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 當成語遇上中醫藥

古風盛行,國潮迭起。當成語遇上中醫藥,又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為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胡博士說中醫系列特推出「世」說新語欄目,從中醫理論角度出發,重新挖掘成語的中醫價值與內涵,分享成語背後的故事與養生方法,讓讀者感受不一樣的中醫藥文化。
我們常用心驚膽戰,提心弔膽來形容十分害怕的情緒,那麼心膽是否對我們的情志有主導作用呢?如何養護心膽才能做到神志清明呢?
心驚膽戰
【釋義】出自元·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着笑臉兒褪後趨前。」
01 為什麼心和膽相互作用?

從經絡上看,足少陽膽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中重要的一支,膽經是從頭部繞往身體側面,並達到腳尖的一支非常長的經脈。它與手厥陰心包經在脈絡、經別、經筋在行走通路上的許多部位都有交互貫通,這使膽與心有了扯不斷的密切關係,這也是心和膽相互作用的關鍵。
《醫學入門·臟腑》雲:「心與膽相通」。《靈樞·經脈》雲:「足少陽之脈循胸里屬膽,散之上肝貫心」《素問·靈蘭秘典論篇》雲「膽氣通於心」,故膽與心通過經絡系統相互聯繫。心膽以經絡相通,心之氣血可輸送到膽,滋養膽氣,膽氣亦可循行上貫於心。
心膽以經絡聯繫相通,心膽相合,精神振奮,則思維清晰,反應敏捷。心神依賴精血濡養,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生血,肝膽協調合作,膽汁疏泄分泌至腸道,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則氣血生化有源,神得血養。
02 為什麼焦慮與心膽失司有關?

心驚膽戰的焦慮,則與心膽失司有關。心膽失司者,膽失決斷,心失所主,因此神明不安。
《內經》認為人的精神情志由五臟所主宰,其中心膽起主導作用。《靈樞·本神》言「所以任物者謂之心」,指心能夠接受客觀事物,形成意識情志活動。「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神明主導精神思維活動,主宰人體生命活動。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對於膽之決斷功能的發揮起着主宰作用,心為君、膽為臣,心屬火、膽屬木,木火相生,心要發揮其統帥全身臟腑的功能,亦需要藉助膽的決斷。
在《劑生方·驚悸》提到,「夫驚悸者,心虛膽怯所致也」。《金匱玉函經》也有相似的觀點,「煩驚雖系乎心,未有不因於膽,何者?膽為將軍之官,失榮則多畏也」。
人只有決斷功能正常,心主才能裁決有方,發號施令;若決斷功能失常,心主就不明指向無從定奪。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氣敘論》明確提出「驚傷膽」的觀點,肯定了驚損害膽的決斷功能,具有使心無所倚的作用。也更進一步證明了驚能夠直接引發心神無所主、不知所從的混沌狀態。而這種狀態下,心神自然不可能產生情志。
心與膽相互為用,氣化相通。如《重訂嚴氏濟生方》中雲:「心氣安逸,膽氣不怯,決斷思慮,得其所也」此外,人之神,以氣為疏、以血為要,氣血乃心膽共司神志的物質基礎。正如《素問》雲「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03 調養心膽有多重要?

膽在心神的主導下,能夠抵禦和清除不良情志刺激的影響,從而維持人體臟腑功能和氣血精津的正常運行。心膽相合,則氣血充盈,循行經脈,周流全身,臟腑調和,情志調暢,神志清靈。心膽神合,神志清明;心膽失司,膽失決斷,則心主神明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從而出現情誌異常變化。
如《劑生方·驚悸》所載:「夫驚悸者,心虛膽怯所致也」《醫學心悟》中雲:「心驚然後膽怯,乃一定之理」《金匱玉函經》雲:「煩驚雖系乎心,未有不因於膽,何者?膽為將軍之官,失榮則多畏也」《辨證錄·怔忡門》亦云:「夫膽屬少陽,心之母也,母虛則子亦虛,膽氣一虛而臟腑之氣皆無所遵從,而心尤無主,故怦怦而不安者」病理狀態下,若膽氣過盛,郁滯生痰,痰濁化熱,上擾心神,則會出現煩躁不安,惱怒易激,驚悸不寐、甚則癲狂等症。若膽氣不足,心氣失和,神失所主,則較易出現驚悸、恐懼等情誌異常癥狀。
心膽氣虛證
症見精神疲憊、乏力,語聲低微,心悸膽怯,心煩少寐,可伴見頭暈耳鳴、多愁善感、心煩不寧、坐卧不安、睡淺易驚醒、小便清長、大便無力等,舌淡,苔薄白,脈弱或虛細。
針灸處方
心俞、膽俞、脾俞等背俞穴施灸,以調養臟腑氣機。
安神定志茶
党參20克,酸棗仁5克,茯神15克、石菖蒲10克。
上述藥材洗凈後,沸水沖泡。一日多次。
鏈接
什麼是膽心綜合征?
早在1881年俄國醫師第一個提出膽囊與心臟之間存在神經反射性聯繫,1909年Babcok首先提出了膽心綜合征的概念。此後,人們一致把膽道疾病伴有心臟癥狀及心電圖異常的現象稱為「膽心綜合征」。
大多數人接受了這是膽道神經反射所導致的理論。解剖生理基礎心臟受T2—T8脊神經支配,而膽囊受T4—T9神經支配,二者在T4—T5脊神經處存在交叉。當膽道疾患所致膽囊膽道壓力增高或膽道受到牽拉時,可通過脊髓同節神經反射,即內臟-內臟神經反射的途徑,首先刺激該處的迷走神經,然後傳入腦幹網狀結構,再經迷走神經傳至冠狀動脈,引起其痙攣、收縮,使冠脈血流量減少,導致心肌缺氧,從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尤其易發生於原有冠心病患者。由於迷走神經反射可引起心肌電活動紊亂,故可發生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嚴重出現阿-斯綜合征。

執行編輯:庄映格
審核校對:劉文婷
責任編輯: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