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腎虛不等於西醫腎病,別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個護腎妙招

2021年02月28日09:18:02 養生 1211

對於腎虛和腎病很多人都會混淆,甚至認為腎虛就是腎病。

經常有人認為自己「腎虛」而到腎內科門診就診,但是相關檢查顯示其沒有腎病。也有一些病人,本身有「腎病」,但一直按「腎虛」治療,以至於延誤了「腎病」的治療。他們也很不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腎虛和腎病,它們真的不是一回事!

「腎虛」和「腎病」的關係

「腎虛」不等於「腎病」,但兩者之間又存在交叉。「腎病」可能是中醫「腎虛」的表現,也可能不是。同樣,「腎虛」者可能有「腎病」,但是更多的並不是「腎病」。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醫的「腎虛」

中醫腎虛不等於西醫腎病,別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個護腎妙招 - 天天要聞

腎虛是中醫辨證產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稱,中醫講的「腎」跟實際上的腎有很大不同,中醫的「腎」涵蓋了很多方面,如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水代謝、能量代謝等,而講到「腎虛」,指的就是這些功能出現退化現象,就會出現如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失眠脫髮、呼吸不暢、骨質疏鬆早衰等各種「腎虛」癥狀。

可以說,腎虛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功能衰退,當我們身體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不舒服癥狀都可能被歸為「腎虛」,而這些情況的出現極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長期壓力過大,習慣不良,只要好好調節,這些癥狀都是可以緩解的。


西醫的「腎病」

中醫腎虛不等於西醫腎病,別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個護腎妙招 - 天天要聞

而西醫所說的腎病是指腎臟器官有病,包括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遺傳性腎病、腎臟細菌性炎症、慢性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西醫的腎臟有病在臨床癥狀上常表現為水腫、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等,嚴重腎功能不全的還會影響全身各臟器,表現癥狀為貧血、重度高血壓、高血鉀、心力衰竭等。

綜上所述,腎虛與腎病,還是有區別的,但是中醫的水腫、癃閉、眩暈等疾病可能存在腎臟病問題;腎病患者在中醫辨證會有腎陽虛衰、腎陰虧虛等證型。

因此,中醫腎虛和西醫腎病不能畫等號,兩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你懷疑自己有腎病或是腎虛時,須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針對性治療,千萬別胡亂冠以「腎虛」之名,自行服用各種補腎之品加重腎病,最終後悔莫及。

教你4個護腎妙招

1、搓拉耳朵

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鍛煉耳朵亦可起到健腎養身的作用。


2. 晚上泡腳

晚上 9 點泡腳最佳,此時腎經氣血較衰弱,可為身體增加熱量,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可加入熟地、山茱萸、肉蓯蓉等煮汁泡腳,這些都對腎虛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補腎虛,強筋骨。

3. 踮腳走路

每天 10 分鐘,循序漸進間斷練習,可刺激足三陰穴位,溫補腎陽。但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老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4. 穴位按摩

每天按摩腎俞命門關元太溪這 4 個穴位,每天分別按揉 5 分鐘,每次以酸脹為宜,切記力量不可過大,常按摩可強壯腎氣。

補腎也可選擇葯食同源的食物,例如山藥、枸杞、黑芝麻,但必須根據自身情況來食補。日常要加強自我管理、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堅持規律的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每年定期體檢。

提示大家: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需要幫助,可以在下方給我們評論留言,關注+私信,教你更多護腎方法。我們會積極地回復,跟大家交流互動,幫助大家一起健康,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點贊哦。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