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就是有熱?不一定!別亂用清熱「降火」了

2021年01月22日12:03:04 養生 1745

「上火啦」,這是很多現代人常用的一個詞彙,不管是牙痛、便秘,還是失眠、長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可能上火了」,於是趕緊吃一些寒涼的東西「清熱」。

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即便真的是「上火了」,也不能亂用清熱。

上火就是有熱?不一定!別亂用清熱「降火」了 - 天天要聞


上火未必是因為有熱!

上火是中醫里的術語,指的是人體陰陽失調,內火旺盛,所謂的「火」也就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

但是,癥狀雖然表現為熱性,其病因卻未必為熱。

《黃帝內經》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熱病。」

意思是說,寒也是熱病的病因之一,如果寒邪過盛,導致陰虛,則身體內的表現就是熱病,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的上火人群實際上是由陰虛引起的。比如高血壓的辨證中,其中一類就是陰虛陽亢型。

此外,火一般又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實火宜清,虛火宜滋。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清熱去火,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說自己口乾舌燥,目赤眼腫,是上火了,然後吃了很多寒涼的東西清熱,卻反而病情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上火就是有熱?不一定!別亂用清熱「降火」了 - 天天要聞


上火的分類:

根據上火的部位,常見的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腎火。

(1)心火:有虛實兩種,虛火者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癥狀,實火則有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表現。

(2)肺火:這一類的患者多有潮熱盜汗、咽疼音啞、乾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等表現。

(3)胃火:虛火者表現為輕微咳嗽、食量減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者則多有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結、舌苔黃膩等表現。

(4)肝火:肝火過盛一般表現有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暈、頭痛、眼乾目赤、睡眠不穩、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表現。此外,肝主疏瀉,若肝火大,通常還會有容易激動的表現。

上火就是有熱?不一定!別亂用清熱「降火」了 - 天天要聞


「上火了」,該如何調理?

解決上火主要方法是去火,根據實際病證進行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調理。

一般來說,老年人上火以虛火居多,也就是中醫上所說的陰火,針對這一類「火」,調理方法是「養」,而不是「清」。而年輕人則以實火為多見,調理方法是清熱,

需要注意的是「火」可與其他病邪共存而致病,比如火與寒邪相合,導致熱郁於中,寒閉於外,外寒里熱,這一類主要以清熱散寒治療為主。此外,在臨床上,往往也會存在寒熱錯雜之證,比如上熱下寒,或者上寒下熱,又或者有真寒假熱之證,所以具體的調理需仔細辨證,不可見火即清。

除了辨證調理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些比較容易上火的人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調理:

(1)養脾胃:

脾胃論》中說到:「食不節者胃病,胃病則氣短而生大熱,時而陰火上行,獨燎其面」,簡單來說,飲食不節,比如過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暴飲暴食、饑飽無常,或者情志不暢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陰火內生。

而「脾胃強,中氣足,谷氣得以上升,脾氣得生髮,陰火則潛降。」,日常生活中養好脾胃,避免傷脾胃的因素,對於養生和防病有重要的作用。

(2)常運動:

運動可以生陽、宣陽,日常多運動,比如每周至少進行1-2次出汗的有氧運動,不僅可以通過汗液將體內毒素排出,還可以使體內陽氣健旺。

註: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點贊關注我們!如果需要看其它方面的科普,可以評論區告訴我們。

PS:如果需要具體的治療調理,可以私信我,樂意為大家解答!

(註:由於具體的診療,需要綜合病症、舌診、年齡、地域等分析,為了保護你的個人隱私,建議私信留言諮詢,看到一定及時回復)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