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2025年05月25日17:10:22 搞笑 6788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歷史不僅是歲月長河中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還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只有學好歷史,我們才能夠從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經驗,進而發展自身。

但是近年來,不少人都對歷史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認為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畢竟在無休無止的歲月長河中,歷史一向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誰知道這些勝利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究竟粉飾了多少太平,又掩埋了多少真相呢?其實這個觀點也不算錯誤,在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屢有發生。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明末清初時,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一連屠殺了80萬漢人,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清朝統治者在一統天下之後就掩埋了這樁慘案,直到百年之後,人們才知道當年的真相。

清軍入關

明朝末期,官場吏治腐敗,天災人禍頻發,統治了中原數百年的大明朝已經走向了陌路,雖然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極力的想要挽回頹勢,但是他自身的實力有限,明朝的局勢也已無力回天,中原還是陷入了一片戰火紛飛之中。

這個時候明朝最大的敵人有兩個,一個是因為崇禎皇帝的裁員政策慘遭失業憤而造反的大明前快遞員李自成,另一個是號稱金國後裔的大清皇太極,兩方勢力內外加擊,大明朝風雨飄搖。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沒人把大清當回事,畢竟比起勢頭正盛的李自成,大清只不過是個被困在關外的蠻夷小國罷了,他們的軍事實力雖然還算強大,但是只要有山海關在,大明的邊境就固若金湯,清朝萬萬沒有入關的可能。

皇太極等人也知道山海關的重要性,從公元1629年開始,清朝就開始了曠日持久地強闖山海關運動,他們先是利用崇禎皇帝的多疑讓他自毀長城,殺了鎮守山海關的大將袁崇煥,又先後向山海關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攻擊,不過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崇禎皇帝被搞得心力交瘁,皇太極也因為壓力過大而英年早逝,年僅八歲的順治皇帝福臨亂中登基,朝政大權卻落入了他的兄長豪格和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多鐸等人手中。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這些人掌權之後繼承了皇太極的遺志,堅定不移地帶兵攻擊大明朝,恰巧在這個時候,李自成攻破了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山海關的守將吳三桂和李自成不和,生怕會被秋後算賬,直接打開了山海關,迎接清軍入關。

揚州十日

清軍入關之時,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被進京後的富貴生活徹底腐化,戰鬥力急劇減弱,大明朝的守將們大多隻顧着自己的榮華富貴,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清軍,所以清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路達到了北京城,創立了大清。

清軍雖然佔領了北京城,當時中原大地的城池大多還掌握在明朝的大臣們手中,清朝統治者們為了一統天下,派出了大軍前去招攬,可明朝立國數百年,忠臣還是有幾個的,他們對外來的清朝深惡痛絕,帶着大軍拚死抵抗清朝的入侵。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清朝的八旗軍隊實力強勁,一連攻下了數座城池,但是在攻打到揚州城的時候,清軍卻遭遇了他們入關以來最大的一塊硬骨頭。

揚州的守將史可法不僅對大明朝忠心耿耿,而且軍事素養極其出眾,僅憑着揚州城內的幾萬士兵就將清軍牢牢地抵抗在了城外。揚州久攻不下,清朝只能派出了他們壓箱底兒的勇將豫親王多鐸。

多鐸驍勇善戰,清軍又人多勢眾,鎮守揚州的明軍根本不是對手,雖然史可法拚死抵抗,揚州最後還是被攻破了。多鐸感念史可法的忠心和驍勇,本想招攬他入清朝為官,可史可法一顆紅心向大明,不僅沒有答應他的招攬,還將他大罵了一頓。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多鐸惱羞成怒,立刻把史可法推出去斬首,然後對之前拚死抵抗清軍的揚州居民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多鐸下令清軍可以在揚州城內隨意燒殺搶掠,十日不封刀,以至於曾經繁華熱鬧的揚州城「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化為了一片人間地獄。

據不完全統計,揚州十日內,清軍至少屠殺了將近80萬漢人,此事一出,舉世震動,漢人們深感唇亡齒寒,紛紛開始了反清復明的運動,這場運動持續了數百年,直到清朝滅亡才徹底結束。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真相大白

清軍在揚州大規模屠殺手無寸鐵的漢族平民的惡行不僅激起了漢人們對清朝的仇恨,也讓清朝統治者們對此耿耿於懷。

歷史上的正統朝代可都沒有過這樣的黑歷史,如果讓這件事流傳後世的話,不僅會對大清的形象造成巨大的打擊,也會讓漢族人的反抗情緒始終居高不下。

從順治皇帝開始,大清的幾任統治者都致力於將這件事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乾隆皇帝更是下令焚毀了所有關於揚州十日的記載,從根本上杜絕這件事流傳後世的可能性。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在他們的極力掩蓋之下,後世的大多數清朝人都不清楚多年前揚州所發生過的血案。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這樣血腥罪惡的事實永遠不會因為統治者的心虛掩蓋而消失不見。

揚州十日的倖存者楊秀楚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下了一本《揚州十日記》,並將其託付給了反清志士,這本書後來被帶到了日本,逃過了乾隆皇帝的銷毀。

在辛亥革命期間,這本《揚州十日記》被愛國志士們帶回了中國,多年之前在揚州發生的這起慘案終於大白於天下,社會輿論為之嘩然,漢族人民的反清情緒也更加嚴重,或許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清軍入關揚州後曾十日不封刀,並屠城80萬人,百年後人們才知真相 - 天天要聞

揚州十日是漢族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之一,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一直掩埋這一件事的真相。

可他們雖然能夠掌控史官的筆墨,卻不能抹去揚州漢人所遭受到的痛苦,也不能阻止他們寫下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揚州十日記》就是最好的證明。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蛸蜞螯鉗在手指頭上 - 天天要聞

蛸蜞螯鉗在手指頭上

崇明家鄉有一種小蟹,學名相手蟹,我們習慣稱之為蛸蜞。這種小蟹,最顯著的特徵是長着一對鮮紅的螯鉗。小時候在泥岸邊玩耍,我常會被蛸蜞的螯鉗夾住手指,那種突如其來的疼痛與隨之而來的甩脫不得的窘迫,成為我童年記憶中最鮮活的生理體驗之一。父親卻將這種體驗升華為一種人生隱喻——「蛸蜞螯鉗在手指頭上」,形容人處於...
熱評丨網絡消費「陷阱」避坑指南 - 天天要聞

熱評丨網絡消費「陷阱」避坑指南

不少演唱會相關購票平台只允許「整單整退」,不支持單獨退掉其中一張門票,不能按時赴約的網友因此犯了愁;共享單車的單次支付界面「精心設計」成了購買會員卡,確認支付時還得看了又看;一開始只想會員試用,結果後面每月都被「悄無聲息」扣除會員費……網絡消費帶給我們便捷靈活消費體驗的同時,過於「簡單粗暴」的服務條...
開心!雨果進決賽巴西女記者情緒失控躺地上慶祝,陳幸同坐一旁黑臉無奈 - 天天要聞

開心!雨果進決賽巴西女記者情緒失控躺地上慶祝,陳幸同坐一旁黑臉無奈

5月25日消息,5月24日晚上結束的多哈世乒賽男單半決賽中,巴西選手雨果-卡爾德諾拉以4-3險勝梁靖崑,成為首位打進世乒賽決賽的巴西人!賽後,一位巴西女記者激動地學雨果躺在地上慶祝,把一旁眾人都給嚇呆了。在一個月前結束的澳門世界盃中,巴西名將雨果連克張本智和、王楚欽、林詩棟等世界強敵,歷史性奪得世界盃冠軍,而...
你,永遠玩不過,一個懂逆向思維的人 - 天天要聞

你,永遠玩不過,一個懂逆向思維的人

01 當你在想「怎麼贏」,他們已經在想「怎麼讓你輸」朋友阿強最近被一個賣水果的大爺上了一課。他看中一箱橘子,問:「甜不甜?」大爺頭也不抬:「不甜不要錢。」阿強心想這肯定甜啊,立馬掏錢。結果回家一嘗,酸得臉都皺成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