶來生機。今天要說的是一位有着中日混血的女特工,她曾經在抗日戰爭期間潛伏在最大的漢奸頭目之一的丁默邨身邊。

中日混血抗戰最美女特工,26歲就被特務殺害 - 天天要聞

鄭蘋如」是中日混血兒,他的生父鄭鉞是中國人早年就跟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屬於國民黨元老,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對中國心懷同情的日本女人。作為混血兒,鄭蘋如從小便有着出眾的美貌,她的美貌甚至上過畫報的封面女郎。正因為她又天生的外形優勢,愛國的她便利用這一點,混跡於上海日本偽政府中設法套取有利情報,秘密為國民黨「中統局」工作,是一名出色的女特工。


  小說版的《色戒》出自張愛玲手筆,而電影版的《色戒》是由導演李安執導,裏面的內容發展與歷史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之處。是小說和電影《色戒》中的女主角名字都是「王佳芝」,其原型其實就是民國時期的女特工「鄭蘋如」,由梁朝偉扮演的漢奸頭子易先生的原型則是民國年代的漢奸頭子丁默邨。真實歷史裏的鄭蘋如是個心志堅定的女特工,一心想除去丁默邨才來到他的身邊。但是小說里的描寫王佳芝在刺殺的最後關頭「動了情」,提醒易先生逃走,最後功敗垂成。


  小說的故事到此就結局了,王佳芝之後的遭遇如何並沒有文筆交待。但歷史上真正的鄭蘋如被特務殺時才不過26歲。她原本也有着愛戀的對象未婚夫王漢勛,她的未婚夫是一名航空戰士,在一次接到任務後緊緊擁抱着鄭蘋如說:「等打完了日本鬼子我們再結婚!受她父親和未婚夫的影響,她也選擇了革命事業,為了早日可以完成民族大義,做到以身赴死,實為不遜於任何男子的女巾幗。


  利用外貌混入漢奸圈子,接近丁默邨的鄭蘋如可惜在一次暗殺行動失敗,心有不甘,想着再次鋌而走險,不過最終卻被丁默邨布下的天羅地網所擒。淪落到特務頭子手上,鄭蘋如自知死期已不遠。


  鄭蘋如被抓後,先來盤問她的是一群漢奸頭目的老婆,這是因為鄭蘋如潛入這個圈子過程中,要與這些特務女眷們打交道處關係,事敗之後這群漢奸女眷們發現自己是被利用的心有不甘因此才盤問她。


  事實上鄭蘋如雖被特務控制住,可丁默村並不想殺鄭蘋如,因為他仍舊貪戀鄭蘋如的美色,導致心裏不肯放下,本來也是打算關幾天就放回去的。然而事情就壞在丁默邨的老婆,縱然丁默村不捨得殺,他妻子趙慧敏可不是這樣想,她可是心心念念要置鄭蘋如於死地而快。理由很簡單無論是什麼年代,「小三」對於原配來言就活該是千刀萬剮。女人的嫉妒心有時候犯起病來,管你什麼國家大計,什麼民族大義的統統都成了不值一提的東西。


  在整個長時日的審問過程中,鄭蘋如一口咬住自己想殺丁默邨是因為男女關係問題。什麼中統局的什麼任務一概不知。最後惹得審問的人耐不住性子發怒,命人吊起來打,而且專打臀部及大腿這些不致命的地方,這樣鄭蘋即使膽識過人,但再怎麼樣都只是一介女子,在如此的屈辱與疼痛之下哭得死去活來。


  當時上海偽政府當局覺得拿着一個鄭蘋如也換不到任何有利情報,乾脆就殺了她。殺鄭蘋如是由特務林之江親自開的槍,連開三槍,兩槍打的後腦,一槍打的胸部,紅顏就此香消玉碎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灘時尚界眼中,鄭蘋如可是一位未來的「明星」,好幾年過去以後,大家才知道她是一名轟轟烈烈、為抗日獻身的愛國烈士。


  台灣軍情局內部出版的《情報典範人物》一書中收錄的女特工僅鄭蘋如一人,可見軍情局對其評價之高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榜樣,她就是時代的英雄,民族的希望,縱使任務失敗也一樣都是值得人民去祭奠,今日之中國來之不易,作為後代不負祖先的英勇才是最好的彙報。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歷史和房產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小甲,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_^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