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系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 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性味甘平,人心包、 肝經。功能具涼血活血、祛瘀止血、利尿排膿、消腫 止痛、祛腐生新、收斂生肌之功。蒲黃於《神農本草 經》列為上品,《本經》記載「蒲黃,味甘,平。主 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 益氣力,延年神仙。」口腔潰瘍作為臨床常見的口腔黏 膜疾病,發病率高,因疼痛刺激且頻繁發作,甚則可 以影響到患者的飲食、睡眠,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精 神狀態,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構成很大的影響。口腔潰 瘍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包括局部創 傷感染、精神壓力焦慮緊張狀態、辛辣刺激性食物、 藥物、營養不良、免疫因素、消化道疾病,激素水平 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 中醫稱對口腔潰瘍的命名為「口糜」或「口瘡」, 口糜病名首見於《素問·氣厥論》:「膀胱移熱於小腸, 鬲腸不便,上為口糜。」本病的發作主要與飲食和情緒 關係密切。飲食不當,恣食肥甘厚味,過食辛辣刺激 導致胃腸積熱,胃經循頰絡齒齦,積熱循經上行而發 口瘡,心開竅於舌,情志失和,心煩氣急,心陰不足, 虛火循心脈上行,也會致口舌生瘡。
案1:患者李某,女,33歲,已婚。2020年5月12 日初診。初診:口腔潰瘍3年,加重1周。患者3年來口 腔潰瘍反覆發作,1周前癥狀又發作,唇內側,舌體表 面可見數個潰瘍面,大小不等,滲出物較多,周圍充 血明顯,疼痛難忍,甚則張口吞咽困難,心煩氣急, 口臭,鼻燥咽干。睡眠差,大便乾結。素喜辛辣刺激 飲食。舌暗紅,舌薄黃,脈弦滑。診斷屬中醫口瘡, 辨證為肝胃蘊熱,氣火上逆,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散 結。方葯:金銀花,連翹,柴胡,黃芩,牛蒡子,生甘草,黃連,赤芍,牡丹 皮,瓜蔞,蒲公英,生地黃,升麻,生蒲黃。3劑,水煎服,分早晚 服用。另以生蒲黃外敷覆蓋口腔潰瘍面處。 2020年5月15日二診:患者服藥後口腔潰瘍處疼痛 明顯減輕,潰瘍面減小,大便干亦明顯好轉,能正常 自行排便。仍有心煩,氣急易怒。上方去瓜蔞加浮小 麥,白芷。3劑。 2020年5月18 三診:潰瘍面消失,疼痛未作,舌 淡紅,苔薄白。上方生蒲黃減為10 g,3劑。 按: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應酬繁多, 飲食上晚餐進食過多.作息不規律.勞累過度。飲食不"-3。胃腸積熱,情志失和,肝經鬱熱,是口腔潰瘍 形成的重要原因。 《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所云:「臟 腑熱盛,熱乘心睥.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 也:」 此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食物,造成胃腸積熱: 復因情緒不佳.時常會心煩易怒,心肝經熱盛,氣火 上逆:胃腸積熱,熏蒸心肺,加上情志失和,木火刑 金.口瘡因作。方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清熱解 毒散結,清中有散,不遏制氣機;柴胡、黃芩疏解少 陽鬱熱: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炒梔子清熱涼血; 生地黃、牡丹皮、黃連、升麻有清胃散之意,加瓜蔞 潤燥滑腸以清胃腸積熱。更以生蒲黃髮揮消腫止痛、 祛腐生新、收斂生肌之功.所以療效甚捷。
案2李某某,男,42歲,已婚。2018年7月11日初 診。初診:口腔潰瘍10餘年,加重1年。患者10年來反 復口腔潰瘍,多發於面頰內側部、上下13唇內膜、舌 體等處,此起彼伏,反覆發作,不易癒合。1年來因工 作原因,經常出差,造成癥狀加重,發作間隔時間越 來越短,潰瘍幾無消失之時。刻下症:舌尖及舌體兩 側、面頰內側多處潰瘍,疼痛影響進食,伴有煩躁不 安,氣急易怒,咽干口黏,口苦,四肢睏倦,小便黃, 大便不暢。舌質紅,苔心膩,脈弦滑。診斷為口瘡, 證屬濕熱內阻伴有陰虛。生地黃,天麥冬, 炙枇杷葉,茵陳,黃連,乾薑, 牡丹皮,柴胡,赤芍,竹茹,生蒲黃 3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服用。另 以生蒲黃外敷覆蓋口腔潰瘍面處。 2018年7月15日二診:患者服用上方後潰瘍面積明 顯減少,疼痛大減,口苦、心煩也明顯減輕,大便較 前順暢。上方5付繼服。 按:濕濁內阻,舌體口腔長期被濕濁浸潤,氣機 不通.日久津液不能上承.造成濕濁與陰虛並存的局 面。血脈不利,局部黏膜失於濡養,糜爛遂生.病難速已。治療上以生地黃、天麥冬,炙杷葉滋陰清熱: 茵陳、竹茹清熱利濕;黃連清熱燥濕,反佐以少量乾薑,能加速潰瘍面的癒合;柴胡、牡丹皮、赤芍疏肝 清熱,涼血散瘀;通過生蒲黃的內服外用,發揮涼血 消腫、祛腐生新、收斂生肌之功。 小結:口腔潰瘍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熱與濕邪,後期以陰虛濕阻,脾虛、氣虛與濕熱或寒濕、血瘀夾雜 等情況並存。熱為陽邪,其性炎上,火熱上炎,熱灼肌 膚,則唇口糜爛。如僚問·氣交變大論》日: 「歲金 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瘡。」熱邪耗傷人體陰 液,耗氣傷陰,人體陰液不足,虛火內生。清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口唇舌病源流》云:「中焦氣不足,虛 火上泛亦口糜;服涼葯不效,陰虧火泛亦口糜;內熱 亦口糜。」勞倦內傷或者情志失和亦致脾氣虛弱,平素過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膩,以致胃腸濕熱壅盛,濕熱上 蒸,發為口瘡。飲食、情志、勞倦所致的心脾積熱是口腔潰瘍發病的一個關鍵因素。 儲病源候論·舌瘡候》 中云: 「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 經濟總錄》中云: 「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衝上焦,熏發口舌,故作瘡也」。 蒲黃性味甘平,無寒熱偏勝之弊,功善散瘀消腫、祛腐 生新、收斂生肌之功,在口腔潰瘍辨證論治的基礎之 上,加入生蒲黃,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喜歡我,就請關注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