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平時酒量特別好,會不會麻藥對我不管用啊?」在手術前,不少愛喝酒的患者會向麻醉醫生提出這樣的疑問。
有人甚至分享過「江湖傳說」:酒量越好的人,手術中需要的麻藥劑量越大,否則可能出現「麻不倒」的尷尬場面。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麻醉和酒量之間究竟有什麼科學關聯?
正值我國第九個「中國麻醉周」,3月26日,湖南省胸科醫院麻醉手術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張輝為大家解疑答惑。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沒有麻不倒的,但長期大量飲酒確實會影響麻醉效果。」張輝解釋,這是因為酒精和許多麻醉藥物,如丙泊酚、芬太尼等,都需要通過肝臟中的代謝酶,分解外來物質,如藥物、酒精、毒素和激素等部分內源性物質。
長期飲酒者的肝臟會「加班加點」生產更多代謝酶,導致麻醉藥物被分解的速度加快。這就好比一個常年處理酒精的「工廠」,突然接到麻醉藥訂單時,處理效率也會變高。
在多年臨床經驗中,長期酗酒者或者酒量大的病人對許多靜脈和吸入麻醉藥均表現出一定的耐受,可適當加大劑量,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對於麻醉醫生而言,劑量可以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做出調整,以滿足手術及麻醉的需要,一定不會出現「麻不倒」的情況。
酒量大對於麻醉的影響更多是體現在全身麻醉用藥方面,特別是鎮靜類藥物,對於「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跟酒量大小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但張輝也同時提醒大家,過量飲酒危害大,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酒精飲料列為1類致癌物,明確其與多種癌症的關聯,建議大家盡量做到適度飲酒,遠離健康風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胸科醫院 麻醉手術科 傅峪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