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食同源|天麻的幾種家常吃法,快收藏!

我國自古就有「葯食同源」的食療文化,早在《皇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治病的原則——「葯以祛之,食以隨之」。而天麻作為一種常見的葯食同源品種,除了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之外,還有其他很多作用,在食療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天麻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如此多的功效讓人們對天麻喜愛倍增。

天麻燉雞

材料:母雞1隻(重約1500g),天麻15g,水發凍菇 50g,雞湯 500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min取出。雞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一下,撈出。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min,加入天麻片,再燜5min,勾芡,淋上雞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單食均可。

天麻燉甲魚

材料:甲魚1隻(約450g),天麻片15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將甲魚稍燙一下後,颳去表面泥膜,挖凈體內黃油。用甲魚膽在甲魚殼背上塗1周,腹蓋向上置於容器中,再將天麻片、蔥、姜覆蓋其上,加黃酒適量後,容器加蓋,隔水燉1.5——2h。

食法、食量:食時,根據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調製蒜泥等調味汁水,蘸食新燉熟的天麻及甲魚,並喝湯。

天麻竹瀝粥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瀝30g,白糖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天麻肉片湯

材料:天麻、豬肉各適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軟切片待用。肉片做湯,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葯、肉、湯俱食,宜常服。

天麻煮雞蛋

配方製作:鮮天麻60克、雞蛋3個、水1000克。先將鮮天麻切片放鍋內加水煮30分鐘後,打入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天麻、枸杞煮豬腦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豬腦2副。將鮮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時,放入洗凈的豬腦煮熟後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天麻山藥燉乳鴿

配方製作:鮮天麻、鮮山藥、蔥白段各100克,乳鴿4隻,豬肉,豬熟肚片、豬腰子各250克,水發綠豆粉條、萵筍、藕各150克,豆腐乾200克,生薑片25克,料酒35克,精鹽1O克,雞精5克,胡椒粉3克,雞湯3000克。將高壓鍋置於火上,鍋內加入雞湯、天麻、山藥、乳鴿塊、生薑片、豬肉、藕片、豆腐乾、料酒、胡椒粉、精鹽、蔥白段,燒沸後,打去浮沫,加閥壓10分鐘,停火降溫後,加入其它原料和雞精,再燒開後,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飲湯。

天麻鴨子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鴨1隻(約500克)。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與洗凈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燉至鴨料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

用法:食肉飲湯。