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2021年04月10日12:14:46 歷史 1424

導語:世界各國以前是如何稱呼清政府的?大清帝國?中國?

世界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也正是如此,世界才得以飛速發展。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不過,一切都有一個過程,世界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按照這樣的情況在發展,因為科技等等因素的影響,那時候的國家都是蝸居在自己的領地中,獨自發展,那麼在剛開始大規模接觸的時候,外界是如何稱呼我們的,而我們當時的正是稱為是什麼?

中國其實很早就與外界產生了聯繫,但基本上都屬於小打小鬧,直到清朝時期才有了大規模接觸,雖然接觸的方式並不是很友好。在清朝時期,清政府與世界簽訂了各種各樣的條約,從這些條約中,我們就能尋找出答案。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清政府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滿族統治,民族之間的碰撞,造成了很多讓人難以啟齒的事件,但不管人類如何繁衍,時間並不會停止它的腳步,時間的偉力悄悄的改變世界。滿族人逐漸被中華文化同化,民族開始融合,而對外稱謂上也顯示了這一點。

稱謂的變化

清政府能征服中國,自然有它強大的地方,而且每個王朝都有着自己的強盛期,在清政府最強盛的時候,和外界簽訂了第一個國際性的條約《尼布楚條約》,這時候的條約並沒有存在什麼屈辱的歷史,是一個平等條約,同時也是這個條約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這份條約是兩個針對邊境問題籤訂的,在這份條約中,清晰地規定了雙方之間的分界線,讓中國的領土逐漸明了,同時也限制了俄國繼續向東擴張。

《尼布楚條約》是第一份正式條約,所以清政府準備得並非很充分,在這份書麵條約中出現了兩個對當時政權的描述,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大清國,不過這份條約能被接受,說明在外國的眼中,當時大清國和中國是等同的。

大清國遣大臣與俄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

但清政府的強盛並沒有一直維持下去,內部的腐敗,目光的短視,最終導致了清朝的衰敗,列強的入侵,《南京條約》的簽訂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南京條約》是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國際不平等條約,同時又被稱為《萬年和約》,在這條約中,清政府的稱呼還沒有改變,依舊是大清國和中國同時出現。

《南京條約》的簽訂讓世界各國都清楚地知道,在世界東方有一塊肥肉正等着他們,他們就像聞着肉味的狼一樣,傾巢出動。美國自然沒有放棄這個機會,美國的進攻讓清政府無力抵抗,於是《望廈條約》出現了,這是清政府和美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在《望廈條約》中,清政府出現了一個新的稱謂:中華,但也只是一閃而過,大清國等稱呼還是主流。

【結語】

清朝的稱謂在後續的過程中還在增加,可能他們不願放棄先祖的榮光,還自稱自己的為大清帝國,但稱謂並不能代表實力,世界各國也不官你怎麼變名字,只要不賴賬就行。


清朝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大清帝國?中國? - 天天要聞


雖然這些名字的變化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我們發現,在滿族主導的清政府中,中華或者中國等字眼從來沒有在這片土地消失,民族融合其實早已經開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