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特朗普憤怒的趕出白宮後,澤連斯基相當硬氣的連夜飛離美國,並在英國得到出乎預料的支持——和斯塔默閉門談了75分鐘,然後就得到英國政府提供的22.6億英鎊貸款。接下來,據說其他歐洲國家也將表示誠意,可能對烏克蘭提供高達2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如果不是澤連斯基很快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得到特朗普總統的支持,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大家就真以為歐洲成主角了。
歐洲貸款是穩賺不賠,烏克蘭是穩賠不賺
英國貸款給得非常痛快,預計下周就開始支付第一筆,將用於烏克蘭的武器生產。但這種痛快不是沒有原因的——用俄羅斯被凍結的那3000億美元償還。外界並不知道22.6億英鎊貸款的利息、償還年限,但有3000億美元打底,英國肯定是穩賺不賠。歐洲其他國家的想法也差不多,所以看起來一副踴躍支援的樣子。問題在於,這種繁榮背後的麻煩很大:烏克蘭支撐戰爭確實需要資金,不過只有資金是不夠的,「愛國者」、「海馬斯」以及上百萬發的大口徑炮彈,才是烏克蘭撐了三年的關鍵,而歐洲提供武器彈藥的能力,遠不能和美國相比。
此外,俄羅斯雖然被凍結了3000億美元,但其事後也扣押了不少歐美國家的固定資產。俄羅斯前一陣提出談判條件時,就涉及「被凍結資金的歸還和置換」。現在歐洲和烏克蘭花這筆錢有多開心,後面俄羅斯要求從其他方面補償時,付出的代價就有多大——歐洲肯定不會承擔這個代價,那就只能烏克蘭自己扛着。最重要的是,3000億美元看似還能再支撐烏克蘭打三年,但這筆錢絕大部分都被美國控制,能從歐洲「套現」的數字非常有限,遠不足以支撐烏克蘭戰爭的恐怖消耗。
烏克蘭和歐洲都是嘴上很硬,實際表現卻很誠實
正是因為明白這些問題,所以澤連斯基前腳剛和英國簽約,後腳就「回舔」特朗普——「美國支持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非常感謝美國的支持,我感謝特朗普」,語氣那是相當誠懇,根本看不到在白宮的桀驁。事實上,和俄羅斯打了三年戰爭的澤連斯基,並不是一個蠢人。在從英國手中拿到好處後,並沒有真就看不清「大小王」,甚至還表示「已經做好準備,簽署自己前往美國前敲定的礦產協議」。
對歐洲來說,把澤連斯基推到前面是百利而無一害,所以這幾天拚命吹捧,卡婭·卡拉斯甚至說出了,「自由世界需要一位新領導人」的暗示。而在澤連斯基變臉向美國表態之後,歐盟也生怕動作太過火,把特朗普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所以北約總幹事馬克·呂特接受bbc採訪時,趕緊表示「澤連斯基必須想辦法恢復和美國總統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怎麼說呢,澤連斯基離開美國後,看似是和歐洲聯手對抗美國,實際上雙方各懷鬼胎,都指望將對方推出去抗美國的火力。
仗打到這個份上,情況已經非常明顯——盯上烏克蘭礦產的美國已經穩賺,區別只是大賺和特賺。俄羅斯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也得到了烏東四州和遏制北約東進作為補償。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只有歐洲和烏克蘭是受害者。而現在的情況是,兩者好不容易聯手,肚子里卻都是算計,連一天的「兄弟情」都維持不住,這輸得確實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