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山之後,司馬徽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2025年07月09日09:00:22 搞笑 3616

那天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去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本來是去求賢的。司馬徽這人挺有意思,一邊誇諸葛亮"可比姜子牙、張良",轉頭出門就仰天大笑,甩下一句:"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話聽起來矛盾得很——你剛把諸葛亮誇上天,轉頭就說他生不逢時?這事兒得掰扯掰扯。

諸葛亮出山之後,司馬徽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天天要聞

一、劉備真是"明主"嗎?

劉備這人吧,在當時算是個"潛力股"。你想啊,曹操那邊謀士扎堆,荀彧、郭嘉、賈詡哪個不是人精?諸葛亮去了估計得排隊;孫權那兒更別提,周瑜、張昭早把位置佔得死死的。只有劉備,手下除了關張倆猛將,正經軍師一個沒有。他見誰都鞠躬作揖"先生救我",姿態低得很。更關鍵的是,劉備頂着"漢室宗親"的名頭,喊着"興復漢室"的口號——聽起來多正派!擱今天就是創業公司CEO,拿着PPT畫大餅:"跟我干,上市後你就是元老!"諸葛亮選他,倒也算眼光毒辣。

不過話說回來,劉備的地盤是真寒酸。當時曹操佔了大半個北方,孫權盤踞江東,留給劉備的只剩荊州一小塊地兒,還是劉表手底下摳出來的。諸葛亮在《隆中對》里規劃的"荊益二州",聽着挺美,實際操作起來……唉,難啊!

諸葛亮出山之後,司馬徽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天天要聞

二、"不得其時"到底多要命?

其一,地盤早被瓜分完了。

曹操208年就搞定了北方,孫權三代經營江東根深蒂固。劉備呢?207年才見到諸葛亮,手裡兵不過幾千,城就一個新野小縣。諸葛亮再神,也沒法憑空變出糧草兵馬吧?後來占荊州還得靠"借",益州更是硬從同宗劉璋手裡搶的——就這還被人罵"假仁義"。

其二,對手全是硬茬兒。

曹操多狠一人啊!官渡之戰滅袁紹,挾天子令諸侯,帳下謀士如雲。孫權更是個老狐狸,赤壁之戰和周瑜聯手把曹操燒得灰頭土臉,轉頭又和劉備翻臉搶荊州。諸葛亮後來北伐,司馬懿縮在城裡死活不打架,活活把他耗死在五丈原——這種對手,簡直油鹽不進!

諸葛亮出山之後,司馬徽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天天要聞

其三,門閥世家早把路堵死了。

漢末那會兒,當官全靠"拼爹"。潁川荀氏、河內司馬氏、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朝堂上全是這幫人互相聯姻。諸葛亮啥出身?琅琊小地主,放今天算"小鎮做題家"。他寫得動《出師表》,卻撕不破門閥的網。後來曹丕搞九品中正制,更是把寒門的路徹底焊死。司馬徽那句"不得其時",恐怕早看透了這點:漢室?早被蛀空了!

三、司馬徽的笑是苦笑啊

有人覺得司馬徽說話前後矛盾,其實不然。他推薦諸葛亮是真惜才——"這小伙自比管仲樂毅?我看行!"但出門大笑是笑世道:"你孔明再牛,能跟天下大勢掰手腕嗎?"就像今天你對學霸說:"你清北的料,可惜出生在高考大省。"

諸葛亮出山之後,司馬徽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天天要聞

後來的一切也印證了這話。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因糧草不繼退兵;上方谷一場雨澆滅燒死司馬懿的火;甚至死後蜀漢立馬被世家大族架空(譙周這幫人直接勸劉禪投降)。你說他"得其主"?劉備確實信他;可"時運"呢?曹操沒內亂,孫權沒昏君,連老天爺都站對面!

後世總誇諸葛亮"多智近妖",可司馬徽早看透了他的悲劇內核:在門閥崛起的年代,一個寒門謀士縱有經天緯地之才,遇上明主卻撞上王朝末路。這大概就是歷史的弔詭——個人才能在天時面前,終究渺小。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 天天要聞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余承東因開車看手機去自首了?大家還記得一個月前的新聞嗎?5月26日,一段 「余承東駕駛問界 M8 時頭部低垂近 20 秒、雙手未握方向盤」 的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拍攝者高喊 「余總,睡著了?」 視頻一經發佈,讓事件迅速發酵,網友紛紛 @深圳交警,質疑其存在危險駕駛行為。圖源:微博直到7月8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才在...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 天天要聞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劉越)臨近中午,武漢襄陽東站的12306網絡訂餐配送中心一派繁忙。 「酸菜滷肉飯、椒香脆皮雞腿堡、安格斯肥牛飯!」在這個誕生不足一月的配送中心裏,裝箱、打單子的指令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步履匆匆,喊話聲不絕於耳。 10時30分,在飛馳的G3471次列車上,旅客周女士輕掃座椅二維碼點餐。一小時後,...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 天天要聞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公元200年,江東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僅25歲。他或許未曾想到,自己臨終前將基業託付給弟弟孫權的決定,會在70年後釀成一樁家族慘劇——他的親孫子孫奉,竟被孫權的孫子孫皓以謀反之名誅殺,孫策一脈就此絕後。這段歷史背後,是東吳權力交接的隱患、宗室內鬥的毒瘤,以及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 天天要聞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劉備從織席販履到割據一方,堪稱勵志典範。他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志,麾下關張萬人敵、諸葛智絕天下,本有望一統山河。然而歷史總是充滿意外——幾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在關鍵時刻給了蜀漢致命一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五個被史書輕描淡寫卻改變三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 天天要聞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能打的將領不少,但真正把「忠義」二字刻進骨子裡的,卻是鳳毛麟角。有些人打仗是把好手,可一見形勢不對,轉頭就投了新主;而另一些人,哪怕刀架脖子上,也絕不低頭。今天要說的這五位大將,前三位寧死不降,後兩位至死相隨,他們用性命詮釋了什麼叫「忠義無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三國這段歷史,總叫人忍不住假設:"要是曹操多活30年,天下會不會早早就姓曹了?"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曹操死在公元220年,按史書算,他要是活到250年,那就是80歲高齡了。那時候蜀漢的諸葛亮剛走沒幾年,東吳的孫權也快不行了。曹操要是真能熬到那時候,三國這盤棋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 天天要聞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孫權偷襲荊州是臨時起意。實際上,這事兒他們琢磨好久了,就差一個機會。關羽去打襄樊,荊州後方沒人看着,機會就來了。可關羽也不傻啊,留了兵防着東吳呢。孫權、呂蒙、陸遜仨人一合計,乾脆演場戲給關羽看——結果真把關羽忽悠瘸了。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公元228年,諸葛亮寫完《出師表》,揮師北伐曹魏。這次出征,蜀漢氣勢如虹,天水、安定等隴右三城接連投降,曹魏朝野震動。可誰都沒想到,街亭一戰,成了北伐的轉折點——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只能撤軍。問題來了:諸葛亮手下猛將如雲,趙雲、魏延都是沙場老將,為啥偏要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