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2025年03月28日11:30:18 搞笑 3624

界面新聞記者 | 丁欣雨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圖源:視覺中國

人手一套地鐵段子,曾是多年前國內脫口秀演員「體驗生活」的標配。作為城市居民幾乎最便利、最經濟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鐵里隨時有新鮮事在發生。何廣智發現「當地鐵上滿座的時候,所有站着的人都是替補,而站在座位正前方的就是第一繼承人」,豆豆則吐槽自己1.68米的身高,讓他一定要在車廂里「找到一根屬於自己的杆子,要麼扶着它,要麼靠着它,心裏才有安全感」。

不同省市的地鐵各具特色,黑燈說其中南京地鐵最聒噪,每站廣播都換一批角色來提醒乘客不同內容:「省中醫院提醒你,省知識產權局提醒你,省葯監局提醒你,連個野生動物王國都要出來提醒你。」但最被網友津津樂道的還是廣州地鐵,車廂內的禁止標識多到由靜態貼紙變成了電子屏滾動播放,包括「請勿亂扔果皮紙屑、請勿隨地吐痰、請勿躺卧、請勿懸吊......」,聽說每個圖標都代表了一段故事。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圖源:小紅書

自從北京首條地下鐵道於1971年1月15日落成運營,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內地共有58座城市投運城軌交通線路11409.79公里。經由地鐵的延伸、擴張,繁華街區與何廣智段子里「小心野生動物出沒」的郊區相接,城市職住分離的格局有了解法,也造就了通勤列車上「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的局面。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來源:北京地鐵微信公眾號

譬如北京有「生死天通苑,決戰西二旗」的說法。每逢早高峰,菜市口至宣武門區間的斷面客流量最高能達到5.35萬人。在上海,8號線南端沈杜公路和蘆恆路站常年定時限流,站台排長隊,有人被擠上去又被推下來,難怪社交媒體上出現「坐地鐵最好換成拖鞋」的溫馨提示。

當地鐵開啟運轉,人們也開始了一天的流動。在這段時間裏,地鐵上的人們在想些什麼?

01 按時上下車:人與機器的磨合

「我每天早上7點5分準時出發,到車站後,在7點23分抵達的通勤列車第9節車廂第2個門排隊,日復一日,都是如此。」akira是一名日本的銀行職員,在研究東京通勤鐵路網的作品《通勤夢魘:東京地鐵與機器的人類學》里,他向作者邁克爾·菲什講述了自己趕地鐵的日常行程。

乘客能對到站時間有如此把握,少不了列車運行圖的幫助。這是一種在限制運輸系統內規劃和管理時間表的通用技術,司機根據它來發車,使列車按時到達一個個站點。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東京早6點到晚11點軌道交通的主要列車運行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車站,圖中每個線條代表一班列車,越垂直表示速度越快
圖源:《通勤夢魘:東京地鐵與機器的人類學》

計劃以外的變化總歸是無法避免的,尤其在超載荷運營的情況下,渴望擠進車門的乘客絡繹不絕,就會給運行圖的精準執行帶來很大變量。最直接的調整方式是增加運量密度。例如在北京地鐵高峰時段,4號線、10號線每小時運行30對列車,發車間隔平均只有2分鐘。

然而,越要求系統超運力運營,就需要更久的停站時間接納盡量多的候車人群。同時,由於必須確保前後車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列車在站台又是「不宜久留」的。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東京的地鐵司機,圖源:視覺中國

駕駛員的靈活性,從這種悖論中凸顯出來。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列車在不同站點的停留時長,再利用途中的加減速來補償整體行車時間。當高峰期列車負載重量驟然增加時,駕駛員靠經驗來預判制動需要的時間和距離,則能讓列車與平時一樣「絲滑」進站,不浪費一分一秒。

看似隱形的元素也發揮着作用。邁克爾·菲什觀察到,列車門打開、關閉時,日本東京地鐵的站台會同步播放音樂。每個車站有獨特的旋律,其音調、音量和節奏快慢都是計算考量過的,促使乘客快速乘降。

另一個地鐵站的常見工具也輔助調節了乘客流動的速度,那就是自動扶梯。比起商超、醫院、住宅等處的電扶梯運行速度一般在0.5米/秒,中國大陸一線城市地鐵站的扶梯速度設置成0.65米/秒,相較而言快了30%。至於香港地區的地鐵,電梯速度會調至0.75米/秒,以符合當地的生活節律。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香港地鐵站內,平地上也設置了自動扶梯(圖源:視覺中國)

就是在這樣的地鐵空間里,人與技術共同協作,彌合了列車標準運行圖與操作實踐的差別。邁克爾·菲什借用法國技術哲學家、機器理論家吉爾伯特·西蒙棟提出的概念「不確定性邊際」(margin of indeterminacy),來說明這種標準規制與實際情況間存在的縫隙。

所謂「不確定」,是指像地鐵這種技術集合體並未確定自我的最終形式,而是保持對信息的開放性,允許將周遭環境和偶發事件納入其運作模式,進行進一步的生成性互動。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通勤夢魘:東京地鐵與機器的人類學》
[美] 邁克爾·菲什 著 孟超 桑元峰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 2025-01

地鐵空間的秩序得以維繫,也有賴於通勤者的應對技巧。比如akira習慣去第9節車廂第2個門排隊,正是他在日復一日的驗證和「試錯」後,得出了最適合自己時間安排的選擇。

讓邁克爾·菲什感到更微妙的,是一群會在地鐵上「驚醒」的通勤者。他們似乎培養出一種對周圍環境波動的敏銳感受,能在地鐵上昏沉睡去,又能在某一站猛醒過來,迅速下車。

菲什請教了日本經濟學家、基礎設施歷史學家三戶佑子,得到的回答是「列車的節奏早已蝕刻在城市居民的身體里」。無論哪條地鐵線路,站間的加減速模式都基本一致,電動機發出的音調也會呈現升高再降低的規律。通勤者親身體驗並適應了系統內的聲音、節奏和共振,心照不宣,甚至在身體感知上產生同步。

技術決定論的二元預設,要麼導致技術烏托邦的願景,要麼導致人類自主權被機器奪走的焦慮。但人們按時上下車、成功趕到工作地打卡的過程,其實隱含諸多人與地鐵系統的同構、互動,二者缺一不可,也非控制或支配的關係。不只是機器、技術擁有供操作者調試的區間,乘客也以積極態度掐算通勤時間,彼此磨合。

02 擁擠且沉默:若即若離的同行「搭子」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通勤列車擁擠程度示意圖
圖源:溝口正仁「日本の鉄道車両工業について」,日本鐵路車輛工業協會

日本鐵路行業協會在衡量列車乘客立席密度的時候,有一個重要參數是人們手中的報紙。在滿載率100%的情況下,人們能抓住車廂內的吊環;在滿載率150%的情況下,人們與其他乘客並肩而立,但還有空間可以翻閱報紙;在滿載率180%的情況下,人們必須把報紙折了又折,才能勉強瀏覽。當滿載率超過200%,讀報變得毫無可能,人們無法動彈,手也很難活動,唯一能做的,就是與他人一同隨着列車的晃動而搖擺傾斜。

根據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人會在不同社會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並根據關係親疏劃分行動的區域。面對陌生人和偶然結識的朋友,人們往往走上前台,進行表演。後台則是他們不願被觀眾發現的領地,或是關係更緊密的人才被允許看到。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日本攝影師村上仁一黑白影集《地下鐵日記》(2020)

有些東西的穿透特性卻能攪混前後台的實體邊界,擴散開來,被人知曉。如果有位商務人士西裝革履乘着地鐵,但耳機收音效果不好,鄰座聽到了裏面傳來的狂野金屬樂,那麼前後台之差就會在無意中被打破。

有時,周圍人的呼吸聲、腸胃響聲甚至心跳聲,也會由於擁擠車廂里人們的挨肩疊背,發生不可控制的物理傳播。接觸幾乎零距離,讓乘客不得不體驗一種「尷尬」的親密。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攝影項目「東京壓縮」(2009)

在這樣的氛圍中,傳播的不僅是聲音、氣味,還有安靜不語的默契。一位來自日本某醫藥公司的前職員michiko向邁克爾·菲什分享,她能認出所有與自己一道通勤之人的面容,當他們中有人連續幾天沒有現身時,她也會開始擔憂,並且想在再次見到時,詢問他們是否安好。

但michiko從來沒有這樣做。「一旦我主動走上前去問候他們,也許我以後每天早上都不得不與他們打招呼。但這樣更可能造成的結果是,我會想要偷偷繞過他們,到另一節車廂門口排隊。」

同行者並非形同陌路,也的確不是摯友。菲什分析,乘客抵觸社交互動,在於「不想讓自己暴露於彼此均感到往複循環的日常關注中」,也源自「不希望將枯燥乏味的日常關注強加於對方,讓其感到不適」的想法。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非地點: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
[法] 馬克·奧熱 著 牟思浩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3-06

這種矛盾心理是地鐵空間特徵的外化。如法國人類學家馬克·奧熱所稱:「在人們居住的『超現代性』世界,人降生和離世都在醫院的環境里,兩者間的日子則穿梭於辦公室、購物中心、俱樂部和交通工具間,這些都被設計成中性而無害的,意料之中可以互換。」

在地鐵里,人們不再守着原來的階序、位置,而是共享同一種身份——乘客。臨時的乘客身份、擠地鐵帶來的密切感受,又同時給人的關係賦予了不確定性,讓他們介於陌生與熟悉之間,自由與謹慎之間。

沉默不是冷漠,背後其實纏繞着個體關聯和集體承諾,是通勤者在車廂內無所遁形時,給自己創造出的人際交往的距離。為了讓彼此的沉默顯得更加自然,大多數人看向手機,享受強關係社交和媒體智能推薦營造的私密。也有人任由靜音播放的小電視或是鋪滿車廂的廣告吸引注意,當然,車廂里也潛伏着悄悄觀察周圍、在心裏編着段子的脫口秀演員。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中文互聯網流傳甚廣的「地鐵老人看手機」表情包

擁擠與沉默並存,也會給部分通勤者帶來危險。菲什在書中指出,「雖然女性乘客始終都有,但她們在車廂中的地位如同在日本社會中的地位一樣邊緣化。列車車廂作為男性勞動與幻想之空間的歷史性別化,始終藏匿着性犯罪的威脅。」車廂內的沉默規則,讓推翻沉默有了未知的代價,也會助長騷擾和犯罪發生的可能。

地鐵里的段子、效率與沉默 - 天天要聞
日本導演竹內亮發現大阪設有女性專用車廂,圖源:小紅書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中國地鐵四大「堵王」,為何這麼堵?》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49431

[美] 邁克爾·菲什 著,孟超、桑元峰 譯《通勤夢魘:東京地鐵與機器的人類學》,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25-01

[法] 馬克·奧熱 著,牟思浩 譯《非地點: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2023-06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看丹觀察丨找「搭子」、寫攻略!當年輕人愛上挖野菜…… - 天天要聞

看丹觀察丨找「搭子」、寫攻略!當年輕人愛上挖野菜……

對年輕人來說,挖野菜可以暫時脫離工作環境,「沉浸式」感受自然、親近泥土,在這種輕微體力勞動中緩解壓力、放鬆身心,可以說是一種高性價比的休閑方式。這個春天,一把小鏟子、一個竹籃似乎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標配。他們直奔田間地頭挖野菜,尋覓春日限定的美味。挖野菜,從一項簡單的郊遊活動,逐漸成為了新的社交方式。相...
星點心愿 | 熊大爺為孤獨症青年打造夢想空間 - 天天要聞

星點心愿 | 熊大爺為孤獨症青年打造夢想空間

▲福建福州 熊大爺星點心愿店 在2025年4月2日,福建首家熊大爺「星點心愿」孤獨症青年手作餃子茶咖空間正式開業(福州鼓樓區洪山鎮楊橋中路272號)。 ▲「星青年」們合影留念 聯合創建「大愛」事業,助力特殊群體融入社會 與普通門店不同,熊大爺「星點心愿」是由「熊大爺」與福建省心啟航助殘幫扶中心聯合創建的公益項目,旨...
令人心疼,Theshy賽後道歉!Meiko菜的發昏,Rookie儘力了 - 天天要聞

令人心疼,Theshy賽後道歉!Meiko菜的發昏,Rookie儘力了

BLG和IG的這場比賽令很多網友倍受矚目,這兩支隊伍可以說是LPL大小王,從實力上來說無限接近。這場比賽打的十分膠灼,可以說是有來有往。但是最終還是BLG技高一籌,最終贏下了這場比賽。IG輸掉這場比賽,也終止了他們在此前的連勝。對於IG眾人來說,輸掉這場比賽確實有點可惜。尤其是Rookie,他真的是在這場比賽中盡了力。...
甘夫人和糜夫人誰大誰小?趙雲的想法和關羽的稱呼大有玄機,但卻可能想錯了、叫錯了 - 天天要聞

甘夫人和糜夫人誰大誰小?趙雲的想法和關羽的稱呼大有玄機,但卻可能想錯了、叫錯了

關羽保護劉備的甘夫人糜夫人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才回到劉備身邊,在當陽長坂一戰中又全丟了:「張飛保着玄德,且戰且走。奔至天明,聞喊聲漸漸遠去,玄德方才歇馬。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騎;百姓、老小並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叔,你幹啥去?上山千萬別燒紙……」 - 天天要聞

「叔,你幹啥去?上山千萬別燒紙……」

「叔,你幹啥去?上山別抽煙,咱千萬別燒紙也別點香,也別放炮……」‍近日一段消防員「追趕式勸導」村民勿上山燒紙的視頻走紅網絡看到消防員不懈追趕的樣子網友紛紛表示「消防員都這麼努力,大家得自覺點」視頻中這位消防員名叫鄧群是一名退伍軍人兩年前,他回到家鄉黑龍江牡丹江市成為當地森林消防大隊的一名消防員鄧群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