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來臨,豆沙粽、蜜棗粽、大肉粽等等各式各樣的粽子,早已經擺上了超市的貨架。親朋好友相聚,也少不了這麼一道美食。那麼,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能不能吃粽子呢?
1個粽子的熱量等於1-2碗米飯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具有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含糖量、升糖速度快等特點,糖尿病病人,盡量少吃為宜。
在熱量上,1個粽子(約100g)的熱量可以達到270千卡,相當於1-2碗米飯。
在升糖指數上(GI值,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一種指標),米飯的升糖指數是83,而糯米飯的升糖指數是87,如果食用紅棗、豆沙等甜粽,更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此外,食用粽子後,也更容易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問題,對於中老年糖尿病病人來說,需要格外注意。
如果吃粽子,需要注意以下4點
1 正確選購粽子
粽子主要分為咸粽和甜粽,包括了肉粽、紅豆粽等,這些粽子要麼含糖量高、要麼含脂肪量高,並不適宜糖尿病病人。可以選擇雜糧粽,糯米中添加了黑米、蕎麥、小米綠豆等材料。
選購粽子時同時注意新鮮度,留意粽體是否完整,沒有露餡等等,不要買到變質的粽子。
2 注意平衡飲食
在吃粽子的當餐要注意飲食平衡,吃粽子前可以先吃些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這樣既可以增加飽腹感,也能延緩血糖快速升高,同時幫助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
食用粽子後,還需要適當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量(約佔主食總量的1/4),不要增加當天的總熱量攝入。
3 早餐不宜食用粽子
粽子的原料糯米,其中的大部分澱粉是支鏈結構,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血糖上升也更快。
而且一大早就吃粽子,由於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會刺激胃酸分泌,可導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等,因此粽子不適合當早餐吃。
4 血糖不穩定,最好別吃粽子
如果血糖波動大,近期總是出現忽高忽低等現象,這類糖友建議不要食用粽子。因為進食粽子後,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甚至極有可能誘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危及生命。此外老人、小孩、孕婦等人群,也盡量不要食用。
因此,在端午節,糖尿病病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來適量食用粽子,吃完粽子後最好監測一下血糖,看看有無明顯影響,從而及時調整飲食,過一個健康、快樂的端午節。
本內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醫生診斷,不屬於醫學診療建議,也不代表本平台觀點,僅供參考請謹慎閱讀。未經本平台和相關權利人書面許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轉載或引用。若本內容存在任何疏漏,請儘快與本平台聯繫,可發送信息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