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風濕,老百姓並不陌生,「醫生,我下雨天經常關節痛,是不是得了風濕?」,在門診我經常會遇到患者向我提類似的問題。其實,老百姓所認知的「風濕病」大致屬於中醫「痹證」的範疇。何謂「痹證」?《黃帝內經》中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通俗地說就是人體感受外界風寒濕邪,邪氣痹阻筋脈,留滯骨節肌肉,不通則痛,發為痹證。
而按照現代醫學的認識,此類疾病屬於結締組織病範疇。現代醫學所指的風濕病指的是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征等疾病,這類疾病不光有關節癥狀,往往還合併全身臟器的損傷。民間所稱的「風濕病」一部分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這類風濕免疫病,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骨關節炎、滑膜炎、肩周炎等單純的關節炎症。
不管是西醫診斷的風濕免疫病,還是普通的關節炎,當前表現為關節肢體疼痛酸楚癥狀時,都可視為中醫「痹證」,即按照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常用的治法無非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溫陽散寒、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等治法。此外,配合中藥貼膏或者中成藥(比如通絡祛痛膏、復方南星止痛膏、奇正止痛貼)外用,或者中藥煎藥外用泡手泡腳,內外同治,可取得不錯的療效。特別是對於一些單純的關節炎,以及早期類風濕患者,運用純中醫可以明顯緩解甚至治癒。
我曾經給一位友人的母親治療過手指關節痛,患者雙手手指關節僵痛,酸楚,怕風怕冷,服用西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效果一般,因為知道我是搞風濕的,所以請我幫忙看看。該患者化驗過類風濕因子、抗CCP等指標,皆為陰性,基本排除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舌淡,苔薄,我看過舌苔照片後擬了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患者服用7劑後癥狀緩解。朋友很高興地又找我繼續開方,前後服用接近一月,癥狀痊癒。
中醫中藥是偉大的寶庫,在治療風濕病方面有其特色,我輩當努力鑽研,繼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