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組成】肉桂、淡附子、蒼朮、麩炒白朮、炒紫蘇子、炒萊菔子、乾薑、炒白芥子、炙甘草。
【功能與主治】溫補脾腎,助陽化飲。用於脾腎陽虛、痰飲阻肺所致的咳嗽、氣促發喘、咯吐白痰、畏寒肢冷、腰酸背冷、腹脹食少。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4丸,一日2次,兒量酌減。
【注意】孕婦禁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慎用。
2、刺五加片
【處方組成】刺五加浸膏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於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3片,一日2次。
3、腎康寧片
【處方組成】黃芪、茯苓、益母草、鎖陽、丹參、澤瀉、淡附片、山藥
【功能與主治】補脾溫腎,滲濕活血。用於脾腎陽虛、血瘀濕阻所致的水腫,症見浮腫、乏力、腰膝冷痛『;慢性腎炎。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4、腎炎舒片
【處方組成】蒼朮、茯苓 、白茅根、防已、人蔘、黃精、菟絲子、枸杞子、金銀花、蒲公英
【功能與主治】益腎健脾,利水消腫。用於脾腎陽虛、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症見浮腫、腰痛、乏力、怕冷、夜尿多;慢性腎炎。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小兒酌減。
5、固本益腸丸
【處方組成】党參、炒白朮、補骨脂、麩炒山藥、黃芪、炮姜、酒當歸、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炭、煅赤石脂、兒茶、炙甘草。
【功能與主治】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症見腹痛綿綿、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脹、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慢性腸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小片8片,大片4片,一日3次。
6、調經促孕丸
【處方組成】鹿茸、炙淫羊藿、仙矛、續斷、桑寄生、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山藥、蓮子、白芍、炒酸棗仁、鉤藤、丹參、赤芍、雞血藤。
【功能及主治】溫腎健脾,活血調經。用於脾腎陽虛、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不孕,症見月經後錯、經水量少、有血塊、行經小腹冷痛、經水日久不行、久不受孕、腰藤冷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注意】陰虛火旺、月經量過多者不宜服用。
7、腸胃寧片
【處方組成】党參、黃芪、姜炭、砂仁、葛根、白朮、赤石脂、木香、補骨脂、防風、白芍、延有索、當歸、兒茶、罌粟殼、炙甘草。
【功能與主治】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用於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不調、五更泄瀉、時帶黏液,伴腹脹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墜脹;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注意】禁食酸冷、刺激性的食物;兒童慎用。
以上是@丁香莫與鬱金見 ,給您介紹治療脾腎陽虛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