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2025年07月09日09:00:25 搞笑 2887

提起蜀漢名將,人們想到的總是關羽、張飛、趙雲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可有一位將領,貫穿了蜀漢從荊州起家到滅亡的整個歷史,卻始終像個「小透明」——他叫廖化。史書沒給他留下多少高光戰績,演義里只有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讓他勉強被人記住。

但細看他的經歷,你會發現這人太有意思了:投降東吳後逃跑,夷陵之戰「蹭」上劉備,混到諸葛亮參謀,六十歲還被派去救國……今天就來聊聊這位三國「混子」的另類人生。

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 天天要聞

一、從關羽主簿到東吳「打工人」:逃跑專業戶的誕生

廖化是襄陽人,出身當地士族,屬於劉備集團里的「荊州派」。他最早跟着關羽混,在荊州當了個主簿——說白了就是文書小官。關羽敗走麥城後,廖化被東吳俘虜。照理說,投降就老老實實打工唄?可他不甘心!《三國志》寫他「思歸先主」,天天琢磨怎麼逃跑。

這小子膽子挺大,居然裝死!他假裝病重,趁看守鬆懈時連夜開溜。更巧的是,逃跑路上正好撞見劉備的夷陵大軍。當時劉備伐吳,手裡沒啥名將(黃忠已死,關興張苞是演義虛構),突然見到舊部回歸,簡直喜出望外,當場封他當宜都太守。

所以你看,廖化這波操作純屬「運氣爆棚」:逃個命都能撞上老闆親征,白撿個官職。至於他在夷陵之戰幹了啥?史書一字未提——大概率就是跟着大部隊混了個臉熟。

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 天天要聞

二、諸葛亮為啥重用他?荊州派「自己人」的福利

夷陵戰敗後,廖化沒被俘虜,又溜回蜀漢繼續混日子。這裡得說說他的「核心競爭力」:出身。

劉備集團分兩大派系——荊州派和益州派。諸葛亮、馬良、蔣琬這些核心全是荊州老鄉,廖化作為襄陽士族,自然被划進「自己人」圈子。諸葛亮掌權後,直接提拔他當「丞相參軍」,相當于軍事參謀。

但奇怪的是,諸葛亮前後用過八個參軍,個個都是重點培養對象(像楊儀、費禕後來都成大佬),唯獨廖化在北伐中毫無戰績記載。唯一的解釋可能是:諸葛亮用他,看中的不是能力,而是他「荊州老臣」的身份——用來平衡益州本土勢力。

說白了,廖化就是個「關係戶」,頂着參謀頭銜領工資,打仗時跟着大部隊溜達兩圈。北伐混了那麼多年,連個像樣的出場機會都沒有,堪稱「職場摸魚大師」。

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 天天要聞

三、蜀漢要亡了,六十歲老漢被迫「加班救國」

混着混着,諸葛亮死了,蔣琬、費禕也走了,廖化居然還在!靠着資歷老,他一路混到「右車騎將軍」,聽着威風,實則沒啥實權。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蜀漢危在旦夕。劉禪一看手裡沒人可用,一拍腦袋:「廖化呢?快叫他去支援姜維!」

此時的廖化至少六十多歲了,放古代算高齡。本想着退休養老,結果突然被派上前線。史書記載他「詣沓中為維援」,帶着一幫老弱殘兵去幫姜維。想像一下老爺子騎馬趕路的畫面:鬍鬚花白,內心崩潰,嘴裏估計還得念叨:「我都這把年紀了,還得加班救國?」

結果毫無懸念——廖化前腳剛到,成都後腳就投降了。這位老打工人,到底沒混上退休生活。

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 天天要聞

四、病逝洛陽途中的打工人:心態崩了,命也沒了

蜀漢滅亡後,廖化跟着劉禪一家被押往洛陽。走到半路,老爺子撐不住了,病逝途中。

回顧他這一生,簡直打工人真實寫照:

  • 年輕時:跟對老闆(關羽),但老闆倒了霉;
  • 中年時:靠人脈混進管理層(諸葛亮參謀),實則邊緣划水;
  • 老年時:想躺平退休,卻被逼「發揮餘熱」。

更扎心的是,他活得久不是因為他多厲害,而是心態穩——荊州派倒了他投吳,吳國待不住他跑路,蜀漢亡了他認命……這種「隨波逐流」的生存哲學,反而讓他熬死了無數猛將。

蜀漢最大的混子,劉備卻喜歡他,諸葛亮更重用他,劉禪想靠他救國 - 天天要聞

就連他的死亡都充滿打工人的悲情:本想安度晚年,結果被押送異鄉,心態崩了,命也沒了。

廖化在三國群星中實在不起眼,但恰恰是這種「普通人」的經歷,讓我們看到歷史的另一面:名將的傳奇背後,多的是廖化這樣掙扎求存的小人物。他沒改變過歷史走向,卻陰差陽錯地「混」成了蜀漢興衰的見證者。最後只想對他說一句:老廖啊,下輩子別當打工人了,太慘了!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 天天要聞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余承東因開車看手機去自首了?大家還記得一個月前的新聞嗎?5月26日,一段 「余承東駕駛問界 M8 時頭部低垂近 20 秒、雙手未握方向盤」 的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拍攝者高喊 「余總,睡著了?」 視頻一經發佈,讓事件迅速發酵,網友紛紛 @深圳交警,質疑其存在危險駕駛行為。圖源:微博直到7月8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才在...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 天天要聞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劉越)臨近中午,武漢襄陽東站的12306網絡訂餐配送中心一派繁忙。 「酸菜滷肉飯、椒香脆皮雞腿堡、安格斯肥牛飯!」在這個誕生不足一月的配送中心裏,裝箱、打單子的指令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步履匆匆,喊話聲不絕於耳。 10時30分,在飛馳的G3471次列車上,旅客周女士輕掃座椅二維碼點餐。一小時後,...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 天天要聞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公元200年,江東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僅25歲。他或許未曾想到,自己臨終前將基業託付給弟弟孫權的決定,會在70年後釀成一樁家族慘劇——他的親孫子孫奉,竟被孫權的孫子孫皓以謀反之名誅殺,孫策一脈就此絕後。這段歷史背後,是東吳權力交接的隱患、宗室內鬥的毒瘤,以及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 天天要聞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劉備從織席販履到割據一方,堪稱勵志典範。他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志,麾下關張萬人敵、諸葛智絕天下,本有望一統山河。然而歷史總是充滿意外——幾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在關鍵時刻給了蜀漢致命一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五個被史書輕描淡寫卻改變三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 天天要聞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能打的將領不少,但真正把「忠義」二字刻進骨子裡的,卻是鳳毛麟角。有些人打仗是把好手,可一見形勢不對,轉頭就投了新主;而另一些人,哪怕刀架脖子上,也絕不低頭。今天要說的這五位大將,前三位寧死不降,後兩位至死相隨,他們用性命詮釋了什麼叫「忠義無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三國這段歷史,總叫人忍不住假設:"要是曹操多活30年,天下會不會早早就姓曹了?"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曹操死在公元220年,按史書算,他要是活到250年,那就是80歲高齡了。那時候蜀漢的諸葛亮剛走沒幾年,東吳的孫權也快不行了。曹操要是真能熬到那時候,三國這盤棋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 天天要聞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孫權偷襲荊州是臨時起意。實際上,這事兒他們琢磨好久了,就差一個機會。關羽去打襄樊,荊州後方沒人看着,機會就來了。可關羽也不傻啊,留了兵防着東吳呢。孫權、呂蒙、陸遜仨人一合計,乾脆演場戲給關羽看——結果真把關羽忽悠瘸了。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公元228年,諸葛亮寫完《出師表》,揮師北伐曹魏。這次出征,蜀漢氣勢如虹,天水、安定等隴右三城接連投降,曹魏朝野震動。可誰都沒想到,街亭一戰,成了北伐的轉折點——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只能撤軍。問題來了:諸葛亮手下猛將如雲,趙雲、魏延都是沙場老將,為啥偏要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