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力 陳穎 實習生 柳明燁
這個春節以來,機械人、機器狗「很忙」。
2025年央視春晚,宇樹機械人參與表演的舞蹈《秧bot》,贏得全國觀眾喝彩。
「公司的機械人、機器狗產品目前銷售情況非常火爆,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宇樹科技工作人員一位透露。
近段時間浙江多地活動現場,機器狗的身影不斷閃現。10餘只宇樹機器狗化身舞獅隊在杭州文三街區「鬧元宵」,杭州中小學生也在新學期迎來了他們的機器狗「新同學」。
鬧猛的機器狗讓人們發出「未來已來」的感嘆,也讓不少人心動,機器狗是否也能更多地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能不能買一隻機器狗給我媽買菜用?」家住杭州拱墅區的程女士就有這樣的訴求。
想買一隻機器狗陪媽媽買菜,「還需配備一個操控員」
跑步翻越、花式跳舞、背負重物……今年春節期間,看着身手矯健的機器狗,程女士忽然動了一個念頭,「如果有機器狗的陪伴,我媽以後買菜會方便多了。」
程女士的母親之前因為意外骨折,走路很不方便,平時出門買菜但凡多買一點,都不是一件輕鬆事。出於給老人減輕一些負擔的考慮,程女士向宇樹科技的銷售詢問了售價,其中go2機器狗售價不到一萬元,「原來個人也能買得起。」但仔細詢問之後,又讓程女士燃起的熱情冷卻了。
「工作人員告訴我,如果要讓機器狗跟着老人出門買菜,目前還不太現實,因為上路之後地形複雜,還需要配備一個操控人員跟隨機器狗進行相關操作,讓老人自己來操控現在來說也很難完成。」
程女士就此作罷,但她還是很期待:「機器狗在智能化方面能進一步提高就好了,比如開發一個跟隨系統,出門買菜,不需要配上一個操作人員,就能主動跟着老人出門。」
如程女士一樣,越來越多人希望並開始嘗試藉助科技力量賦能生活。
在社區在園區,機器狗志願者、機器狗外賣員都已上線
事實上,春節前,會送饅頭的機器狗就在杭州上城區小營巷社區上崗了。一隻名叫「笨笨」的「機器狗go2」成了社區明星。它背上馱着饅頭和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筐,循環播放着接地氣的順口溜,敲開一戶又一戶家門。
受訪者供圖
「笨笨上崗第一天,從紅巷幸福鄰里坊出發,沿着既定線路行走,約40分鐘就完成了任務。」小營巷社區黨委書記曹琛告訴記者,今年初,4位全國人大代表將這隻來自宇樹科技的「機器狗go2」,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了小營街道居民,大家給它取名「笨笨」。
「我們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占社區總人口四分之一,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及空巢、獨居老人有千餘位,所以我們啟動了『小雨饅頭』暖心公益項目,每天由志願者製作饅頭,送給社區里的獨居孤寡老人,還會送到社區服務點。」
受訪者供圖
現在,「笨笨」天天會和志願者一起送饅頭。「最開始調試,還擔心機器狗不會爬樓梯,實際上,它不僅能夠輕鬆適應各類地形,還能通過遠程視頻進行精準控制,而且越用越靈敏,越用越聰明。」曹琛說,目前機器狗已經完全融入到社區生活中,除了送饅頭,還能充當小區平安、反詐宣傳隊,以及夜巡邏志願者等。
「叮!您的外賣已由機器狗送達,請取餐!」在西湖區蔣村街道三深國際園區,名為絕影x30的機器狗也很活躍。它身披銀灰色「鎧甲」,背着外賣箱,由高精度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組成的「眼睛」炯炯有神,遇到行人自動避讓,上下坡如履平地,幾分鐘就能把餐食精準送到企業員工手裡。
西湖區供圖
這位機器狗「智能配送員」,來自於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它搭載了自主導航和智能避障系統,能負重20公斤,經過在園區落地測試,無論是配送外賣、快遞,還是企業間的文件傳遞,它都能高效搞定。
據介紹,三深國際園區入駐率超91%,聚集了2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日均人流量破萬。但園區封閉式管理,加上兩大商業綜合體環繞,直接催生了外賣、快遞配送的「最後一百米」難題——高峰期配送員排隊等電梯、效率低、員工取件耗時費力,甚至影響工作節奏。
「以前中午取餐,要等十幾分鐘電梯,現在機器狗直接送到辦公室門口了!」園區員工小李點贊這波操作真香!
科技公司:目前以商業表演為主,暫無法進入家庭
「剛剛又對接了一家要買機器狗的公司,但是現在產能還跟不上,交付周期要一兩個月。」杭州汪星人科技有限公司、禾穀智高機械人(杭州)有限公司戰略顧問李曉軍告訴記者,春節以來,機械人、機器狗很忙很忙,檔期十分緊張。
「技術熱潮下,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狂歡。」李曉軍明顯感覺,央視春晚過後,宇樹科技的unitree h1人形機械人憑藉靈活的舞蹈表演火爆出圈。隨後,其g1(售價9.9萬元)和h1(售價65萬元)機型首發即售罄,但因供應不足迅速下架,轉向租賃市場。
「目前宇樹g1需搭配專業操控人員,租賃場景比較集中於景區、展會、開業活動等短期表演需求。」李曉軍表示,機械人機器狗要從表演升級為「多場景服務載體」,進而應用到日常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西湖區供圖
「機械人核心零部件的產能擴張速度還滯後於市場需求,短期供應比較緊張。此外,租賃公司需配套操控人員,物流成本等進一步推高服務成本。」李曉軍提到,在一些封閉式的物業小區、商業園區現在已經能夠實現巡檢機械人批量化服務,類似保安巡邏、管道巡檢等功能,這樣可以提前掃描路線,進行標準化設置。
但像讀者提出的日常買菜陪伴這樣精細化的需求,實現難度更大:「首先機械人大量上馬路就比較棘手,暫無相關法律政策規範,另外成本高昂,上路要更精密定位,模型完成後還要長時間完善訓練。對普通市民來說,現在買機械人、機器狗直接用到生活可能還達不到預期效果。但機械人的生產生活應用一定是大勢所趨,多場景應用也會讓機械人真正觸手可及。」
「要做到端對端的場景應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目前是在商業場景中做表演為主。」雲深處科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狗作為家庭管家的角色,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發展,等大模型更加成熟化,做集成才有可能。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