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是國民黨軍隊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從蔣介石軍隊整編時不願讓他當兵團司令,以及他發瘋時連杜聿明都害怕等事情中,可見他的特殊性格。

邱清泉出身於浙江奉化,與蔣介石同鄉。他從小就聰明伶俐,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在永嘉縣高小讀小學,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21年,他又以浙江省立十中第二名的成績中學畢業,並於次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大學還沒畢業,他決定棄筆投戎,至廣州投考黃埔軍校。
邱清泉的才華和革命信仰,征服了招生老師,被錄取為黃埔二期工兵科學員,激動之下,他賦詩一首:「壯士手中三尺劍,雄圖心中十萬兵」。
在黃埔學習期間,邱清泉參加了兩次東征,他英勇作戰和足智多謀的表現,被任命為入伍生工兵營上尉連長。
黃埔學習期間,邱清泉因性情高傲,反對國民黨左派,被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關押,後寫信給老鄉蔣介石求救,才得以釋放,但給蔣介石留下了立場不穩的印象。
不久,蔣介石為「調教」這個老鄉,將邱清泉調到總司令部擔任隨從參謀,從此,開啟了他人生的仕途之旅;五年後,邱清泉便位至少將處長。

為了培育黨國軍事人才,蔣介石決定選派優秀軍官留學德國,邱清泉以全軍第一名的成績前往德國柏林陸軍大學學習。
德國留學歸來後,他既擁有黃埔經歷,又到德國柏林陸軍大學鍍金,成為中洋雙料軍事學院高材生,被委任為教導總隊參謀長重任。
在抗日戰爭期間,南京保衛戰中邱清泉率領教導隊學員奮力抵抗日軍,直至失陷,後被日軍征為勞役。
在戰友的掩護下,邱清泉逃了出來,重新擔任國民黨陸軍裝甲兵團副師長,並在崑崙關戰役中,率領裝甲部隊殲敵數千人,還擊斃了日軍不敗神話中村正雄少將。
邱清泉因崑崙關戰役一舉成名,並因勇猛不怕死的表現獲得了「邱瘋子」的綽號,而他受戰爭帶來的殘酷和榮譽影響,卻養成了桀驁不馴的性格傾向。
很快,他便以勇猛果斷,但同時性情暴躁、難以駕馭而在軍中聞名。事實證明,他的這種性格成為了他仕途上的一大障礙。
邱清泉桀驁不馴和我行我素的性格,在好幾個關鍵性的戰役中都表現出來,並給國民黨軍隊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豫東戰役中,當區壽年的部隊陷入困境時,邱清泉卻按兵不動,這種做法雖然保全了自己的實力,但也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
如果說豫東戰役是他保存實力而為之,而在淮海戰役中,邱清泉的表現完全可以用目無上級、專橫獨斷來形容,讓蔣介石對他徹底失望。
當黃百韜部隊被圍時,邱清泉再次表現出了他的固執和任性。為了營救自己的曾經屬下45師,他不惜拖延整個兵團的計劃,最終導致黃百韜部隊突圍失敗。
蔣介石逃離大陸前夕,為扭轉敗局,對國民黨軍隊重新編製,在軍隊內部看來,邱清泉是第二兵團司令的最佳人選,但蔣介石卻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杜聿明兼任。
蔣介石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邱清泉性格的擔憂;杜聿明也曾表示:他瘋起來連我都害怕!
邱清泉的結局也因自己的性格吞下苦果。在解放戰爭後期,因對戰局的失望,行為越發失控,在指揮所中時而暴怒,時而酗酒昏迷。

面對棄暗投明的建議,邱清泉選擇了頑抗到底,1949年1月在突圍時中彈身亡,為自己傳奇而又有爭議的一生畫上了悲慘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