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堂前啟道場,敬伸丹悃醮虛皇。
精誠感得天書降,鳳篆龍章仔細詳。
月明風冷醮壇深,鸞鶴空中送好音。
地煞天罡排姓字,激昂忠義一生心。
《水滸傳》原著第七十一回中,梁山好漢大聚義的橋段堪稱全書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場面之一,不過既然是「排座次」,就難免有先後順序,關於此事,讀者常常爭論不休,有人覺得一些地煞的排名低了,也有人覺得天罡之中有德不配位之人。

(宋江、武松劇照)
不過你若是帶入書中好漢的視角來看,就會有別的疑問,比如武松的排名,儘管武松是《水滸傳》中人氣最高的角色,堪稱「火出圈」的存在,但在書中之人看來,他卻未必有資格坐上梁山第十五把交椅,畢竟他只是個步軍頭領,他憑什麼?其他兄弟又為何服他?
一、小人物武松
說武松是個小人物,一定會有人不服,但你若順着原著劇情讀下來就不難發現,武松確實不是什麼大人物。
比如這哥們初登場時就十分落魄,他可不是什麼天生的大英雄,早年間的武松在武大郎看來都是個惹禍精一般的存在,他是因為在老家打傷了人,才跑去柴進府上避難的。
宋江見到這大漢時,他只是蜷縮在柴進府上的一角,樣子很是狼狽,而武松得知對方是宋江之後,也全然沒有半點英雄氣,而是典型的小人物做派,說是:「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裡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
當然,後來經歷了「景陽岡打虎」一事,武松才漸漸有了名氣,成了陽谷縣的步兵都頭。
但無論是他的經歷還是得到的身份,其實都不足以讓他坐上梁山第十四把交椅才是。
二、排名前十三的好漢
要說武松是否配得上這第十四把交椅,不妨先看看排名前十三的都是什麼人。
排名第一位的是梁山的大哥宋江,論出身宋江也談不上是什麼大人物,他只是鄆城縣小小一押司,但他樂善好施,廣交天下綠林好漢,積攢了不錯的口碑,又是此時的梁山之主,有能力服眾,他自然當坐第一把交椅。

(五虎將劇照)
接着是第二位,「玉麒麟」盧俊義,那是宋江和吳用眼中最適合當老大的人,他棍棒功夫天下無對,論武藝,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屬於是梁山武力的天花板,排名第二也無爭議。
接着是吳用與公孫勝,他們一個是軍師,一個會法術,都有不可被取代的戰略意義,他們分列三四名,也合情合理。
再看五至八名,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他們是五虎其四,屬於是馬軍將領中的領頭羊,戰略意義遠非一般人所能相比,除了盧俊義,誰也不敢說統兵、單挑能力比他們強。
第九名是花榮,他射得一手好箭,那百步穿楊之能無人可比,一生幾乎無敗績。

(李應劇照)
第十名和第十一名是柴進與李應,這二人雖然實力並非頂尖,但他們卻是大財主,屬於是帶資上山,如何能不得高位?
第十二名是朱仝,這個稍微有些爭議,論武功,他談不上頂尖,但人品倒是沒得說,再加上他與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交情,李逵殺小衙內那事,也讓宋江欠了他一份情,他能排在這裡,也說得通。
最後是魯智深,他不僅僅是二龍山的頭領,也可以說是三山勢力的核心人物,他給梁山帶來了巨大的加持,排在這裡,也合適。

(魯智深劇照)
所以排在武松之前的這十三人都無可挑剔,唯有武松,他應該把位置讓出來,比如排名第十五的「雙槍將」董平就理應要與他換一換位置,畢竟董平可是五虎之一,憑什麼比一個步軍頭領的地位還低?
難道就因為董平入伙比較晚?
這似乎說不通。
與其去分析董平為什麼排名遠低於其他四虎,倒不如分析武松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步軍頭領為何能夠力壓這虎將排在第十四的位置。
而你細品施耐庵賦予他的人設,或許就懂了。
三、武松的武功
武松雖是小人物,但他乾的事卻不一般,就拿「景陽岡打虎」這件事來說,這就足夠他吹一輩子。
畢竟梁山之上有「八隻虎」,還有幾個「大蟲」,等於說他們都是在用「虎」為外號來吹噓自己,可武松卻是實實在在地徒手打死了猛虎,這如何不能證明他的強大?
同時武松還是書中唯一一個擁有招式名稱的人。
他在醉打蔣門神的時候,就使出了玉環步,說是:「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
其他好漢雖強,卻從來沒有所謂的武功招式,所以武松這招式是誰教的?
他的師父是誰?
有人說武松的師父是「周侗」,同時這人也是盧俊義、林沖等人的師父。

(武松劇照)
其實不然,《水滸傳》里壓根就沒提到「周侗」這號人物,武松這招式也並非是誰教的,而是他自創的。
武松這人天生好酒,酒後戰力大增,這所謂的「玉環步」,就是指貴妃醉酒後的姿態,屬於是武松的自創絕學。
讀過武俠小說的人就知道,能夠自創武功之人,往往都是天賦異稟之人,他們比那些拾人牙慧繼承武功之人要厲害得多。
也正因為如此,武松不僅有打虎的神跡,還有自創武功之能,其他好漢如何能不服他?
照理說,武松的排名甚至還可以前進兩名,排在魯達和朱仝之前,當然,人家武二爺也未必在乎這虛名,只是他確實是有真本領的,這事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