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肖君 實習生 郭美琳
4月中旬的一天,準備考取電工作業證的阿加爾古麗·哈依努拉和其他學員正在培訓宿舍。晚上10時許,馬家莊子村67歲的孤寡老人巴黑拉·巴何達提忽然打來電話:「家裡沒電了,能不能過來幫我交一下電費。」
「我這幾天不在家,您先別急。」阿加爾古麗趕緊打電話給13歲的兒子,指揮小朋友跑去老人家裡,打開老人綁定了電錶卡號的手機小程序,很快就充上了電費。
雖然10個月前,阿加爾古麗已換了新工作,但她工作了近17年的馬家莊子村村民,有事還是習慣找她。
圖為阿加爾古麗(右一)入戶走訪77歲的村民卡馬力·哈力一家。肖君 攝
阿加爾古麗是哈薩克族,在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中,古麗都是「花朵」的意思。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推動者,到園區里的物業「管家」,阿加爾古麗一路「綻放」。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她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記住每個村民的身份證號
2006年秋,21歲的阿加爾古麗來到馬家莊子村村委會工作。她帶着自製的漢語和哈薩克語表格、筆記本,每天入戶走訪。
佔地3000多畝的馬家莊子村,有90多戶人家,她每個月都要靠雙腿走訪一遍。時間長了,每家的人口信息、牲畜數量、草場面積等,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會順手幫年老體弱的村民換燈泡、做頓飯。
馬家莊子村過去是牧民定居點,距離烏魯木齊市區二十多公里,村民都是哈薩克族。當時只有少數村民會說漢語,因為交通、交流不便,村民們很少外出,增收渠道有限,不少村民家庭生活困難,有的連冬天取暖燒的煤都不夠用。
怎樣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一些?如何讓婦女從在家帶娃幹家務到融入社會掙工資?阿加爾古麗和同事們一起為每個家庭制定了幫扶計劃。
對於因病致貧的村民,一趟趟跑腿申請醫療救助;對於年輕村民,聯繫理髮、廚師等技能培訓,幫忙找工作;對於年紀大的村民,鼓勵其進行家畜養殖。一來二去,阿加爾古麗擁有了「超能力」——她記住了每個村民的身份證號。
有的村民在外需要填報個人信息,還會專門打電話向阿加爾古麗求助,她立馬就能說出一串正確的數字。
她還帶領村民辦起了「兒童之家」託兒所,將村裡的30多個孩子集中照看,把婦女們從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
養好「一隻雞」,帶火「一棵樹」
阿加爾古麗發現,村裡比較適合發展蘆花雞養殖。經過充分調研,烏魯木齊市林業和草原局(烏魯木齊市園林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利用扶貧資金採購了一批雞苗,她和同事們帶領村民成立特色養殖協會,開展散養蘆花雞項目。從選購雞苗、學習養殖技術到開拓銷售市場,她全程參與。
通過賣雞、賣雞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產業扶貧初見成效。
品嘗到了增收的喜悅,阿加爾古麗又與烏魯木齊市林業和草原局(烏魯木齊市園林管理局)對接,為馬家莊子村52戶村民爭取到5300隻免費雞苗。憑藉之前積累的養殖技術,土雞成活率很高,村民收入可觀。2021年4月,阿加爾古麗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後,阿加爾古麗敏銳察覺到馬家莊子村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價值。村委會附近有一棵樹齡約700年的古榆樹,樹冠巨大,展開直徑約30米,八九個人手牽着手才能合抱住它。
她和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代表商議,依託這棵大榆樹,叫響「烏魯木齊第一榆」旅遊品牌,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遊。在上級支持下,村裡打造了文化廣場、馬文化產業園、休閑區等相關旅遊項目,吸引遊客在周邊騎行、自駕或欣賞賽馬比賽。
一個個農家樂在村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民俗文化節也熱熱鬧鬧地辦起來,村民們擺出特色農副產品展銷,不僅拓寬了增收渠道,還讓村子知名度大幅提升。
古榆樹默默地佇立在村邊,見證着馬家莊子村從無人知曉的牧民定居點,蛻變為綠樹成蔭、基礎設施完備、有特色旅遊項目的新農村,也見證了阿加爾古麗一路走來的汗水和辛勞。
如今的馬家莊子村,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農副產品銷售額突破6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6年的不足3000元躍升至23356元。
園區里的貼心「管家」
2024年7月,阿加爾古麗變換身份,入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投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園區里的貼心「管家」。
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和全新的業務領域,阿加爾古麗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很快明確了工作思路。
她建議公司為西湖街道周邊的農牧民制定優惠政策,招聘他們成為園區保潔員、安保員、消防監控員等。陸續已有12名馬家莊子村村民經她推薦進入園區工作。
建投物業服務公司經理曹雪梅告訴記者,在阿加爾古麗建議下,公司出台了業主招聘本地居民可免費獲得宿舍等一系列鼓勵政策,促進了園區與周邊鄉村協同發展,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更多就近就業機會。
到園區工作近一年時間,阿加爾古麗添加了所有業主的微信,時刻留意大家的需求。了解到部分業主對周邊生活服務信息不熟悉,她主動收集整理周邊幼兒園、超市、菜市場等場所的地址、聯繫方式發給業主。
「古麗,我今天該交電費了。」「我發給你二維碼,你打開充電就行。」
「姐姐,能幫我買點葯嗎?我一個人在宿舍,感冒難受得很。」「好的,一會兒買好給你送去。」
……
這樣的對話,已成為阿加爾古麗的工作常態。
一位業主裝修廠房時遇到了衛生間沒水的問題,工期臨近,十分着急。阿加爾古麗立即聯繫維修工和施工方人員進行排查。排查時,一個閥門突然掉落,她和維修工都被淋成了「落湯雞」。當時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等修好閥門回到辦公室,她身上的衣服已經結了冰。
「把每件小事做好,實實在在做人,為他人着想。」阿加爾古麗說,父母從小教育她要正直善良,「我想我會一直這樣做。」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